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辅穴归属足少阳胆经,有缓解偏头痛,脚气,腰腿痛,下肢麻痹,坐骨神经痛等。阳辅穴的位置:当外踝尖上4寸,腓骨前缘稍前方
位于人体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4寸,腓骨前缘稍前方。正坐位或仰卧位,在膝中(横平腘横纹)与外踝尖连线的下1/4处,光明穴下1横指处,腓骨前缘处,按压有酸胀感即是阳辅穴。皮肤、皮下组织、小腿深筋膜、腓骨长、短肌腱、趾长伸肌、踇长伸肌。皮肤由腓总神经的分支腓浅神经分布。
Yángfǔ(GB38),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属足少阳胆经。经(火)穴。别名:分肉、绝骨。
胆经的水湿之气在此吸热上行。(1)“阳辅穴”。“阳”指阳气,“辅”为辅佐之意。阳辅名意指胆经的水湿之气在此吸热上行。本穴物质为悬钟穴外散而来的湿冷水气,至本穴后因受外界之热而升温上行,本穴如辅佐胆经气血向上蒸升的作用,故名“阳辅穴”。
阳辅穴配风池穴、太阳穴,具有祛风止痛的作用,主要缓解偏头痛。阳辅穴配足临泣穴、丘墟穴,具有活络消肿,腋下肿;阳辅穴配阳陵泉穴、环跳穴,具有舒筋活络的作用,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以大拇指指腹揉按阳辅穴,有酸、胀、痛的感觉。每次左右各揉按1—3分钟,先左后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