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宝玉主治医师
袁宝玉,主治医师,神经病学博士。作为神经内科医师已经10年,全面掌握了神经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对神经系统的各种疾病诊断与治疗具有较丰富的经验。医院学习,已熟练掌握肌电图(EMG)、诱发电位(EP)技术,并结合临床实际,在江苏省内率先开展了单纤维肌电图(sfEMG)、皮肤交感反应(SSR)、瞬目反射(BR)、运动诱发试验(ET)等新技术,对神经肌肉疾病的诊断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擅长运动神经元病、重症肌无力及遗传性运动感觉性周围神经病的诊断及治疗,对神经系统疑难杂症的诊治亦颇有心得。目前已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编著作一部。门诊时间:每周四,上午没有什么检查能有肌电图那么千姿百态,千变万化了。很多时候,当一个病人拿着一份肌电图报告给医生看时,大多数医生不看结果,医院的,然后再看哪个医生做的,最后看报告,当然也会有医生会把数据看一遍。但无论如何,大多数的回答是,“请再在我们这儿重新做一个吧”。费用暂不提,但肌电图的检查过程又是电刺激,又是扎针,让病人受二茬罪。很多到我这儿来看病的,往往还不只是二茬罪,受了三岔、四茬罪的都不在少数,医院不等。实际上国内从多年前就有指南和共识,但为什么各个肌电图还是对彼此的结果缺乏信任呢。在此,我根据这些年在临床上做肌电图的经验和学习,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希望能与同行交流,也为病人解惑吧。关于正常参考值:当我一开始接触肌电图的时候,老师就曾说过,每个肌电图室的机器不一样,检查环境不一样,操作技术不一样,最好要制定自己的参考值,那个时候,我就暗下决心,回去后要做参考值,但是几年过去了,做了很多病人,还是沿用通用参考值,一个原因是自己“懒”,最主要的原因是越来越发现,参考值也不是那么“必要”。我这个“必要”是加引号的,我的意思是,肌电图的结论不是靠一条神经或一块肌肉的异常来确定的,要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判断。正巧前几天有个老年病人,一年前出现双下肢无力,开始觉得上坡时明显,伴双下肢酸胀,慢慢发现走平路时也有酸胀感,临床医生怀疑肌病,病人到我这的时候查体发现四肢近端肌力稍差,扎针时发现患者运动单位电位时限正常,波幅较正常值高一倍以上,如果按照参考值,是不能报肌源性损害的,但是在做的过程中发现患者肌肉动作电位早募集,比较直观的发现是动作电位多且碎,最后肌电图还是报的是肌源性损害。进一步活检证实为脂质沉积病。因此,针极肌电图要更加重视动作电位的稳定性、发放频率、募集比率和激活状态,而不是只看时限。神经传导检查也有类似情况,例如,一个四肢麻木的病人就诊,神经传导仅仅发现一侧正中神经运动末端潜伏期稍长,不能以此就考虑正中神经损害,而可能该病人受累的主要为小纤维,常规肌电图不能发现受累部位异常,正中神经损害可能是伴发,而不是这个疾病本身造成的。关于肌电图结合临床:说到这里,有医生肯定会问,你这肌电图结果就是根据临床得出来的嘛!没有临床提示肌病,你敢确定吗?对,如果临床上不考虑,我们真的要多思量。但话又回来了,你肯定还会问,你结合临床的结果就是临床考虑什么你报什么,那肌电图还有什么意义吗?这是很纠结的问题,当我做了五年肌电图的时候,我仍在纠结这个问题。我们很容易走向两个极端,要不就按照临床症状报,拼命向临床上靠;要不就撇开临床,看到什么报什么。我们一直强调肌电图是临床查体的延伸,但能延伸那儿,我们要清楚的知道,要做好分内事但不做分外之事。比如一个四肢麻木的病人,我们通过病史知道患者起病缓急,是进行性的还是反复发作,是否对称,是否长度依赖性,是否有疼痛有麻木,是否有踩棉花感,然后通过查体腱反射强弱,有无病理征等已经知道了是周围神经损害。肌电图需要鉴别的是哪类纤维损害,是原发脱髓鞘还是轴索损害。然而很多肌电图结论就是神经源性损害,不报纤维,不报脱髓鞘或轴索损害。临床医生能满意吗,肯定觉得肌电图没有价值。这样的报告多了,临床医生就逐渐对肌电图失去信任。因此,作为肌电图医生,有扎实的临床基本功非常重要,要懂得临床真正的需求,只有解决临床问题了,临床和电生理才能完美结合起来。关于肌电图新技术:传统的肌电图包括传导和针极肌电图,当然还是有从神经传导检查衍生出来的F波、H反射、重复电刺激。随着临床需求的增多和电生理的技术的发展,又出现了单纤维肌电图、皮肤交感反应、inching技术、瞬目反射、运动诱发试验等新技术。新技术的出现弥补了常规肌电图技术的短板,如神经传导检查不能检查小直径有髓纤维和无髓纤维,但皮肤交感反应可给予补充;如重复电刺激对神经肌接头疾病阳性率低,那么单纤维肌电图可提高敏感性。因此,我们要充分了解传统技术的局限性的基础上开展新技术,在开展新技术的过程中完善和发展新技术。要信赖肌电图,但要相信肌电图不是万能的,做到有可为有可不为。关于患者配合:肌电图检查是建立在医生、病人和机器良好配合的基础上的,因此彼此沟通非常重要。一个善意的动作,一个温柔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语都能拉近彼此的距离,让病人配合你的每一个指令,才能很好完成肌电图检查。在扎针之前一定要让病人处在一个良好的肌肉放松体位,正确而清晰的指令往往能减少病人的痛苦,减少肌电图检查的时间。虽然病人是来求医,但我们做每一次电刺激、扎的每一针都要认真负责,心存善念,一是要感谢病人对我们的信任,让我任意的选择肌肉扎针;二是能提供很好的病例供我们学习提高。关于门户之见:回到文章的开头,我们为什么彼此缺乏信任,为什么要让病人受多次检查之苦,如果有一天,我们的肌电图报告像血常规、磁共振一样,彼此认同,是多么理想的境界。一个同行曾说过,肌电图为什么很难统一,我们检查医生相当于狙击手,肌电图仪相对于狙击枪,目前国内狙击手的水平层次不一,另外,国内国外狙击枪品牌众多,精度也参差不齐。讲的真的很有道理,道出了国内目前肌电图的症结。我期待各个厂家为了电生理事业坐下来谈谈标准,把狙击枪的参数统一起来。另外我们这些狙击手也要提高功力,也期待国内神经电生理大牛们,把标准统一起来。期待我国神经电生理的明天会更好!愿与大家一起交流!欢迎同行专家批评指正~
?...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