知道《香水有毒》,
万万没想到空气也有毒!一不小心踩了坑,还可能得“神经病”!!!近日,医院康复科接诊了一位双手发麻的患者,因为空气污染因素诱发了周围性神经病变,幸亏及时就医,进行对症治疗并改善了环境,得以解毒成功。“在家上班、开车出行,
不知不觉中了空气的毒”
一个星期前,
市民郑女士早晨起来突然感觉双手发麻,
之后双腿也有不同程度的发麻。
怀疑自己得了中风,郑女士赶紧去了医院,
找到宋鲁平主任医师看诊。
宋鲁平检查发现,
郑女士双上肢肘关节以下、双下肢膝关节以下
对称性感觉减退,
且是长手套袜套式的减退,肌张力低下、腱反射减弱,这可能是周围神经性病变。周围性神经病变多见于毒物、药物:痢特灵或呋喃西林、异烟肼等药物服用史;重金属(砷、汞、铅)接触史,或维生素缺乏、糖尿病、尿毒症等病史。
可郑女士说,自己是教师,
生活习惯和工作环境都没有工业毒物接触史,
身体一直健康,没有服用药物的经历。
宋鲁平继续询问,终于发现,
原来郑女士一年前装修新房,
今年五月全家搬了进去,
疫情期间又一直在家办公,
在家呆的时间较长,
可能吸入了较多的装修污染空气。
另外,郑女士一周前为车更换了四个车把手,因为习惯了家里装修的味道,也没觉得车里有什么异常。倒是每次同事、朋友一上车,都会强烈控诉车里气味太重。
结合搬新家、换车把手这两个因素,医生考虑这是化学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是由家居装修、车把手等各种污染物共同作用导致的。通过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后,郑女士的症状已经缓解,家人也大大松了一口气,表示要回去好好地开窗通风,整治污染环境。
“什么是化学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
医生介绍
化学物慢性中毒致周围神经病起病较为隐秘,多以双下肢乏力,感觉异常为首发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四肢肌力明显下降,且多发性神经病运动和感觉神经同时受累,并可以感觉障碍为首发症状。
周围神经病的感觉障碍主要体现在浅感觉和深感觉障碍,深浅感觉障碍会并存,常表现为:四肢远端麻木,刺痛,可有感觉异常,出现蚁行感,甚至烧灼感,体征显示四肢远端痛,触觉,音叉震动觉减退或消失,典型表现呈手套袜套样分布。也有表现为痛觉过敏。
运动障碍的主要表现是痉挛,步行不能走远,跑步登楼困难,下坡下楼易跌倒,双手不能提重物甚至出现肌肉萎缩。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则表现在:少汗或无汗,体位性低血压,手掌和足底湿冷,心悸,泪液和唾液分泌减少,性功能障碍等等。严重的话,还会出现脑神经病变。
医生说,郑女士在家居污染的基础上,每天开车手臂裸露在污染源的车内,所以双手提前出现明显症状,才能及时发现。
“空气污染不可忽视
可引起疾病重则危及生命”
室内和车内空气污染给每个人带来的影响不可忽视,轻则免疫力低下,重则危及生命。
宋鲁平提醒市民,家装污染,车内空气污染,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如甲醛、苯类、烷类和芳烃类都可危害人体健康,其中具有神经毒性的物质会引起周围神经病变。
新房装修后需空置半年以上,虽然通风方式并不能完全去除污染物,但是开窗通风依然是一种最为简单且实用的方法,而且可以在家里养殖一些花草,例如,吊兰、绿萝、虎尾兰、丁香花等植物来去除室内污染气体,入住后避免呆在新装修的空调房内时间过长。
车内空气污染指汽车内部由于不通风、车体装修等原因造成的空气质量差的情况。车内空气污染源主要来自车体本身、装饰用材等,其中主要包括苯、甲醛、丙酮、二甲苯等,车内空气污染,会让人不知不觉中毒,渐渐出现头痛、乏力,肢体神经病变,皮炎、哮喘、免疫力低下,重则会引起白细胞减少。
宋鲁平提醒,置换新车或更换车内配件,最初几个月均需常开窗通风,使车内空气流通,并尽可能少使用空调,车子停放在荫凉处,以免高温导致毒物释放增加,毒物蓄积导致慢性中毒。
点它,分享点赞在看都在这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