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创作:王立平编辑:张晓微、王晶
指导:徐滨华
近日,病房里来了一位特别的患者,为什么特别呢,因为他是被家人硬拽来的,问病史的过程中,患者非常不配合,究竟是为什么呢?原来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患者被发现血糖高了,可是患者却不重视,用患者的话说就是“我又不疼不痒的,就血糖高点,我不需要看病”。那么,是不是如这位患者所说,没有症状就不需要控制血糖?!
肯定回答:这种想法会给身体带来不可逆转损害。没有症状不代表高血糖对人体组织器官的损伤就不存在了,糖尿病患者大部分没有明显的症状,只有小部分患者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在医生这里,没有症状反而是不好的,因为这会延误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就像这位患者,虽然没有任何症状,但是经过全面的检查后发现他同时合并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和糖尿病前期肾病。所以,没有症状不代表没有损害,很多并发症早期也同样没有症状,需要通过相关筛查才能发现早期并发症。这时,通过控制血糖和对症治疗,并发症可以逆转。而一但有了肢体麻痛、视物模糊等不适感觉,往往并发症已到了不可逆期,治疗起来很困难。所以,高血糖对脏器损害无所不在,早发现早解决是治疗的关键,一定不要等到身体已经严重不适才重视治疗。
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高血糖会引起哪些损伤呢?血糖是血浆里的葡萄糖浓度,当血糖出现异常,所有“泡在”血浆里和直接接触血浆的细胞都会发生变化,通俗的说就是血管和血细胞最先发生变化,血管是遍布周身的,所以,血糖对人体的损伤也是全身性的。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主要为大血管病变(心脏病、高血压、脑血管病及下肢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和神经病变等。以累及心、脑、肾等生命器官和危害严重为特点,是糖尿病防治的重点和难点。
糖尿病性心脏病是指糖尿病病人在糖、脂肪等代谢紊乱的基础上所发生的心脏大血管、微血管、心肌及神经纤维病变。主要表现有静息时心率大于90次/分,或心率快而固定,不受各种反射影响;不典型心绞痛;无痛性心肌梗死;直立性低血压;猝死等。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者是非糖尿病者的2-4倍。
糖尿病肾病指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一种以血管损害为主的肾小球病变。早期多无症状,血压可正常或偏高。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排出量微克/分钟,此期叫做隐匿性肾病,或早期肾病。如能积极控制高血压及高血糖,病变可望好转。如控制不良,随病变的进展可发展为临床糖尿病肾病,此时可有如下临床表现:蛋白尿、浮肿、高血压、肾功能不全、贫血和其它症状。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常因血糖控制不佳而加重,终至失明。其主要发病原因为视网膜微循环内微血管病变伴微血栓形成,损害了正常的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紧密连接,引起视网膜屏障崩解。据国内文献统计,糖尿病人中有视网膜病变者最高达36.6%,40岁以上者为84%,失明占7%。糖尿病病期小于5年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小于10%,病期超过20年,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达到90%以上。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死亡及伤残的重要原因。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原因是长期的高血糖对神经细胞的直接破坏作用和长期的高血糖损伤了神经细胞的供血血管。根据影响的部位不同,糖尿病神经病变可分为:周围神经病变、运动神经病变、感觉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在早期,糖尿病神经病变可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至晚期可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包括:自发性疼痛,夜间更重,有时让你彻夜难眠;失去知觉样麻木,走路时双脚感觉像踩在棉花上一样;感觉异常,如烧灼感、不能区分冷热或对冷热过度敏感、对疼痛不敏感或过度敏感、有“蚂蚁爬过”的感觉等;常有手脚发冷或发热的感觉;出汗异常,半身出汗包括上身出汗或下身出汗、吃饭时出汗等;膀胱功能异常,患者不能控制小便;消化道异常可出现腹泻、便秘、或腹泻便秘交替、恶心、呕吐,呕吐物有酸臭味;直立性低血压,当由坐位突然站立时,有头晕、眼前发黑的感觉,严重者甚至晕倒;性功能异常,男性和女性都可出现性功能减退,在男性甚至有阳萎。
糖尿病足主要是由于持续高血糖导致动脉狭窄,肢端缺血、神经病变、感染及多种诱发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于未及时治疗造成肢端坏疽。主要表现有下肢及足部皮肤无汗、皲裂;手足麻木、刺痛、烧灼痛或感觉丧失;肌肉萎缩,皮肤干燥弹性差,皮温下降,皮色变暗;间歇性跛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徐滨华主任温馨提示大家: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的并发症,许多并发症到了一定程度是不可逆转的,发现血糖升高需及时就医,早诊断早治疗,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糖尿病患者只要血糖控制良好,就可以和正常人一样拥有健康美好的人生。
医院内分泌二科出诊时间
专家诊:徐滨华主任
出诊时间:星期二全天出诊
出诊地点:门诊三楼五诊室
科室联系
医生办:-
护士站:-
亲!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