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尾胶原细胞的松软席梦思

胶原蛋白是结缔组织和内脏器官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构造成分,在皮肤、肌腱、骨骼中分布最为广泛。从遗传和结构上胶原蛋白分为许多类型。胶原蛋白I(Collagen,TypeI)是由2个α1链和1个α2链组成的异源多聚体(图1),在37℃,中性pH下自发形成三螺旋骨架,是一种优秀的细胞培养用基质,广泛用于肝细胞、成纤维细胞、脊神经节、肌肉细胞、施万细胞、胚肺细胞、上皮细胞和其他大量细胞系。还能用于研究细胞生长、分化、迁移以及发育过程中的组织形态发生。

图1胶原蛋白I分子模型

鼠尾胶原蛋白I是根据Birkedal-Hansen方法,通过醋酸抽提、氯化钠沉淀、磷酸氢二钠沉淀等步骤制备。可用于包被细胞培养器皿,培养细胞表面粘附性,特别适合那些在普通培养器皿表面不易贴壁的细胞,比如成纤维细胞、肝细胞等原代细胞。还可用于三维胶的制备,模拟真实的生长环境,使得细胞在三维环境中生长。

本品为溶于6mMHAc的无菌溶液(图2),浓度5mg/ml,每个批次产品皆通过细胞培养测试(包括三维空间培养)以保证质量的可靠性。接下来我们了解鼠尾胶原蛋白I的两种用途吧。

图2鼠尾胶原蛋白I(abs)

一、细胞培养器皿的表面包被

组织培养器皿的表面包被推荐浓度为1-5μg/cm2,起始浓度可首选5μg/cm2。建议根据具体细胞类型来优化。

1、6mMHAc稀释液的制备

本品以溶于6mMHAc(=0.36g/LHAc)的无菌溶液形式提供,本身不溶于中性pH,建议用6mMHAc溶液做进一步稀释。配制方法:取34.5μl冰醋酸(17.4M)加入ml双蒸水,充分混匀后即得到6mMHAc溶液,0.22μm滤膜过滤除菌后待用。

2、包被步骤1)根据自身实验体系以及优化后的包被浓度来计算所需的胶原蛋白量,并加入相应孔内,确保胶原蛋白溶液完全覆盖表面。

a.以包被浓度为5μg/cm2,先用6mMHAc稀释液将胶原蛋白(5mg/ml)稀释到合适的中间浓度,如50μg/ml,然后参考表1不同培养皿内胶原蛋白加量表来加量到各孔内;b.以包被浓度为2μg/cm2,先用6mMHAc稀释液将胶原蛋白(5mg/ml)稀释到合适的中间浓度,如12μg/ml,然后参考表1不同培养皿内胶原蛋白加量表来加量到各孔内;

表1不同培养皿内胶原蛋白加量表

2)室温孵育1h,小心吸掉多余液体,用无菌PBS清洗3~4次后直接使用。或者加完胶原蛋白溶液后,在超净台内开盖过夜晾干。无菌条件下,包被好的器皿在4-25°C至少可保存3个月。

二、三维胶原的制备

当鼠尾胶原蛋白I使用浓度1mg/ml,pH7.0左右皆可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三维胶,建议成胶浓度为1-2mg/ml。

由于本品是以溶于6mMHAc的无菌溶液形式提供,在成胶过程需先加入0.06倍体积的0.1MNaOH中和。

1、需要溶液准备(无菌、预冷)

10×细胞培养液(依据培养的细胞种类而定)、0.1MNaOH、无菌水(abs)

2、三维胶原制备(不含细胞)(以配制1ml,1mg/ml三维胶为例):1)取μl胶原蛋白(5mg/ml)加到置于冰浴的离心管内,加入μl无菌水。之后加到12μl0.1MNaOH,立即混匀。再加入μl10×细胞培养液,混匀后立即加到培养器皿中。。2)将培养器皿在室温(25°C左右)放置20min待胶凝固后,转移到培养箱内。三维胶原制备(含细胞)(以配制1ml,1mg/ml三维胶为例):a.准备好细胞悬液,并放置于冰浴中。b,将μl胶原蛋白(5mg/ml)加到12μl0.1MNaOH,立即混匀。再加入23μl10×细胞培养液,立即混匀。再加入μl的细胞悬浮液,混匀后立即加到培养器皿中。

b.将培养器皿在室温(25°C左右)放置20min待胶凝固后,加入适当体积细胞培养液,转移到培养箱中培养。

本期讲解就到这里了,如有细胞培养问题,欢迎扫码加入我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cvwkh.com/jbjs/144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