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中国成人正在迈向糖尿病不想得病,

文末有福利,记得收哦~

国家卫计委,目前有50.1%的成年人正处于糖尿病前期,每天都有可能变成新的糖尿病患者。

更有数据显示,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近几十年来爆炸式增长:从80年代的0.67%升高到年的11.6%,增加了17倍!区区30年间,为什么中国人就变得这么容易得糖尿病了?

原因一:拿"吃糠咽菜"的基因来吃大鱼大肉

中国人有节约基因,“由俭入奢”之后,就更容易肥胖、糖尿病!所谓节约基因,意思是人在吃糠咽菜时,身体的某些基因会最大限度地吸收营养。

改革开放后,吃得好,活动量减少,属于经常坐着不运动的生活方式。人们开始“敞开吃、闷头睡,出门靠车”,营养物质得不到充分消耗,就造成营养过剩。

原因二:粮食吃得越来越细

中国传统的饮食以五谷为基础。就在三十年以前,我们大多数人吃的还是糙米,没有经过深加工。

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粮食越吃越细,现在精白米面是我们经常选择的,可精米精面几乎不含纤维,吃进体内,很快被消化分解代谢,会让血糖急速升高。

但活动量越来越少,这些吸收的葡萄糖不能被马上消耗掉,活跃的胰岛素只能把盈余的葡萄糖储存起来,但如果我们每天吃进去的热量总消耗不掉,就造成了胰岛素相对分泌不足,血糖值就越来越高了。身体若是长期处于这样的状态,便会得糖尿病。

一生不得糖尿病的方法

01

减轻5%的体重

哪怕你非常肥胖,而且不锻炼,但只要体重减轻5%,患糖尿病的危险就会降低70%。

02

火腿香肠要少吃

每周吃5次以上火腿或香肠,糖尿病危险会增加43%,罪魁祸首是加工肉食中的添加剂。专家建议,应偶尔吃肉,多吃蔬菜。

03

做事前3次深呼吸

长期压力会导致血糖升高。专家建议,做任何事情前最好都先做3次缓慢的深呼吸,以减小压力。

04

睡眠在6~8小时之间

睡眠经常不足6小时的人,糖尿病危险翻番;而睡眠超过8小时的人,糖尿病危险增加3倍。

05

不要独居

独居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比其他人高2.5倍。专家建议,即使独居也应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06

防治记个数字歌

糖尿病不是一种孤立的疾病,患者往往有高血压、血脂紊乱、高尿酸血症、高血脂症等,必须看到代谢综合征这个整体。代谢综合征是一个典型的“不良生活习惯病”,治疗必须从改变生活习惯入手。必须记住:

一个信念:与肥胖决裂;

两个要素:不多吃一口,不少走一步;

三个不沾:不吸烟,不饮酒,不熬夜;

四个检查:定期查体重、血压、血糖、血脂;

五六个月:减肥不求速成,每月减一两公斤即可,五六个月就见成效;

七八分饱:饮食上要“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吃序颠倒”,即每餐只吃七八分饱,以素食为主,同时保证营养均衡;进餐时先吃青菜,快饱时再吃些主食、肉类。

07

45岁后多血糖

血糖指数为~毫克/分升的人,10年内最易发生糖尿病。专家建议,45岁后、肥胖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以及高胆固醇和高血压的人,应多关住。

糖尿病的10条医嘱

每句话都能降糖、能救命

1糖尿病比你想像的更严重

由上海交通大医院宁光教授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赵文华带领的研究团队研究发现:

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已超过11%,也就是说超过1.5亿人有糖尿病;

而在成年人中,有超过的一半的人处在糖尿病前期,也就是说有患糖尿病的可能!

中国有将近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主任委员纪立农介绍,1/3中国患者没有得到治疗,很多患者甚至不知道自己得病,等到发现时,并发症已经开始威胁生命。

糖尿病之所以成为“漏网之鱼”,是因为其早期没有明显症状。而糖尿病的真正可怕之处在于并发症,它可引起失明、尿毒症、心梗、肢体残废……

2患上糖尿病,一定按时用药

很多朋友觉得自己糖尿病并不严重,不按时用药也没什么不舒服的,索性有的时候忘了吃药就不吃了,以至于经常吃几天停几天。

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高血压是一颗“延时炸弹”,当血糖长时间得不到控制的时候,身体各部分的器官包括心脏、血管、眼睛、肾脏、下肢等等就会受到伤害,导致各种并发症发生。所以,一定要定时用药。

3控制好血糖,饮食和运动甚至比用药重要

绝大部分的Ⅱ型糖尿病都是习惯病,用药只能帮助身体维持正常的代谢,但是如果习惯不改,血糖不会控制好的,所以说饮食和运动甚至比用药重要,下面这些就是很容易养生的小习惯: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研究发现,吃大鱼大肉等高热量食物前喝两勺食醋,可大大降低血糖水平。如不习惯喝醋,最好饭前吃点放醋的凉拌菜。

美国研究发现,每周吃快餐2次以上,身体器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一倍。所以尽量在家吃饭。

德国科学家发现,肉桂有助于降血脂,进而防止糖尿病危险。肉桂粉可撒在咖啡里,也可以和蜂蜜一起冲水喝。也可以用来做菜。

芬兰研究发现,走路可让体内胰岛素得到最大效果利用。每周走路4小时,每天35分钟,可使糖尿病危险降低80%

4吃饭得定时、定量

要控制好病情,管住嘴很重要。用餐时间和用餐量都有讲究。

糖尿病患者要合理安排每天进餐的时间,两餐相隔5~6小时,至少4小时以上。定时进餐,到了该吃饭的时间,即使不觉得饿,也要吃饭,防止饿急了吃得过多,食量难以控制而造成血糖波动。

具体每个人每天要吃多少,需要营养师或者医生根据个体的情况确定。下面这些推荐量可以供大家参考,重量都是没有烹调前的生重(g/d即克/天):

男性~g/d,肥胖者~g/d;女性~g/d,肥胖者~g/d。

男性一天不超过g,女性不超过g。

每天至少g,能吃到0g更好。

男性25~30g/d;女性20~25g/d。

5没有什么是绝对不能吃的

其实糖尿病没有什么绝对不能吃的东西,但是有些食物只要吃一点点,就会导致总能量超标、血糖很快上升、又不能达到填饱肚子的效果,所以不建议吃,糖、肥肉、甜点就是这一类。

糖尿病控制饮食主要是两点,一个是总能量、一个是升糖指数(GI)。平时在保证营养均衡的情况下,尽量吃些GI低的食物,这样就能吃得“多一些”不至于很快感到饿。如果真的嘴馋了,高GI的食物也可以吃点,但是记住不能多,而且其他食物的量也要有相应的减少。

关于常见食物GI的介绍,内容非常多,这篇不做赘述,想具体了解的,可以点此阅读。

6高胆固醇食物一定少吃

据统计,糖尿病者超过70%是死于包括心梗、脑梗等在内的心脑血管病。而且有数据表明,身体里每增加一单位的胆固醇,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风险就会增加30%以上。想想吧,多可怕!

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鱿鱼、蛤蜊、奶油、鱼子、猪脑、羊脑等。

7盐也得少吃,还有加工食品

预防和控制心脑血管病的另外一个重点就是限盐。一般而言,每人每天的盐控制在5克(约一个啤酒瓶盖的量)以内。觉得食物没有味道,可以用蒜、香油、洋葱、香菇等给食物提味。

除了炒菜时少放盐以外,你还应该时刻警惕生活中那些含“隐形盐”较多的食物。例如:鸡精,酱油,酱豆腐、腐乳、榨菜等咸菜,火腿、培根等加工肉制品,奶酪,果脯,切片面包,挂面,果冻等等。

8减点重,血糖好、并发症也少

过于肥胖的体型是血糖控制的隐患。肥胖会导致胰岛素抵抗,也就是说,身体对胰岛素的利用效率不好了。所以就会出现这种情况:明明还是原来的饮食运动习惯,也按时吃药打针了,但是血糖就是控制不好,只得调整治疗方案。

如果发现自己血糖控制不好,除了及时去看医生,还要注意看看自己,是不是腰围粗了,体重涨了。以血糖平稳为前提,按照自己的体型严格控制饮食,每周至少运动分钟。

9血糖按时查,并发症也得年年查

很多朋友觉得按时查查血糖,血糖正常就没事了,其实糖尿病是一种能侵害全身的慢性疾病。能按时测血糖很好,但是也得按时(至少一年)查一次有无轻微的并发症,因为往往等到并发症症状明显就晚了。常见并发症如下: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早期往往是不会出现症状的,而到了晚期,却没有良好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可做24小时尿白蛋白定量,或者血肌酐及尿素氮测定、肾脏B超、随机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mAlb/Ucr)等专项检查。

周围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上下肢感觉异常。通过神经肌电图检查,可以在早期发现是否出现改并发症。

许多糖尿病患者由于感觉神经受损,往往表现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即便是发生心绞痛、心肌梗塞,也不会出现疼痛等警示症状,因此十分危险。

是否出现手足麻木、疼痛、蚂行感等异常?有无间歇性跛行或静息痛?有无足部畸形?皮肤色泽是否正常?皮肤有无老茧、破损及溃疡?

通过检查骨密度,观察是否骨质疏松。

10老生常谈,但很重要,一定不要碰烟酒

虽然我们常常说,糖尿病人吃东西其实没有什么禁忌,在控制量的前提下啥都可以吃,但是,还是有两个东西要严格忌口:烟、酒。

烟中的有害成分,比如尼古丁,可以损伤血管,对于糖尿病人而言,长期的高血糖,就已经对血管壁造成了一定的损伤,如果还吸烟的话,对于血管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

长此以往,许多和血管相关的糖尿病并发症,比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足等,都会找上门。

喝酒,特别是空腹喝酒可以诱发低血糖,而对于服用磺脲类降糖药(常见药名是格列XX)的糖尿病人而言,就更加危险。所以,糖尿病人不应该喝酒。

糖尿病本身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并发症:失眠、尿毒症、心脑血管疾病、肢体残废……

这些一生不得糖尿病的方法和糖尿病的医嘱,值得每个人收藏一份!从现在开始做起,只要在生活中坚持做到了,一生不得糖尿病,赶紧看看!

觉得不错

底部点赞支持小编吧

文末福利

药膳大全节气养生人体疾病地图秋冬必看天然药方养生视频大全

本文由“健康长寿之家(ID:csjkzj-)”编校发布,欢迎分享,未经授权谢绝转载,如需合作请后台留言。本文建议配方、方法为基本方,具体请遵医嘱。

↓↓点击阅读原文,阅读长寿秘籍↓↓

健康生活由您掌控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癜风症状图片
面部白癜风怎么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cvwkh.com/yfbf/9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