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按照药物使用的疾病阶段,治疗中风的药物基本上分为:
1、预防性药物:我们熟知的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凝药华法林,降血脂药物阿托伐他汀等;
2、急性期用药:溶栓药物“阿替普酶(rt-PA)、尿激酶、替奈普酶”(静脉溶栓有4-6小时窗口期,手术血管开通有12-24小时窗口期);抗血小板“氯吡格雷+阿司匹林”;降低颅内压用药“甘露醇”等;以及辅助用的神经保护剂“依达拉奉、奥拉西坦”等;以及备受诟病的“中药注射液”活血化瘀等辅助用药。
3、康复出院后用药:大多数以降压降脂抗血小板等药物来进行维持。然而针对于脑梗塞后受损的神经修复以及运动功能恢复的药物却基本处于空白。康复阶段强调的主要是对病人来说艰难漫长的康复训练;有个别干细胞治疗卒中受损神经的临床试验正在开展中(我下一篇会讲到这部分)。
因此,目前卒中药物的研发现状,特点是:
治疗窗口期有药物有办法;
康复期康复器械在发展;
神经恢复药物严重匮乏。
很多病人在出院后,由于康复效果不理想,逐渐失去对生活的信心。他们大多数很容易被无效甚至有害的保健品、秘方、偏方骗取钱财。很多病人不得不得忍耐漫长艰难的康复期,病人包括病人家属迫切希望有效的恢复受损神经和运动功能的药物。
文献线索追踪
作为病人家属,我时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