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早已侦破日军的偷袭密电,珍珠港为何仍

关于日军偷袭的情报并非一封,更不止一种,还不是同一个时间传来的,放在后世看,或许会觉得美国人马虎,或者说罗斯福总统弄了“苦肉计”。但结合当时的世界局势、国际政治,根本很多年没打过仗的美国哪有那种才能去分析情报?CIA的前身美国情报协调局当时都没诞生呢,FBI等部门连机密要害部门的德国间谍都管不住。美国人能做出初级决策都不错了,何况谁会想到日本人拿航母去空袭?当年的海战主流是战列舰,战列舰敢偷袭珍珠港?即便再能偷袭,也不会把太平洋舰队打到那么惨的地步。年以前的美军,并没有真正的参与到大战中去,他们总体来说还处于“孤立主义”之中,只有少部分的“志愿航空队”参与了世界各地的冲突,整个美军的军事实力并不算强。

所以说,那个时代的美国人也有点没回过神,脑子还比较懵。正如苏联人在“巴巴罗萨”中被德国人胖揍一样,他们明明也在边境部署了大量的部队,苏军无论从政治还是从军事上都预料到德国即将到来的进攻,却最终还是被德国人穿插偷袭了。更何况是一场仗都没打过的美国人?要知道之前美国与日本的关系并不算差,日本人在侵华战争中消耗的大量物资都依靠日美贸易来补充。战争爆发前美国逐渐中断和制裁了日本,还断绝了日本从墨西哥等第三国购买油料的企图,这在美国人看来是很正常的政治经济学,但他们过于孤立的脑袋瓜没想到日本这个民族会如此极端。实际上当时日本内阁中关于对美作战反对的声音很大,海军大臣米内光政与山本五十六、井上成美构成的“铁三角”非常不感冒日本的“联盟德意”观念,他们坚持认为要打的应该是德国和意大利,炮口不应该对准美国。因为这件事情,日本海军与陆军吵成一片,提出“联盟说”的板垣征四郎等人甚至想暗杀米内光政。但米内光政却在平沼骐一郎下台后担任了新的首相,他与山本、井上的铁三角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日本内部坚决反对攻击美国的代表。但此事也导致了米内光政的下台,陆军大臣畑俊六以辞职和“空出陆军大臣座椅”为由,直接要挟了米内内阁的倒台。

这一系列的乱想不仅让平沼骐一郎发出“搞不懂局势”的叹息,更麻痹了美国人的政治决策,因为他们也看不懂日本人想搞什么。特别是年,日本和苏联在诺门坎打了一仗以后,怎么看日本的对手都不应该是美国人吧?世界辣么大...但恰恰是与苏联的这一仗让日本人死了“北进”的心思,又因为欧洲打成乱七八糟的一片,他们马上被加里曼丹的油田吸引,这里是真空地带,大家全忙欧战去了。

日本人这种飘忽不定犹如神经病一样混乱的决策让人很难捉摸。其实美国截获信息的时间早得多,山本五十六的布置也并非密不透风。这种要进攻的情报并不止一封,也不是一个时间传来的,可你倒是来呀?时间一长美国人也麻痹了,况且政治上许多美国人根本不认为日本真的会进攻。

而且美国人在珍珠港的实力并不差,他们也不是善男信女,那一水的战列舰加上依托岛屿基地和航空兵的辅助,就算日本人要来,他们的舰队也会很快被发现,然后双方拿战列舰硬斗一场,至多岛屿上挨个几百发炮弹而已。后人从珍珠港的医疗调动上证实了这一点,那地方别的东西没动,偏偏医疗帐篷、医务人员以及临时的医疗点增加了。显然美军在为即将到来的伤亡和冲突做准备。

怪就怪在山本五十六这个天才完全摒弃了以往陈腐的海军作战方式,他压根就没用那些战列舰和巡洋舰,直接调了几艘航母过去搞轰炸。带队的南云忠一弄了整整六艘航母前往珍珠港,路上还进行了无线电静默,随队的只有来京搜战列舰和三艘巡洋舰以及若干小驱逐舰。这种搞法根本不是那个年代海军正确的展开姿势,海军的主流是“大炮巨舰”,战列舰互相对炮才是“正规打法”。结果美国人没等着和日本人的战列舰发生冲突,却等来了漫天的日本飞机,这种情况你就算通过情报提高了警惕也没用,日本人打的是“非主流作战”。也正是通过珍珠港事件,“航母”才真正令人刮目相看,这种此前被视为“廉价解决方案”的舰型从此成为美军的主力。也揭开了太平洋上日本与美国双方血腥的航母大作战。现代人的问题就是,太看重这个所谓的情报了,设身处地在历史的洪流中时,根本就不存在那么多“如果”。




转载请注明:http://www.cvwkh.com/jbjs/144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