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界的最高荣誉,分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年成立)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年成立),都是2年增选一次。
据Spine脊柱了解,目前,骨科及创伤界共15人当选为院士,其中科学院院士2名,工程院院士13名。现盘点当选的院士及其相关成就。
梁智仁中国科学院院士
(年当选)
骨外科学家,年7月生,广东南海人。年毕业于香港大学。现为香港大学教授、医院管理局主席。在脊柱外科及小儿骨科的临床医学上,继承了其导师A.R.Hodgson创立的被称为“香港手术”的脊柱结核治疗技术,并发扬光大,使该技术应用于严重脊柱畸形的矫正治疗上,包括高难度脊柱切除术,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在小儿麻痹症继发脊柱畸形治疗方面作出了优异成绩,得到国际权威认可,是较早采用脊柱椎体间前路融合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医生之一,近年着力于脊柱侧弯发病机理研究。
陈中伟中国科学院院士
(年当选)
医学家(.10.1-.3.23),浙江杭州人。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曾任复旦大学(原上海医科大学)医院骨科主任、教授。年首次为全断右手施行再植手术成功,开创再植外科,被国际医学界誉为断肢再植奠基人。将显微外科技术用于再植和移植手术,使断手指再植成功率由50%提高到90%;年为1例前臂屈肌严重缺血性挛缩病人施行带血神经游离胸大肌移位再植手术成功;年成功地进行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手术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及其他原因造成长段骨缺损,还先后成功地进行了复合皮瓣移植和游离第二足趾再造拇指手术;年创用移植足拇再造手指控造的电子假手。
田伟中国工程院院士
(年当选)
骨科学家,年2月生。北京人。北京医学院医学专业大学毕业,在职研究生(日本国立弘前大学骨科专业),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医院院长。建立国内首个智能骨科手术数据库,创新骨科手术规划模式;提出计算机辅助微创脊柱手术理念,推进微创手术发展;开创智能骨科新术式,实现骨科手术方法的新突破:国际上率先报道多种三维导航辅助脊柱手术新术式;自主研发智能骨科系列新设备,突破国际垄断:建立骨科手术机器人分级安全控制策略,研制基于导航和力反馈的脊柱外科手术机器人;主持制定我国计算机辅助外科领域第一部行业标准,国际首次明确不同导航模式的临床适用范围、操作规范和安全策略。(简历来源: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