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百家号#科学了不起#系列征文赛。最近,来自日本的机器人科学家开发出了一个能感觉到疼痛的机器人男孩。这或许会让人感到难以理解,为什么要让机器人感觉到疼痛?拥有不会痛的钢铁之躯不是很好吗?研究人员表示,疼痛的感觉能够帮助机器从“感同身受”的层面,理解和同情他们的人类伙伴。日本大阪大学的科学家们已经开发出一种人造皮肤,这种皮肤含有大量的传感器,可以微妙地检测压力的变化,无论是轻微的触碰还是用力的打击。这些皮肤上的传感器都会传送信号给人造的“疼痛神经系统”,经过系统的分析处理,这些信号就会得到转换,能够让一个孩子模样的机器人能够通过各种面部表情对这种感觉做出反应。2月15日,在西雅图举行的美国科学促进协会年会上,领导这项研发项目的科学家浅田真郎(MinoruAsada)介绍了研究小组的工作过程。名为Affetto的机器人孩子于年在大阪大学“降生”。当时,它还只有一颗现实主义的脑袋,能够控制脸上的“肌肉”拉出各种表情,如微笑和皱眉——通过一个柔软的皮肤一样的材料覆盖,机器人能够移动个不同的面部点。而这个最新的项目给了这个男孩机器人一副身体,并在新的触觉传感器上覆盖了人造皮肤覆盖的骨架。让它能像人类小孩一样,既能活动,又能感知。这个研发项目的最终目的是,制造更现实的“社交”机器人,能够与人类进行更深层次的互动。这听起来像是一个长期的空想,但事实并没有看起来的那么遥远。日本已经在养老院、办公室和学校推出了多款不同的机器人,以此来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萎缩的问题。美国一些地方也尝试在现实生活中安排机器人在街上巡逻——虽然成果并不理想,好坏参半。负责这个研发项目的科学家表示,如果这些机器人能够拥有跟我们人类一样的感知能力,那么它们将能够更真实、更有效地与人类交流。然而,南加州大学的神经科学家安东尼奥·达马西奥(AntonioDamasio)表示,虽然机器人能够拥有感知能力,但是它们的内部信息处理过程跟我们人脑完全不一样。我们的大脑中的神经元比银河系的恒星还多,整个系统比银河系还复杂,机器的中央处理系统的信息加工能力,很难让机器人与我们人类“感同身受”。不管如何,这也是一次显著的进步了。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先进,更能理解人类思维,与人类关系更亲切的机器人出现。它们能够解放我们的双手,解放我们的大脑,与我们一起创造更美好的时代。
转载请注明:http://www.cvwkh.com/rhzl/15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