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早知早觉,晚年幸福三老年

糖尿病定义

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及(或)其生物效应降低(胰岛素抵抗)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以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慢性高血糖将导致人体多组织,尤其是眼、肾、神经及心血管的长期损害、功能不全和衰竭。

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另一个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医院医院内科主任党静主任指出随着人群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模式改变等因素的影响,老年糖尿病患者对个人、家庭乃至社会的影响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

老年糖尿病是指年龄≥60岁的糖尿病患者,包括60岁以前发病而延续到60岁以后的和60岁以后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中国于年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到年,我国老年人口将占中国人口的17.17%,达到2.48亿。糖尿病在老年人群中患病率较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约20.4%。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糖尿病的一个特殊群体,其治疗的靶目标、治疗策略和具体治疗方案一直是大家关心、争论的话题。

由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合并多种代谢紊乱、重要脏器功能减退,心血管危险因素叠加,对许多药物的效应、代谢和毒副作用与其他年龄段患者明显不同,而且老年糖尿病患者异质性高,个体差异大,并发症多,不可控制和不可预测因素增加,这就意味着老年人降糖药物的选择在考虑降糖效力的同时更要强调用药的安全性,除了低血糖以外,重要脏器功能的改变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也是老年糖尿病患者降糖药物使用时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需要根据不同老年人制定出不同的降糖目标及方案。

除了选择合适的药物以外,定期复查在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中意义重大。要定期进行一般状态、重要脏器功能和血糖控制的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进行治疗目标、治疗方案的调整。此外,加强家庭和社会的支持是安全治疗的重要保障。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要想提高糖尿病治疗的安全性,患者的教育及治疗的依从性至关重要。

推荐易于操作、易于阅读且步骤简单的装置,如选择胰岛素笔或特充装,并使用显示数字较大的血糖仪;强调规律自我血糖监测的重要性;鼓励护理者陪同患者接受教育和相关培训;简化患者的治疗方案,定期门诊复诊,并对患者及其护理者提供必要的指导;向患者强调治疗的依从性,护理者要查看服用药物的实际数量;告知患者不常见的低血糖症状,如意识错乱、眩晕、体力下降等;告诉患者特殊情况的处理:如食欲减退、进食量减少、腹泻、发热等非常规状态下降糖药物的调整、低血糖的预防等知识和方法。

老年糖尿病患者七大注意事项

1

低血糖是老年人健康的严重威胁

一次严重的医源性低血糖或由此诱发的心血管事件可能会抵消一生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所带来的益处。与年轻人相比,老年患者发生低血糖的频率更高,后果更严重,是因为老年人机体调节能力差、对低血糖的耐受性差,发生低血糖后,短时间难以纠正。

2

重视夜间低血糖

自我检查是否发生了夜间低血糖请先回答这几个问题:

  1.室内温度不是很高的情况下,您有没有发现清晨醒来睡衣或者褥子是潮湿的?

  2.有没有感觉睡得不安宁或者做噩梦?

  3.当您醒来时有没有感觉头痛或者仍然很累?

如果您有上述情况,提示您可能出现了夜间低血糖。接下来您必须要做的就是,连续测两天凌晨2:00~3:00的血糖,看看有没有出现夜间低血糖,如果您存在夜间低血糖,一定要尽快告诉医生,让他们帮您调整治疗方案避免夜间低血糖。

3

重视无症状低血糖

没有任何警示症状的低血糖称之为无症状性低血糖,这种低血糖极易因漏诊或误诊而遭意外,甚至危及生命,所以您一定要引起重视。无症状性低血糖多见于两类患者:一是见于经常发生低血糖的患者,由于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对低血糖的反应下降,从而导致肾上腺素对低血糖刺激的反应缺陷,使其低血糖的识别和反应功能降低,对此应请专业医师合理调整降糖药的品种或剂量,减少低血糖发生的频率和程度,可望恢复人体对低血糖的感知和反应;二是久病的患者,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因并发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或并发脑垂体微血管病变,致使低血糖时体内升糖激素的反应低下。由于老年患者多发无症状低血糖,所以老年患者一定要定期监测血糖,及时发现这种可怕情况。

 

4

老年患者尽量不饮酒

一些老人有饮酒的习惯,我们不建议糖尿病患者饮酒,过度饮酒可使血压、血脂、血糖增高,糖尿病患者尤其不要空腹饮酒,这容易导致低血糖。另外饮酒导致的低血糖容易与醉酒混淆,如果酒后出现低血糖而误以为是醉酒,后果严重。所以糖友要会区分醉酒和酒后低血糖:醉酒是酒精对中枢神经的麻醉性抑制,其过程通常是先兴奋(欣快感、言语增多、语无伦次、步态不稳等)、后抑制(昏睡、昏迷等);而酒精性低血糖,大多发生在空腹饮酒后不久,其兴奋症状不明显,往往直接进入抑制状态。如果独居老年患者饮酒出现低血糖而无法自救时,就有可能发生生命危险,所以建议独居患者尽量不要饮酒。

 

5

用药情况一定要记清

老年人由于记忆力变差,自己是否用药有时候会记不清,尤其是独居老人,这种情况更是多见。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对自己的用药情况放在治疗的第一位。如果真的记不清是否用过降糖药的话,最好默认为已经用了,因为如果再次服用或注射,很可能会导致低血糖。

6

无痛性心梗是老人的致命一击

急性心肌梗塞在早期一般会有前驱症状,如心绞痛,主要表现为突然发作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还会有上腹疼痛、胸闷憋气、上肢麻木、头晕、心慌、气急、烦躁等。但是糖尿病患者常有周围神经病变,感觉神经常常受累,以致痛觉迟钝甚至没有痛觉,所以发生心肌梗死时可能会感觉不到症状或者出现不典型症状,如精神错乱、呼吸困难、疲劳、恶心和呕吐等,其中疲乏、精神错乱等症状与低血糖相似;疲乏、无力等症状与高血糖类似,这些可能会延误诊断和治疗时机。所以当糖尿病患者出现以上症状时,要及时监测血糖,如果血糖没有异常,则很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症状,要立即采取救治措施。

7

突发意外会对老人造成生命威胁

骨折

老年人跌倒后骨折的发生率很高,是老年人伤残、失能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老年糖尿病患者更是骨折的高发人群,是因为糖尿病会导致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及骨脆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老年糖尿病患者要做好骨质疏松与骨折的预防工作。很多人觉得骨质疏松是人体衰老带来的必然结果,其实不然,如果做好预防工作,老年人不一定会骨质疏松。目前监测骨质疏松最常用的就是骨密度仪监测,可反映骨质疏松程度,预测骨折危险性。如果在早期发现骨密度减低,就要积极采取措施。

除了预防骨质疏松,还应做好防跌倒措施,因此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的居家环境也很关键。首先要保持室内光线明亮,室内布局一定要保证活动空间宽敞无障碍物,没有用的杂物要及时清理,窄的地方不要放书架、花架等,经常用的东西要放到容易拿到的地方。一定要保持地面整洁,地上的杂物或者垃圾都有可能使老人跌倒。

突发脑血管疾病

生活中的一些意外都有可能导致老人突发脑血管疾病,如因为便秘用力过大、情绪波动过大、弯腰时用力过猛等都有可能导致血压突然急剧升高而导致脑血管破裂,所以说老人在生活中动作一定要柔和,凡事不要着急,慢慢来。

党静

内科主任

内科副主任医师荣获禅城区“敬业奉献好人”称号佛山市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常务委员、佛山市禅城区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学分会委员、佛山市禅城区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分会委员、禅城区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专家组成员、禅城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年毕业于延安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本科学历。从事内科临床工作28年,医院工作多年,医院医院进修内科,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国家级、省级医学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年荣获禅城区唯一“敬业奉献好人”医务工作者荣誉称号。擅长内科系统疾病的诊治及危重病抢救,尤其擅长对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急性动脉结综合症、脑血管疾病(脑瘫、脑卒中)、糖尿病急症、消化道急症、风湿性骨关节炎诊断治疗、胸腔积液、肿瘤等疾病的诊治。

医院医院

(医院)

院址:禅城张槎纯阳路10号

--

内科--

网址:







































北京中科白癜风双节惠民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路线



转载请注明:http://www.cvwkh.com/yfbf/7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