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一、脊髓的感觉传导功能

脊髓是感觉传导的初级中枢。脊髓通过不同的感觉传导束将各种感觉传导到高一级中枢。

功能:①浅感觉传入通路主要传导温度觉、痛觉和粗略触-压觉;②深感觉传入通路主要传导本体感觉、深压觉和精细触-压觉。

二、丘脑及其感觉投射系统

丘脑是除嗅觉外各种感觉通路的重要的中转站,同时能对感觉信号进行粗略的分析与综合。

1.丘脑的核团 ①特异性感觉接替核:接受第二级感觉投射纤维,换元后上投射大脑皮层特定的感觉区;②联络核:接受来自特异性感觉接替核和其他皮层下中枢的纤维,换元后投射到大脑皮层特定区域。主要功能是实现丘脑与大脑皮层之间的联系与协调;③非特异性投射核:通过反复换元后弥散地投射到大脑皮层各区。其功能是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并与痛觉传导有关。

2.感觉投射系统 由丘脑投射到大脑皮层的感觉投射系统,根据其投射特征和功能的不同,分为特异性传入系统和非特异性传入系统两部分。

特异性传入系统和非特异性传入系统的比较

三、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

1.躯体感觉区

⑴第一体感区

部位:中央后回。

特点:①交叉投射,但头面部为双侧投射;②倒置投射,但头面部代表区内部安排是正立的;③投射面积的大小与其感觉敏锐程度有关。

作用:产生各种特定的感觉,感觉定位明确且清晰。

⑵第二体感区

部位:中央前回与岛叶之间;

投射规律:正位,双侧性;

特点:定位性差;

作用:对感觉作粗糙分析,可能与痛觉有关。

2.视觉区

部位:位于皮质枕叶距状沟两侧。

特点:鼻侧投射到对侧,颞侧投射到同侧。

作用:产生视觉。

3.听觉区

部位:位于颞横回

特点:接受双侧内耳来的听觉冲动。

作用:产生听觉。

4、本体感觉区

部位:中央前回(4区);

作用:接受肌肉、关节运动觉传入纤维,并产生企图发动肢体运动的主观感觉。

5.内脏感觉区:

部位:第二体感区、运动辅助区和边缘系统等皮质部位;

作用:第二体感区:产生味觉、恶心、排便感;

运动辅助区:产生心悸、脸发热等感觉。

6.味觉区 中央后回头面部感觉区下侧。

7.嗅觉区 代表区位于边缘叶的前底部。

四、痛觉

痛觉是伤害性刺激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一种复杂感觉,常伴有不愉快的情绪活动和防御反应。痛觉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且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1.痛觉感受器及其刺激 痛觉感受器是右一种游离神经末梢。任何刺激只要达到一定强度,成为伤害性刺激时都可引起疼痛。某些致痛物质作用于感受器可引起疼痛。

2.皮肤痛觉:皮肤受到伤害性刺激时所引起的疼痛分为快痛和慢痛。

⑴快痛 指皮肤受到伤害性刺激时立即出现的一种尖锐而定位清楚的“刺痛”。其特点是产生快消失也快。

⑵慢痛 指皮肤受到伤害性刺激后出现的一种定位不明确的“烧灼痛”。其特点是产生慢、消失也慢,感觉含糊、定位不清楚。痛感强烈难以忍受,并伴有不愉快情绪反应和心血管、呼吸等方面的变化,持续时间较长。

3.内脏痛的特征与牵涉痛

⑴内脏痛 内脏痛是内脏器官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产生的疼痛感觉。

与皮肤痛比较具有以下特征:①疼痛缓慢持续、定位不准确,对刺激的分辨能力差,常产生模糊、弥散的痛觉;②对机械牵拉、缺血、痉挛和炎症等刺激敏感,对切割、烧灼刺激不敏感;③常伴牵涉痛。

⑵牵涉痛 牵涉痛指内脏疾病往往引起体表一定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

特点:牵涉的部位固定,且常发生在内脏疾病早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vwkh.com/jcff/11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