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间弥生丨精神病院里的偏执艺术家

她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中

却整日没有笑颜

她被母亲禁止画画

只因那不是富家女该做的事情

她曾孤独潦倒,身无分文,

穿梭在陌生的城市中

从街边垃圾蓝中拾起被丢弃的烂菜叶

熬一碗热汤喝

但是

她没有向生活低头

倔强的朝自己的梦想前行

她就是被誉为“日本怪婆婆”的

草间弥生

草间弥生打破在美国人眼中

“日本女性就好像温室里花朵”的印象

在40年前,她就成为

纽约前卫艺术的先锋人物

她孤僻,倔强,看似拥有许多无奈和痛苦

但依然用自己的方式生活

这是一种忠于自己内心的选择

这位波点女王对自己的定义是一位

“精神病艺术家”

并坚定的向世人宣告

“我觉得没有人比我有才华”

“怪婆婆”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世人

在人生的道路上

也许会有荆棘,会有坎坷,会有无奈,会有沮丧

但只要坚信,我很出色

便一定能达到自己心中的远方

1

日本JAPAN

松本市MATSUMOTO

●草间弥生年出生在日本长野县松本市一个保守的资产阶级家庭,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家族一百年以来都以经营采种场为生,家境富足。

●10岁时,草间弥生便被幻觉、幻听所困扰。这种在医学上被称为“人格解体神经症”的精神类疾病伴随了她的一生。她常常会看到河边的鹅卵石向她袭来,看到远处的山突然金光闪闪,听到狗用人类的语言对她喊叫,看到紫罗兰长着人的脸,还张开嘴巴同她说话……每次她都气喘吁吁跑回家,把这一切画下来。这只是开端,有时候,她觉得自己的灵魂离开躯体,被幽暗森林里的湖水吸引,被引领着走进池中溺毙,“我的人生就这样被迫漂流在生死之间”。每次往返现实与虚幻之间后,她都会大病一场,又因无法与别人交流,醒来便用画画来抵抗内心的恐惧。

○草间弥生10岁时画的母亲肖像,画面中充满了小圆点。

●草间弥生的母亲茂,是个脾气火爆的女人,父亲草间嘉门则是个风流浪荡的人。家族虽然经常资助贫困的画家,但是当母亲知道草间的志向是画家的时候,却大发雷霆,百般阻挠,甚至毁坏她的画作。让草间弥生的母亲大发雷霆的不只是“草间要当画家”这件事,还有草间四处偷腥的父亲。

●年幼时的草间常常奉母亲之命跟踪前去与情人约会的父亲,但很快就会被父亲甩掉,回去后,暴躁的母亲便骂她出气。这个一生都情人不断的父亲却是家里唯一支持她梦想的人,他瞒着草间的母亲偷偷给她买颜料和纸。少女时期的她每天都在画画,作品多到堆至天花板。但这个时期创作的部分作品在她从日本出发去美国前,被她自己烧掉了很多,因为她自信到了美国后,会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后来,她提及此事,说到当初被她烧掉的画作,说现在看来是烧掉了几个亿。她从不避讳对金钱和名声的热爱,也毫不留情地指出,艾迪·沃霍尔在模仿她的作品,但也承认“他是一个好对手”。

○年,10岁的草间弥生。

●草间弥生的家乡松本市四周被飞驒山脉包围,太阳很早就落山,小时候的她就萌生了想要看看外面世界的心愿。长大后,她去京都学画,但却不喜欢艺术学校呆板的灌输,常常躲起来创作自己的作品。当时的日本饱受战争困扰,思想封闭,女性的社会地位低下,尽管当时的草间弥生在松本和东京已经举办过画展,并小有名气,但仍为当时的社会环境和艺术环境束缚,倍感痛苦。有一天,草间弥生在书店看到美国画家乔治亚·欧姬芙(GeorgiaO‘Keeffe)的画册,于是想方设法找到她的通讯地址,很冒昧地写了一封信,连同14幅水彩画稿一起寄给她,没想到十几天之后便收到欧姬芙的回信。后来,在草间艰难的纽约生活时期,欧姬芙从隐居的新墨西哥州,乘八个小时的飞机去看她,并将自己专属的经纪人介绍给她。对草间来说,欧姬芙是她一生中最敬重的恩人。

1

美国AMERICAN

西雅图&纽约SEATTLENEWYORK

●年,几经周折后,28岁的草间带着三百套和服和一百万日元去了美国的西部城市西雅图。美国自由开放的环境激发了她的灵感,很多年以后,她提到美国,说:“如果我没有去美国的话,我就不会是今天的草间弥生。”在西雅图,她很快被接纳,画作顺利卖出,又成功举办了画展,如果一直在西雅图待着,便不用受接下来所受的苦,但是她觉得纽约才是她要去的地方:“我的飞机被大雨搅得七上八下,经过落基山脉上空,飞跃欧姬芙盛情款待过我的新墨西哥州,最后,好不容易在纽约机场降落,真的是捡回一条命。”就这样来到了纽约,当时的纽约通货膨胀,物价飞速上涨,她也很快就捉襟见肘。

○年,这场在纽约中央公园进行的偶发艺术以“当代的爱丽丝梦游仙境”为概念,提倡大家一同“参加生命探险之舞”。

●在她后来出版的小说《中央公园的毛地黄》中,草间弥生通过描写一名日本女孩在纽约的生活,展现了自身当时的生活状况:孤独潦倒,身无分文,带着自己的画在城市的画廊间穿梭。由于不懂英语,这个小个子的东方女人想卖掉一张作品异常困难,但她仍然没有打算回日本;在租住的公寓里,她半夜被冻醒,就起床一直画画到天亮;在街边的垃圾箱中拾起鱼头和烂菜叶,也能熬出一锅热汤充饥……有时候她连续两天滴水未进,那就空着肚子画画。她的朋友去看她,看她在巨大的黑色画布上不断重复地画着白色的网,便问:“弥生,你没事吧?你确定你没事吧?”

●她曾经背着这幅画去参展,被拒绝,又背着它独自走回住处。在巨大的压力下,她少年时的幻听、幻觉又出现了,她屡次放下画笔,医院打电话求助。一年后,这幅著名的《无限的网》,终于在纽约布拉塔画廊展出,并引起轰动。《纽约时报》评论这幅作品“拥有惊人的力量”,并且“令人感到迷惑”。

●在她到达纽约的第二年,纽约接纳了她。就像这座城市的口号一样:Ifyoucanmakeithere,youcanmakeitanywhere。(此处功成,处处成功。)

○年,这场在纽约某间大楼屋顶上进行的时尚秀大胆展示了草间弥生的世界,除了在模特儿身上进行身体彩绘之外,还让圆点在地面上奔放增生。

●在她的前半生,60年代应该是她最活跃的时期。

●年,她带着她的装置艺术品NarcissusGarden(《那希索斯花园》)参加第33届威尼斯双年展,这是一个由颗镜面球组成的艺术装置。很多媒体说草间弥生在没有得到任何邀约的情况下,固执地把自己的装置艺术作品摆在会场门口。她后来澄清了“没有受到邀约”这件事情,当时虽然没有获得正式的邀请函,但是得到了组委会主席的首肯,并亲自与她一起在草坪上布置作品。只是在展览开始后,她穿着金色和服站在这些亮晶晶的镜面球中间,将它们以每颗两美元的价格卖给前来参观的人,遭到了展览方的禁止。他们不能接受这种“将艺术当热狗和冰激凌一样贩卖的行径”,而草间说她此举恰恰是为了讽刺“将艺术当热狗和冰激凌一样贩卖的行径”。

●20世纪60年代是美国性解放时期,她在纽约创建了“裸体剧场”,希望以裸体艺术的形式解放当时人们压抑的性观念。她因此受到嬉皮士的拥护,身边聚集了很多嬉皮士和同性恋者。他们混居在她的工作室,最多时有三百多人。她带领他们在街头、公园、美术馆进行大胆的裸体演出,吸引着各路电视台记者、艺术评论家和警察的到来。

○反战:在布鲁克林大桥举行裸体乍现并且烧毁美国国旗。为了发表反战的诉求,成员举行乍现活动大量燃烧美国国旗。同年他们在联合国大楼前也举办过一次。

●纽约的媒体喜欢这个矮小的东方女艺术家,嬉皮士们也喜欢她,警察却不,因为她的每次演出都会触犯当地第十到第十五条法律法规,他们驱散聚集的人群,把她抓进监狱。有时候也会出现这样的场景:有一次,在草间弥生被拘留期间,有位警察带了一个他的朋友去,说:“我的朋友他很喜欢你,想来跟你握手。”

●她在纽约的行为传回日本,被日本的媒体称为国家之耻。人们认定草间弥生是个性混乱者,甚至有日本人专门跑去纽约,砸烂了她工作室的玻璃窗。但实际恰恰相反,她的装置艺术中大量出现男性器官却是因为她对此怀有恐惧。她在年少时多次不小心看到长辈亲热,由此留下了心理阴影。她抗拒恐惧的方式就是,一直让她恐惧的东西出现在她眼前,她做了无数男性器官的软雕塑,直至对此习以为常。她与美国艺术家约瑟夫·康奈尔有一段柏拉图式的恋情。有一次,他们几天没有见面,约瑟夫·康奈尔请她去见他:“我一出现,约瑟夫·康奈尔就喜极而泣,挽着我到他房间的沙发上把我压倒。然后我们就一如既往,褪下衣服,互相写生。”

1

日本JAPAN

松本市MATSUMOTO

●草间弥生在20世纪70年代回到日本,本来以为只是回去探访一下,甚至连纽约的房子都未处理,可是越来越频发的精神问题让她不得不住进日本的疗养院。当有一天她意识到自己要长期住下来的时候,便在疗养院对面“花了人生最大一笔钱”买下了一栋楼作为她的工作室。

○日本大阪,草间弥生身披自己设计的洋装坐在《爱知3年展》参展的草间展示间里面。

●年,她出版了第一本小说《曼哈顿自杀未遂惯行犯》,接下来的十年间,她除了艺术创作外又陆续出版了十多部书(小说和诗集),并且广受好评。此前因为日本媒体的报道,草间弥生与在日本的家人关系更加紧张,她的母亲甚至给她写过这样的信:“每次在媒体上看到你的事,我都觉得很丢脸,不知该如何面对邻居,我觉得愧对祖先,今天还跑去上坟。你小时候因为喉咙生病差点死掉,那时如果就那样死掉的话……”所以她讨厌当时的日本媒体,用恶劣的词语形容它们,那时日本也不认可她的艺术,直到她回到日本的十多年后,日本国家及其艺术界才真正以她为荣,并首次请她代表日本去参加年的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如今,她是日本国宝级的艺术家,从新宿到松本的长途巴士上也装饰着草间式的圆点,她在东京新宿区神乐坂附近的个人美术馆也已经建好。

●从她5岁拿起画笔开始,她的一生,她活着的每一个日子,都与艺术有关,艺术是她沟通世界的方式,也是自我疗愈的方式。她的躯体正在老去,内心里却依然住着那个渴望成为艺术家的小女孩。

●“我知道自己时日不多,所以我每天都要作画。”

○年,草间弥生亲临英国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作品《我的永恒灵魂》首度曝光。

●“从以前到现在,我要用尽我生命中最后的力量带着更多的敬畏之心继续创作。”年,83岁的草间弥生迎来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展览——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Modern)的回顾展,那是每个艺术家一生都盼望能登上一次的舞台;同样是在年这年,因为与路易·威登的合作,她开始涉足时尚,当她到达路易·威登公司的时候,该公司所有员工全体出动,热烈欢迎她的到来;年,她的作品《无限的网》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以万港币的高价拍出;年,她的《梦我所梦:草间弥生亚洲巡回展》台湾站在台湾顺利举办……她的个人网站,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更新在世界某个城市正在举办草间弥生作品展的消息。

●如今已是87岁高龄的草间弥生,每天白天仍然要在工作室工作八九个小时,她说停下来就会感到头疼,“要一直画到累死为止”。她不用手机,不用电脑,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三十多年,她说:我独立完成所有工作,没有助手。一生中,我对一切艰难工作亲力亲为。

她是被神钟爱的灵魂

泰尔戈曾说世界吻我以痛,要我报之以歌。这句话用来形容草间弥生再合适不过。

她被上帝所偏爱,灵魂被痛苦深吻,年10岁的草间弥由于罹患神经性视听障碍,时常看见幻觉,她眼中的世界如同隔着一层斑点状的网。

忙于经营家族企业的母亲认为草间的幻觉是胡说八道,并罚她与工人一起干活,时常将她关起来。年幼的草间也因此频繁萌生自杀意图,惨淡的家庭生活中,草间发现只有画出幻觉中的斑点才能令自己平静。

在艺术的许多领域里,痛苦会转化成灵感,缺陷会演变成天赋,精神层面上的减法,往往更能触及灵魂深处。

“如果不是作画,我早就自杀了”

盛名之下,草间却显得格外的“柔软”,她说话彬彬有礼,对身边的晚辈用着敬语。在巨大的成功背后,草间其实并不幸福,她甚至说自己从未考虑过这个问题。与家人反目、爱人早逝、终生未婚未育,她的一生命途多舛。纽约时期,她一头黑色长发如瀑,有着东方女性独有的性感,但处在风华正茂时期的她,却也生活在极端的贫困与成名的巨大压力之中。

终于被这个世界认可后,她已经垂垂老去。她一生大多数时间都在作画,就像她多次说过的,自己的一生一直在向着目标努力。如果不是作画,她早就自杀了。

即使已经84岁,草间依旧念念不忘自己童年的悲惨岁月,以及童年的幻觉导引她走上绘画道路的经历。母亲对她的厌恶、她与家庭的决裂,最终令她烧毁画作远走他乡,这些事情都像梦魇一般,困扰了她一生。她在自传中写道:“某日我观看着红色桌布上的花纹,并开始在周围寻找是不是有同样的花纹,从天花板、窗户、墙壁到屋子里的各个角落,最后是我的身体、宇宙。在寻找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被磨灭、被无限大的时间与绝对的空间感不停旋转着,我变的渺小而且微不足道。刹那间,我领会到这不是只有我的想像、而且是现实中的状况、我被吓到了。于是我对于红色桌布和上面的花纹产生了强烈的恐惧,我认为它就像是咒语,正在剥夺我的生活,我冲上阶梯企图逃离,但阶级却在我脚下散开,于是我从上面跌下来,脚腕也扭伤了。”

为了从这些幻觉中逃离开来,草间把它们都画了下来,以此进行自我治愈,这也贯穿了她创作的一生。她标志性的重复波点其实是她与世界沟通的途径,镜子、圆点花纹,生物触角和尖端都是草间弥生后来作品中重复出现的母题。她对波点的迷恋源自幼年患有神经性视听障碍,这场疾病使她看到的世界仿佛隔着一层斑点状的网。她画这些波点,它们是细胞、种族、分子,那些生命最基本的元素。在草间弥生眼中,它们是来自宇宙的和自然的信号。“地球也不过只是百万个圆点中的一个。”她用它们来改变固有的形式感,在事物之间刻意地制造连续性,来营造一种无限延伸的空间,置身其中的观众无法确定真实世界与幻境之间的边界。

草间一点都不认为自己属于日本。她不断强调,自己的艺术从未受到日本文化的影响,也没有受到纽约时期任何一位艺术家的影响。她的艺术,就是源于她本身。她所看到的幻觉,她所经历的那些不公平被压制后的不甘心不妥协。这些都在她的作品里反复出现,并在晚年交汇应合形成她自己的个人哲学。

这个世界,我不仅对人类,对于猫和狗、对于星星和月亮,都有着永远的爱恋。”这是草间对于波点的认识。

“我会一直画到死亡的那一天”

ESQ:你被称为“波点”女王,为何如此执着于波点艺术?

草间弥生:我从儿童时代起就开始画波点了。如果不是在创作波点的过程中认识到我生命的意义,我可能早就自杀了。在画波点的过程中,我一点点被治愈。波点对我来说,是无限持续的生命象征。波点所承载的和平的意义,以及带着对爱永远憧憬的心,是我的个人哲学。我希望通过波点来向世界传递我的讯息,即使我死后,我的足迹也能在更深远的意义上进行延伸,传递给后人,这对我来说是最大的幸福。我多年的作画就是为了给予人们这种感动。

ESQ:你在纽约期间,一直同艺术家们交往。你有受到当时风行的艺术流派的影响吗?

草间弥生:我的艺术没有受到任何人的影响。我做的是“草间艺术”。我从儿童时代的创作开始,就只创作属于我个人风格的作品。我一直以来忙于自己的创作,没有时间接受别人的影响。我不想浪费时间,为了创作,我连恋爱的时间都放弃了。

ESQ:有人说你的作品与安迪·沃霍尔的波普艺术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

草间弥生:曾经有人说我受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的影响,其实正相反。年我在纽约办个展时,展出了我的作品《千船会》。那时安迪来观展,不停地说简直太棒了。三年后他在自己的个展上所展示的作品,可以看出是受了我的影响的。而且我也多次强调,我的作品其实和波普艺术无关。

ESQ:你最近几年的绘画风格似乎相对于年轻时期,平和了很多,是进入了新的创作时期?

草间弥生:我现在每天都在拼命地创作,有时同时两三幅画一起创作,快的话有时1天就能完成1幅作品。我现在是在与时间赛跑,时刻感觉我已经时日无多。以前我的创作主题多聚焦在“生与死”,现在我更







































北京主治白癜风医院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手术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cvwkh.com/lcbx/85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