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糖尿病成为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NP)是糖尿病病人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有报道发病率在60%~90%,其中36%存在严重的难治性疼痛。糖尿病病人出现DNP后,3年生存率约为53%,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疼痛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则会出现抑郁甚至死亡。
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
药物维持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病因复杂机理不清楚,对该病的治疗目前主要靠药物维持,但是药物的一些不良反应,如头晕、恶心或药物剂量大对肝、肾功能产生一定毒副性,使病人不能继续药物治疗。
臭氧注射
一些疼痛介入手段可以避免上述不良反应,且效果不错,医院实际情况,我科采用臭氧注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且该方法操作简单,风险小,医院开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为了防止并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故早期可干预治疗疼痛、营养神经,防止周围神经敏化甚至中枢神经敏化。
发病机理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病机理不清楚,主要有以下学说:①损伤神经异位放电;②交感神经系统活动与DNP;③中枢下行性抑制系统功能减退;④离子通道活性改变;⑤神经生长因子的作用;⑥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转导通路;⑦小胶质细胞的活化;⑧脊髓背角GABA受体的变化与DNP。
有报道认为其发病机理与糖尿病引起周围血循环障碍、代谢障碍以及神经营养因子减少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有关。许多研究表明,血管功能障碍、缺血,缺氧、神经营养不足和外周炎症因子是DNP的重要发病机理,可以导致病人神经病理性疼痛。近些年有学者研究表明高脂、高糖饮食造成的肥胖和高脂血症是引起II型糖尿病病人或动物周围神经病变的重要因素。
一般认为神经末梢(伤害性感受器)受到各种伤害性刺激(物理的或化学的)后,疼痛信号通过疼痛神经纤维传到脊髓后角上行再交叉到对侧后角到达大脑,而引起疼痛感觉。同时,中枢神经系统对疼痛的发生及发展具有调控作用。在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时,受损部位的细胞如肥大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等释放多种炎症介质。
医用臭氧镇痛作用机制
医用臭氧具有强氧化作用,能中和、抑制多种炎性介质及致痛物质的合成与释放,扩张局部血管,从而产生镇痛作用。其对椎间盘突出症、软组织疼痛和骨关节炎有良好的疗效。同时有人报道臭氧周围神经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有较好的效果,有研究发现臭氧可以直接作用于神经末梢,并刺激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脑腓肽等物质,达到镇痛作用;同时臭氧代谢后可在局部直接改善神经末稍组织缺氧状况。臭氧局部注射后刺激局部组织产生类似针灸样的疗效,使体内产生内源性镇痛物质,缓解疼痛。
糖尿病引起周围神经营养障碍,炎性介质及致痛物质不断产生,臭氧周围神经阻滞治疗短期效果明显。周围神经阻滞治疗主要并发症是穿刺中损伤神经和血管,本组病人采用局部皮下浸润麻醉,穿刺过程中询问病人有无放射痛,到达治疗靶点回抽无血及其他液体,其目的是防止损伤神经或误穿入血管引起血栓,在靶点注射0.5%利多卡因,目的是防止臭氧注射过程引起疼痛。
安全与预防
若能在B超指导下穿刺可以有效预防穿刺过程中神经损伤或误穿入血管引起臭氧血栓。本研究观察结果病人均无不良反应,而且表明臭氧周围神经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简单有效的方法,可以反复治疗,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症,严格执行神经阻滞治疗规范。
研究结果
病人全部采用电话随访,均无不良反应,穿刺部位无局部感染、坏死,肢体远端无神经伤等临床表现。所有病例治疗后72小时内均有效。随访2、4、6、8周后,有效率分别为98%、98%、94%、58%。进行c2检验(P0.01,见表1)。因此,治疗2~4周效果为最好。
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臭氧液神经注射治疗能很好的解决糖尿病病人的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同时臭氧可以使微循环得到改善,对组织缺血、缺氧有明显的疗效。对于病人来说,臭氧的不良反应很小,感染率极低;在费用方面也极大的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医院大力推广。
文章摘自《中国疼痛医学杂志》年03期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