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下雨,真是下到没有朋友。
清明前后,茶农还在抱怨雨水不够,茶苗长不好,减产。
海拔高的高山茶可以通过吸收露水,避免遭殃,海拔第一点的,只能听天由命。
都说清明时节雨纷纷,可这庚子年的清明就是旱的不行。
谁知道,这雨水一推就推到芒种。
芒种,忙种,雨水量充沛,农民都在播种!
虽然芒种向来都是降雨量多的节气,但感觉这一次下雨,要把清明不下的都下回来了。
周末的时候,母亲跟父亲视频的时候,深圳下着雨,父亲在老家也是下着雨,连视频里响雷也是同时听到,上天对广东的不同地区,大有“雨露均沾”之势。
周末回紫金的时候,这雨真的是从深圳一路相随,不离不弃。
下雨下的厉害的时候,有一类病人是最难受的。
一变天就发作!
没错,就是有风湿病痛的病人。
中医讲的风湿病痛,有别于现代医学的风湿病痛。
现代医学需要症状结合血液指标如抗O、血沉检测去诊断。
中医只要有疼痛,结合症状就可以判断。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痹就是痛。
如果怕吹风,身体的疼痛是游走性的,风邪为主导。
如果怕冷,热敷可以缓解疼痛的,寒邪为主导。
如果疼痛伴有身体的重坠感,整天昏昏沉沉的,湿邪为主导。
这是最简单的分辨方法,很机械,但也说明了痹痛的一些个性特征。
为什么阴雨天的时候有风湿病痛的病人疼痛会更加明显呢?
因为气机不畅,血流不通啊!
如果风寒湿是外界的影响因素,气血运行不畅就是内在的因素。
下雨天多是阴天,阴天的时候,人的整个精神状态也会阴郁。
“有你便是晴天”大家听的多,有听过“有你便是阴天”吗?
没有!
因为晴天就是开朗的,活动的;而阴天就是阴沉的,静止的。
这里就涉及到阴阳的概念。
大家有没有发现阴雨天,整个人心情都不怎么好。
心情不好,气机就会不通畅,气机不通畅,血液运行就会缓慢,血液里面的致痛因子代谢就会出现障碍,所以身体就会有反应。
因此,疼痛是内外夹攻的结果。
最近接诊了一个病人,挺有意思的,分享一下案例。
赖某,女,41岁,因腰骶疼痛收入院。住院部经治疗一周后无明显改变,求诊于我。
刻诊,双手均带着长长的护臂,从手腕到肘关节。(典型的怕冷,怕吹风)
问诊才发现,原来疼痛不止腰骶部,还有颈项背部,而且时间持续很久了,医院还说是“神经官能症”。
其实这个问题不难理解,下这种诊断,因为理化检查通畅没有异常,这疼痛就等于找不到原因,起码能告诉你这是个什么东西,但是实际的解决方案,估计说不出个一二三,不然就医院来。
其实看多了就发现,慢性疼痛的病人,多伴有抑郁情绪。
为什么?
痛啊,你试试,那种挥之不去的感觉,这种主观感受会让人非常折磨的!
一痛情绪就差,情绪一差,气机又不畅,血液运行又差,不通则痛,恶性循环。
所以冠名“神经官能症”其实是没有抓到主要矛盾,这个疼痛一解除了,这种不良情绪就不复存在了。
针灸手法各做了三次,症状明显减轻。
针灸以局部取穴为主。
手法包括了理筋、正骨、调曲。
这些不好文字赘述。
中药处方
黄芪15桂枝15白芍15
生姜5片大枣20地龙15
鸡血藤30黑顺片10
5付
是不是很熟悉,黄芪桂枝五物汤底方。
黄芪补气利水,桂枝汤和营卫气血。
(最近在思考,桂枝汤去掉炙甘草的原因,估计是因为炙甘草聚水,湿不容易排出体外,所以经方里面去掉了炙甘草)
恶寒加附子,加地龙通络去痰,以大剂量鸡血藤补血。
药后恶寒感减轻,疼痛明显减轻。
续服5付
进一步改善,连最近发的荨麻疹也好了。
因为前面患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