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龙氏治脊疗法

脊柱是人体的中轴,她上接颅骨,下承骨盆,所有脏器都围绕着她,另外,她还穿着厚厚的衣服,就是我们熟悉的肌肉。

脊柱由脊椎连接而成,每一节脊椎都会发出脊神经,他们分布于肌肉,内脏,皮肤,血管等组织,当脊神经受到压迫时,就会出现其所分布组织的运动及感觉异常。除了我们临床中常见的颈肩腰腿痛外,头晕头痛,失眠,心慌,胃痛,三叉神经痛,顽固性呃逆,耳鸣都可能是脊椎源性的。

医院的龙层花教授通过40年的临床研究及解剖学观察,发现脊神经出现压迫主要是因为椎间关节错位引起的,错位后相邻的椎间孔狭窄,以及横突的旋转是造成神经受压的最直接原因,接着,通过对错位类型的系统分析,运用脊柱的生物力学原理,她总结出一套以体位复位法,生理运动复位法为指导,体现稳,准,轻,巧特点的手法,被称为龙氏治脊疗法,简称治脊疗法。

浅谈龙氏治脊疗法:

1、莫追求弹响

  关节错位复位时可听见弹响,尤以低头摇正复位旋转式错位为著,患者症状可明显缓解,或无改善,为何?龙老师早已给出答案,脊椎病因分型:关节功能紊乱型,骨关节损变型,软组织损伤型,混合型,单纯的关节功能紊乱者只占到1/4,这类病患复位后显效,且不易复发,多为年轻人初次发病,而多数患者为脊椎退变基础上的关节功能紊乱,包含了骨关节周围的软组织损伤,单纯复位后脊椎退变和软组织损伤并未改善,此类病人应用缓慢复位法,不用追求弹响,着重应用牵引下正骨及水针疗法。

2、三步定位需明确,触诊需精确。

  很多时候,由于神经分布的重叠,病人的三步定位不易明确,此时需加强触诊技巧的运用,指尖下细微的变化,以及触发点的明确有助于我们的定位准确,近期治疗一左侧上肢麻木的病人,病发时前胸,后背会有抽动感,触诊以C4-6左侧弯为主,在C4-6左侧钩椎关节前方压痛明显,调整完上段及颈胸交界的错位后,初始治疗重点治疗上以纠正中段钩椎关节旋前,效果不显,后触诊C6钩椎关节左侧压痛更为明显,后期治疗注重调整C6左侧钩椎关节旋前,运用反向运动法调整中,后斜角肌的痉挛,10次治疗后缓解,20次痊愈。

  颈部关节错位除影响到神经根外,还可影响椎动脉,交感神经节及其他组织不可忽略,C1,2的旋转错位,C1的侧摆错位极易引发椎动脉走形过程中的第三段而诱发以眩晕为主的症状,头面五官的症状要考虑到上颈段的横突前旋压迫颈上交感神经节致,多汗,心慌应考虑下颈上胸段错位影响到星状神经节所致。

  触诊时需静心,很多时候有了病人的主诉,有了影像学的诊断,我在触诊时就会先入为主,留于形式,遇到肌肉丰厚,或者肌肉萎软的病人,触诊难,此时更需要全神贯注,精心体会,体会指尖下细微的变化,关节的凸起,凹陷,周围的筋结,找到压痛明显,特别是诱发症状的点,这就是治疗的关键,当这些点诱发症状的程度渐渐减弱时,就是疗效的确立。

3、关节错位与触发点

  对于很多颈肩背部痉挛,上肢麻木的患者,触诊可同时触及中下段颈椎的侧弯侧摆式错位,以及前,中,后斜角肌的痉挛,且斜角肌都能触及触发点。究竟以纠正关节错位为主,还是以消除触发点为主?两套理论给出了两套答案,曾经就这一问题专门请教了龙老师,龙老师给出了很自信的答案:纠正关节错位为上,至今为止,我的体会是:龙氏治脊中三步手法已为缓解软组织做铺垫,而反向运动法对于解除触发点的活性比局部的按摩效果更好。

4、精益求精

  遇到棘手的难题,莫急,不要轻易怀疑脊椎病因理论的优越性,很多时候,还是我们在诊断,治疗上没有到位。明确诊断后,很多问题治疗需要时日,对于中下段颈椎侧弯错位引起的肩痛,手麻,需要10-20次治疗才能收工,还必须跟患者强调睡姿的重要性,有条件的还要介绍颈椎保健操,有助康复。

  脊椎病因涉及的病种十分广泛,医院专科细化,很多可能和脊椎病因相关的病种我们无法接触,但很多病人在疼痛,麻木缓解的同时,能够伴随其他症状的明显改善,如何挖掘脊椎病因的潜力,扩大脊椎病因学说的治疗范围,确立临床诊断的标准等诸多问题是我们所面对的,也是需要我们解决的。

龙氏正骨

龙氏手法要求做到稳、准、轻、巧,手法中须柔中带刚。

稳:对病情要细心分析,排除治脊疗法禁忌症。触诊脊椎偏歪时,注意分析是生理性(畸形)还是病理性(符合三步定位诊断),避免误诊误治。对于颈椎错位须分清类型,尽可能以少而准的正骨手法纠正。防止急于求成,判错方向又粗暴复位,发生意外损伤而加重病情。对于病情复杂者,须分析清楚,先易后难,逐步复位。

准:病因分型准确(主治法选准),临床分型准确(辅治法选准),三步定位诊断准确(治疗部位选准),错位类型准确(正骨手法选准)。

轻:手法能轻勿重,先轻后重,老少弱者用缓慢复位法。

巧:利用体位、杠杆力、对顶力、对拉力、牵引力复位。

时间:每月1期、长期举办。地点:广州

咨询电话/


转载请注明:http://www.cvwkh.com/lcbx/11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