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星标我们
几块钱一瓶的维生素能干嘛?
它在药店里被放在最底层
毫不起眼
很多人嫌它便宜
根本看不上它
但是看完今天这个故事
或许你会对它刮目相看!
几个月暴瘦50斤
28岁的小伙子活得像82岁
温州的小陈今年28岁,从小身材魁梧,是个身体不错的小伙子。但从半年前开始,小陈总感觉全身乏力,休息一会也就没事了,稍微累点就不行。
起初,小陈以为是夏天容易体虚疲乏再加工作累导致的,只要过了夏天就会好的。
谁想季节更替,症状非但没有好转,食量也比平常减少了,几个月下来,体重从多斤掉到了斤。
偌大一小伙子,走不到米便全身无力,呼吸急促。小陈感觉痛不欲生,医院反复就诊,一直也没找到病根。
“最严重的时候话都讲不清楚,更别提吃饭了,咀嚼饭菜也是问题。起床也困难,需要双手支撑着起来,站立时双腿抖动、酸痛,痛苦啊,28岁的人比82岁的人都不如了”,说起自己的病情,小陈忍不住感叹。
经人介绍,小陈找到了浙江大学医院神经内科邵宇权副主任医师,通过详细问诊和查体,邵宇权初步考虑小陈得的是肌病。
果然,做了针极肌电图、肌肉活检和基因诊断等检查,小陈最终被确诊为“脂质沉积性肌病”。
绝处逢生
罕见遗传病也可治疗
邵医师介绍:“脂质沉积性肌病是一种遗传代谢性肌病,比较少见。所幸是少数可治疗的肌肉疾病,但经常被误诊为多发性肌炎、重症肌无力、线粒体肌病等。因此诊断很关键,千万不能因为误诊、漏诊而耽误了患者治疗”。
发病机制
我们知道,人的身体是通过燃烧糖、脂肪、蛋白质来提供能量的。
而得了这种病的人,他们身上参与脂肪代谢的必需物质出现了功能缺陷,导致脂肪无法正常代谢,在肌纤维内异常沉积。
也就是说,细胞无法通过燃烧脂肪供应人体所需的能量了,他们就不能像正常人那样耐受剧烈运动和饥饿。
脂质沉积性肌病有多种类型,我国最常见的是晚发性多酰基辅酶A脱氢缺陷(MADD,又称戊二酸尿症II型),多由ETFDH基因突变所致。
该型10-40岁好发,男女通吃,起病隐匿,症状是持续性或波动性肌无力,表现为抬头、四肢无力,进食困难,严重的可出现肌肉萎缩。
值得庆幸的是,核黄素治疗对晚发型MADD有显著疗效,多数患者使用3-6月后可停药,部分患者需长期用药。
神奇疗效核黄素
一瓶只要几块钱
明确诊断后,邵宇权医师给小陈处方了核黄素,也就是我们平时熟知的维生素B2。
“医生,我之前用过很多药都不管用,现在你给我开几分钱一片的维生素真的能行吗?”小陈将信将疑。
“放心吧,某些类型的脂质沉积性肌病对核黄素的治疗有肯定效果,根据你的基因检测结果,你很幸运,属于对治疗有反应的类型,相信你很快就会恢复正常生活。”听了邵主任的解释,小陈悬着的心放下了。
2周以后,小陈向我们报告了好消息,他的全身无力感明显减轻了,吞咽功能也好转了,生活又恢复到有活力的状态。
脂质沉积性肌病患者平时生活要注意什么呢?
医院神经内科夏萍副主任医师给出这些建议:
稳定期可适度锻炼,如散步、骑车等,避免长时间运动,运动中可适当补充糖和水;避免过度疲劳、饥饿、寒冷等。
日常饮食推荐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如淀粉、糖类;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高脂肪食物。
一天可以多吃几餐,缩短进餐间隔,晚上可补充谷类淀粉类物质。
神经肌病亚专科专家介绍
邵宇权
副主任医师
专长:医院及德国基尔大学、美国罗马琳达大学系统学习神经肌病的诊治。在浙江省率先开展神经肌肉活检及神经肌肉病理诊。在周围神经病、肌肉疾病(如肌营养不良、线粒体肌病、脂质沉积性肌病、炎症性肌病)及神经病理性疼痛等疾病的诊治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先后主持及参加多项基金,在SCI收录杂志和国内一类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门诊时间:
周二全天、周五上午
夏萍
副主任医师
专长:擅长神经肌肉疾病诊治,颅内感染性疾病的临床与病理诊断。主持浙江省自然基金和参加多项国家及省基金等工作,发表SCI论文10余篇。
门诊时间:
庆春院区:周四全天
下沙院区:周二上午
参考文献:
1.焉传祝,温冰。脂肪沉积性肌病。中华神经科杂志,,52(2):-.
2.张敏,邓玮,张爱迪。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李神经会诊群。
来源:医院神经内科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及出处
点击右下角“在看”,推荐给大家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