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腾的小品《今天的幸福》里有一句台词:“有哪个精神病是用一百块钱治好的?”在小品的情景里,感觉这句话幽默无比,既刻画了“郝建”的机智与“邓小亮”的抠门,又和后面不断地给钱的环节相契合,可谓是一句使小品的喜剧性与现实的调侃性合二为一的经典句子。今天我把这句话用来形容《怎样读懂学生——心理特级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也较为合适。
读懂学生,这是教师的渴望,尤其是担任班主任的教师,就是冲着这个名字和目录而买的。读了之后发现这类书的一个通病:讲述方式故事化,叙述过程简单化,解决思路空虚化,解决效果理想化。
没有处理过学生问题的,看了这样的书可能会觉着书的内容很有专业性和技术性,因为“怎样读懂学生”,“怎样”暗示着本书的技术与方法,目录里“学业困惑,成长烦恼,亲自关系,心理障碍”四个板块揭示这领域清晰,问题针对性强。但是,读下来,跟看一本故事会没有多大区别,结尾也大都是“从此他们都好了起来”一样的大团圆结局。
每一个板块下面是由一篇篇叙事结构而成,开头都是某某同学,敲开了老师办公室的门,上来就是欲语泪先流,然后经过老师的一番话语术与攻心术,学生心情释然而去,在字里行间无不彰显着教师的伟大与神奇,也暗示了学生的聪慧与通达。故事化的方式把现实问题简化成了一个叙事而已,跟问题绝缘了,跟教育更是相去甚远。
没有一个教育问题,是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的,这是我五年班主任生涯的感受,可能是我的资质和能力不够,但观察周围的同事也无不如此,全国著名班主任魏书生的名言“反复抓,抓反复”,我想绝不是“故事化”“简单化”的意思。都是来回“折磨”的结果和平淡中坚持的过程,也不太可能是故事性戏剧性的。
心理问题的解决,绝对是一个专业性技术性非常强的活儿。三言两语就能开导一个学生,我想是可能的,但很难从根本上解决不了问题,即使是学校生活中同学之间的小问题,都很难只言片语搞定,无不要投入大量的爱心、耐心与细心,何况是心理问题。
书中讲了一个这样的案例《她为什么难以入眠》,讲了一个高一女生每天夜里失眠的问题,找到心理老师,在心理老师的心理帮扶下说出了真实原因,原来该女生有着严重的心理阴影,来自家庭里的创伤——被继父性侵害。该篇文章在描述完原因之后,竟然给出一个这样的技术与方法:
第一,让该郭琴(化名)把害怕天黑和难以入眠的真正原因告诉她的母亲,揭露继父的丑恶行径……
第二,让郭琴了解失眠的症状,消除对睡眠障碍的恐惧。
……
第三,让郭琴掌握治疗失眠的方法,改善睡眠质量。
……
这些条例式的方法,有用?有技术性与专业性?能解决问题?个人觉着既脱离实际问题,又加重了问题的伤害,这样的问题绝不是可以轻而易举能解决的,这个时候,已经不是老师,班主任,德育层面的问题和心理老师,心理层面的问题了,而是已经法律问题。如果心理老师还用心理问题方式去解决,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或者说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暑假的时候,看的西方心理学著作《影响力》与《暗示力》,从题目和内容上应该比这本书更大更虚空,但读下来感觉观点很有解释力与适用性,完全没有这样的虚空与无聊。以后这样的书,还是少看,甚至不看也罢。
二、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其实,处理学生的问题,确实需要心理学的学术知识和方法技巧,但绝不是生硬的拼贴,而是根据具体的学生,解决具体的问题,万不可一以贯之,生搬硬套地移用。
那就从开学的时候发生自己班上的一件事,说一说自己平时处理学生问题的思路,当然自己并不是心理学专业毕业,只能从一个班主任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目的也是想从培养学生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入手,让学生能有一个包容与助人的良心。
开学前一天,同学海与同学飞“撕”了起来,简称“海飞丝”事件吧。
整个事件的过程如下:
同学海觉着同学飞不太讲究卫生,并且在宿舍总是夸夸其谈,于是同学海想趁着新学期调整宿舍的机会把同学飞调到别的宿舍去,而同学飞无所谓调到哪个宿舍去,但是没有宿舍愿意和同学飞调,于是,矛盾出现了。
同学海希望班主任能出手把同学飞调走,在怎样才能治好白癜风北京治疗白癜风什么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