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人为因素是行为安全管理的根源
尽管许多企业都具备严格的监管体制、先进的工艺自动化、安全管理体系以及用心良苦的调查,但是工伤事故却还是时有发生,甚至同类事故重复发生。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多种因素导致,但人的因素往往是最根本的原因所在。
究其原因,是因为人无完人。人们不仅仅只是简单地操作设备,还需要设计、建造和维护设备。如此一来,人们便会有足够多的机会导致事故的发生。这就是为什么虽然技术方案、商业模式、公司策略和规章制度可以帮助一个企业提高安全和运营业绩,然而单靠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对于预防事故并实现卓越运营(在此我们将卓越运营定义为风险最小化、消除缺陷以及价值创造最大化)来说,充分了解人们对设施所施加的各种影响以及影响人们抉择的因素便至关重要。从事故报告综述中可以发现,事故中的人为因素作用至关重要,并且这种作用长久以来一直存在。短语“人为因素”常常用来描述个体间、个体与仪器和设施间以及个体与管理系统间的交互作用;也常常用于描述工作环境和工作文化是如何影响上述交互作用的。理解和改善事故中的“人为因素”需要我们重视人们的内在行为、特点、需求、能力、局限性以及可持续且安全的工作文化的发展。
全面了解事故的根本原因并从整体上进行解决是有效阻止事故发生的关键。
为实现彻底的安全性变革,我们必须超越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许多危险行为都是出于直觉,建立在感性的经验主义之上,并且行为人自以为会获得预期的效果。促进安全管理实践有效性的关键在于深入理解动机因素及其对决策产生的影响。人为因素是行为安全管理的根源
首先,组织应当明确建立和有效传达关于工作场所的行为预期;
其次,应当落实相关工艺以监测动作和行为以确保符合标准的工作实践;
最后,必须有效利用反馈以强化或修正行为。
感觉和情绪对行为的影响
如今,神经系统科学的研究进展促进了研究机构不断发展,从而为人类行为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启示。作为动机的主要来源,感觉和情绪显得越来越重要。这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为何我们不会总是遵循规则并产生无理性行为,当具体应用到工作场所时,这一概念表明相对于员工的真实“想法”,员工对形势的“感觉”可能更能代表他们的后续行为。
双轨思维(即一部分是逻辑与理性,另一部分是直观和无意识)并不是一个新概念。然而将其系统地应用于安全实践却是首创,并且可以解答我们面对的一些难题。大部分已确定的安全实践都是建立在逻辑导向的基础之上。而另一方面,大多数人类行为的基础却不是以逻辑为导向。大多数行为都是直觉感知、自发产生并且是我们对一种形势的情感反应或是“第六感“的结果。我们是如何判定意识底层的内容以及需要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