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刚教授: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中国证据
在年5月9日召开的北大糖尿病论坛上,医院的赵志刚教授介绍了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中国证据。
赵志刚教授首先介绍了DPN的流行病学。在一项中国DPN流行病学大型研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在年1月-年12月,对24,例DM患者的分析发现神经病变占60.3%,1型44.9%,2型61.8%,而且糖尿病诊断10年内常有明显的临床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其发生率与病程相关,神经功能检查发现更多的病人,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病变,其中30%-40%的患者无症状,在吸烟、年龄超过40岁以及血糖控制差的患者中神经病变的患病率更高。他指出,我国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病率高,在10~96%,且尚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和监测方法。
为探究DPN真正的发病率,在DPN临床筛查应用研究(HeNanZhao---TCSS组、神经电生理检查组、DPN阳性组)发现:筛查方法不同患病率差别很大。结果如下图:
通过糖尿病神经病变不同体检方法敏感性比较,同时在一项自年4月至年3月,历时1年,医院,共22家中心的全国糖尿病神经病变筛查研究中,赵志刚教授指出,临床筛查手段中踝反射、温度觉、震动觉是最佳的组合;一项全国糖尿病神经病变筛查研究(年4月至年3月N=3,)发现,初步诊断为疑似的患者,最终诊断转化为确诊的比例为59.02%,初步诊断为临床诊断的患者,最终诊断转化为确诊的比例为86.81%,故基层可通过临床表现诊断。复杂疑难的病例需要电生理检查;中枢感觉和运动神经纤维受损的诊断,诱发电位有独特的临床作用;末梢感觉神经受损感觉定量检查很重要。
赵志刚教授还介绍了关于胰岛素相关性急性痛性神经病变是指少数2型糖尿病及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后出现急性痛性神经病变,这种急性起病的以浅感觉无髓鞘神经受损为特征的糖尿病神经病变。赵志刚教授还介绍了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机制新观点:周围神经痛源头可能在中枢。糖尿病认知功能与海马体积及生化物质的研究提出了诊断技术新视野—功能性核磁共振,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海马体积缩小,认知功能损害越明显,海马体积越小。波谱分析显示海马NAA/Cr减低,MI/Cr升高,可能导致了海马体积缩小,影响了糖尿病认知功能。血清中脂联素、瘦素、抵抗素可能参与了与认知功能相关的海马生化物质改变及海马体积的形态结构改变。
最后赵志刚教授还指出,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国常用的四大治疗基础措施有:针对血糖水平的原因治疗、针对发病机制的治疗、症状治疗、避免危险因素和并发症。年AACE指南强调了糖尿病神经病变治疗,应强调减少氧化应激,并改善血糖控制,辅以改善血脂和高血压。
来源:PUDF05
北京治疗白癜风白癜风怎么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