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孩子的听力没过,怎么办

引言

如果您的宝宝没有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您可能会有一些疑问或不知道接下来怎么做,视频讲解了关于新生儿听力损失和筛查的相关内容,本文还罗列了一些常见问题的答案,希望对父母们有帮助。

听力初筛没过,接下来怎么办?

再次进行听力测试。鉴于一次的测试并不能完全确定孩子的听力情况,所以需要再次测试,根据《我国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年版)》[1]:正常出生的新生儿初筛未通过需在42天进行复筛;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婴儿出院前进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筛查,未通过者直接转诊至听力障碍诊治机构。

初筛没过,代表孩子听力一定有问题吗?

不一定。筛查测试中难免会出现一定的假阳性率,即未通过筛查但在听力诊断中排除听力障碍的新生儿占同期参加筛查的全部新生儿的比率[2]。导致未通过的原因除了真的存在听力障碍,还有以下因素:耳道内有残留的胎脂、中耳有积液、测试环境噪音大、宝宝动来动去、测试人员的操作等。所以初筛未过不代表孩子听力一定有问题。

初筛通过,表示孩子的听力完全正常?

并不是。除了假阳性,还有一个概念叫假阴性,也就是听力筛查“通过”了,但其实存在听力障碍,如听神经病,若只进行耳声发射测试,结果则显示通过,若未通过AABR进行筛查则会出现漏诊情况。另外,大前庭导水管扩大综合征、药物性耳聋等迟发性听力损失往往在孩子出生后几年内才出现。

复筛“翻盘”的可能性大吗?

卫生部规定初筛的假阳性率小于10%。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不同的地域和人群,均会产生不同的假阳性率,另外筛查人员的技术和经验,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筛查的假阳性率的高低。假阳性者理论上复筛时可以通过;另外,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听力传导和神经系统发育可能不成熟,初筛未通过属于暂时性,随着身体各器官的发育,42天复筛通过率明显提高[2];新生儿期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引起的听力损伤虽然是可逆的,但大多见于血清胆红素水平相对较低、听力损伤较轻的患儿,而听力损失严重的患儿听力障碍较难恢复[3]。

42天复筛未通过,接下来怎么办?

复筛未通过的新生儿应当在出生3个月内进行诊断;届时会进行更全面的听力测试:声导抗(含Hz探测音)、耳声发射(OAE)、听性脑干反应(ABR)和行为测听等;必要时会进行相关影像学和实验室辅助检查。对确诊为永久性听力障碍的患儿应当在出生后6个月内进行相应的临床医学和听力学干预。

能治好吗?

若是中耳积液等引起的传导性听力损失随着液体的吸收听力可恢复正常;大部分先天性听力损失为感音神经性,它们通常是永久性的。

助听器和人工耳蜗怎么选?

孩子以后的发育会怎么样?

干预方式的选择需要依据听力损失程度、性质、病因、全身情况等综合分析。

助听器:确诊听力损失后都可以先佩戴助听器。一方面,相比人工耳蜗,助听器无需手术,较易获得,验配后即可佩戴,孩子可以尽早接触声音;另一方面,助听器的价格对家庭的经济压力相对较小,对于轻度至重度听损,助听器可提供较好的补偿和效果。对于先天性小耳畸形可佩戴骨导助听器。

人工耳蜗:对于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佩戴助听器3—6个月无效或效果不理想,可考虑人工耳蜗植入。全聋或极重度听力损失可也在医生的建议下考虑直接行人工耳蜗植入。

无论哪种干预方式,经过专业的选配与调试,加上后期的康复训练,大多数婴幼儿可以发展出正常的言语和口语,并就读于普通正常的学校。

本期话题就到这里,关于更多助听器、人工耳蜗选择,可继续阅读往期精彩链接,希望家长们能有所收获,少些迷茫。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19(6):-.

[2]李顺品,黄安源.新生儿听力筛查假阳性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3(6):-.

[3]李军.新生儿重度黄疸是听力损伤的的杀手之一[J].家庭以学,.10:26-27.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声明:本文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为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能取代专业人员对特定患者的个体化诊断。




转载请注明:http://www.cvwkh.com/yfbf/143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