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

急性并发症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型糖尿病常见)

2、糖尿病高渗性昏迷(2型糖尿病常见)

3、低血糖症也是最常见的严重的急性并发症之一

4、各种急性感染及乳酸酸中毒等

乳酸酸中毒是2型糖尿病患者在服大剂量双胍类降糖药物,特别是降糖灵(苯乙双胍)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严重急性并发症,发病率很低,但一旦发生死亡率很高。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由于人体内的胰岛素严重不足而引起的急性代谢并发症。表现血糖异常升高,尿中出现酮体,表现口渴、多饮、多尿及消瘦症状异常加重,并出现全身倦待、无力,甚至昏迷。动脉血气检查显示代谢性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急性并发症,最常见于1型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发现以前,1型糖尿病患者常早早地因为酮症酸中毒而去世,胰岛素问世之后,1型糖尿病的死亡率已大大下降,由过去的60%降至目前的1%以下。但如遇有严重应急情况或治疗不当时,本症仍能直接威胁病友的生命健康。

酮症酸中毒的发展演变过程

*酮症酸中毒常发生于1型糖尿病。

*但部分2型糖尿病病友在各种应急的情况下也可出现。

酮症酸中毒的诱发因素

了解酮症酸中毒的具体诱发因素是很重要的,消除和避免这些因素就能有效地防止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生和发展。凡是能引起体内胰岛素严重不足的情况均能诱发酮症酸中毒。1型糖尿病多由于胰岛素中断或不足,或胰岛素失效;而2型糖尿病则常常于各种应急状态下发生。

1.病友自行停止胰岛素注射

2.各种感染

3.暴饮暴食

4.酗酒

5.妊娠分娩

6.疾病、外伤、手术等应急情况

7.心脑血管意外以及精神刺激等。

早期发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病程一般从数天到数周,少数年轻人可在发病后几小时即发生昏迷,有下列表现时病友应该注意考虑酮症酸中毒的可能:

*糖尿病症状加重:极度口渴、多饮、多尿和消瘦

*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及腹痛等(但常常没有腹泻)

*呼吸深长,呼出的气体中有烂苹果气味

*头晕、头痛、神志模糊、嗜睡及极度乏力。

此时病人应该:

*测血糖:酮症酸中毒时,血糖常大于16.7mmol/L(mg/dl)。

*测尿糖和酮体:尿糖(+++以上),酮体阳性。没有条件自我监测尿酮体医院检测尿酮体。

尿中出现酮体怎么办?

尿中出现酮体是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早期危险信号。医院诊治。医院医院的过程中,医院的治疗,而应积极做下面几件事情:

*继续原有胰岛素注射治疗,不要因为进食少而停止胰岛素注射。

*大量饮水,以盐水最佳。

*停用双胍类降糖药,如降糖灵(苯乙双胍)、降糖片(二甲双胍)。

*每2小时监测一次血糖和尿酮体。

*医院或及时与您的医生联系,医院后,将由医生指导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酮症酸中毒的预防

*不要迷信偏方、偏药而终止正规胰岛素治疗。

*坚持规律的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

*生病、应急等情况时需及时与医生联系并调整治疗。

*坚持必要的血糖和尿酮体监测,血糖持续高于13mmol/L,应监测尿酮体。

*正确的防止各种诱因的出现,酮症酸中毒是可以预防的。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

高渗性昏迷是一种常发生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急性并发症,在1型糖尿病病友身上比较少见,临床表现与酮症酸中毒相似,只是尿中没有酮体,少有酸中毒。由于血糖和血渗透压很高,患者很容易发生昏迷,一旦发病,死亡率也远比酮症酸中毒昏迷为高。处理和抢救的原则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相近。

高渗性昏迷的常见诱因

*有糖尿病而毫无察觉,没有采取正规的治疗,甚至因其他疾病而误用高糖输液,致使血糖显著升高。

*应激:有感染、心绞痛或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外科手术等急性情况。

*老年人渴感减退,饮水中枢不敏感,而造成进水太少血液浓缩等等。

高渗性昏迷的预防

和任何一种糖尿病急症一样,高渗性昏迷的预防极为重要,因为一旦发生,即对病人的生命构成极大的威胁。

*及时发现、正确治疗糖尿病

*平时注意都喝水,一定不要限制饮水

*规律生活、合理起居,注意锻炼

*老年患者得了小病要及时治疗防微杜渐

*任何不适时均应加强血糖监测

低血糖

当血糖低于50mg/dl(2.8mmol/L)时,称为低血糖

低血糖的临床表现为:虚汗;脑晕;心跳加快;眼冒金花;颤抖;饥饿感;无力;手足发麻;说话含糊不清;烦躁;性格改变;定向障碍;癫痫发作;昏迷等

当病人出现低血糖时的处理

①方糖或果糖1-2粒

②小食:面包1-2片、或饼干5-6块

③果汁或含糖饮料半杯

④饭、粉、面一小碗

一般15分钟内症状缓解,医院处理

低血糖昏迷时的处理

①立即检测血糖

②静脉注射50%葡萄糖,清醒后静脉滴注10%葡萄糖

③胰升糖素

④甘露醇

低血糖的预防

①按时进食,生活规律

②不可随便增加药量

③每次用胰岛素均应仔细核对剂量

④运动量恒定

⑤常测血糖

⑥随身带糖果以备用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包括

1、糖尿病眼病

2、糖尿病肾病

3、糖尿病神经病变

4、糖尿病心脑肢体大血管病变

5、糖尿病足部及皮肤病变等

慢性并发症是患者血糖长期控制不佳的一种日积月累的结果,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日后致残、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临床研究表明:患者如果能长期有效的控制血糖,将能阻止或延缓慢性

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对神经的损害很大,可以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发生率最高的一种。糖尿病的神经病变可以累及人体神经系统的每个部分,如中枢神经系统的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的颅神经,感觉、运动周围神经和植物神经等。但其中最常见的主要是周围神经病变和植物神经病变两类。

发现植物神经病变

*胃轻瘫:表现进食后食物不往下走,储留在胃中的时间较长,引起恶心、呕吐和腹部不适感等。

*尿储留:表现排尿困难,以至排尿能力的丧失。

*体位低血压:表现从平卧、坐位或蹲位站立时,头晕,此时测量血压明显降低,严重时可于站立时刻晕倒。

*心脏植物神经改变:表现心电图的心率在平卧和站立时的明显变化,以及心率在呼气和吸气时的明显差异。

*男性阳痿:在男病友中,是很常见的植物神经病变表现。

定期检查神经病变

与其他慢性并发症一样,病友应医院检查神经病变,检查内容包括:

*皮肤感觉

*神经反射

*音叉震动感觉检查

*立卧位血压变化

*植物神经心电图等

神经病变的防治:

*控制血糖是预防神经病变发生的根本

*出现神经病变后,去医院让您的医生为您制定具体的内科治疗方案。

糖尿病心脑大血管并发症

脑血管病变和心血管病变不是糖尿病所特有,但糖尿病、特别是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是引起心、脑血管病变的重要原因之一。糖尿病的心、脑血管病变与非糖尿病者在临床表现上很相似,但发生率更高,发病更隐蔽。

心脑血管病变的防治

*停止吸烟

*最理想的控制血糖

*控制高血压

*治疗高血脂

*注意饮食:保持理想体重,避免肥胖;降低脂肪的摄入

*鼓励运动

*定期就医检查

*发生严重的心、脑血管病变后,医院接受医生的内科或外科治疗。

糖尿病眼病

糖尿病眼病是最为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它能使患者视力减退,最终导致失明。失明率是正常人的25倍。世界上引起双目失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糖尿病眼病,患者万万不可忽视。糖尿病可以引起各种各样的眼部疾病,如角膜溃疡、青光眼、玻璃体出血等等,但最常见而且对视力影响最大的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白内障两种。

早期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当糖尿病病友有下列表现时可能已经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了:

*视物模糊

*视力减退

*夜间视力差

*眼前有块状阴影漂浮

*双眼的视力范围(视野)缩小

常用方法包括:

*视力:是最简便的方法,但许多早期视网膜病变并不影响视力,因此单凭视力检查不能准确评价视网膜病变。

*眼底镜检查:最常用的方法,点散瞳药后,医生用眼底镜直接观察眼底视网膜的改变,可以初步评价视网膜病变的程度。

*眼底荧光造影:最准确的方法,静脉注射造影剂后,用专门的造影仪精确的观察视网膜病变程度,能对视网膜病变进行准确分期。并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激光光凝治疗。

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方法

激光光凝治疗的作用:

*可以凝固出血点,阻止视网膜出血

*封闭新生血管,防止视网膜病变进一步发展

*挽救视力进一步恶化

*防治失明

糖尿病性白内障

糖尿病是导致白内障的危险因素之一。不论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发生白内障的危险性均明显增加。糖尿病引起的白内障与老年性白内障有所不同,糖尿病性白内障可在青少年患者中出现,发展迅速。但有时两者也不易区分,因为有些糖尿病老年患者既有糖尿病性白内障,又有老年性白内障。下列表现提示可能有白内障:

*.视物不清

*眼前云雾感

*阳光、灯光不耀眼

*更换眼镜,视力改善不明显

*视力下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预防

*控制血糖

*控制血压

*控制血脂

*戒烟

*有视网膜病变时要避免剧烈运动,否则容易引起眼底出血,加重视网膜病变。

*定期进行眼底检查:1型糖尿病发病5年后每年检查一次,2型糖尿病发现糖尿病后就要每年检查一次,如有眼睛的异常表现,随时进行眼科检查。

糖尿病足部病变

糖尿病足部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因血管病变造成供血不足,因神经病变造成感觉缺失并伴有感染的足部改变。因糖尿病足部病变而截肢的患者是要比非糖尿病患者高5~10倍。实际上类似的病理改变也可以发生在身体的其他部分,只不过患者足部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糖尿病足的主要表现有下肢疼痛、皮肤溃疡,从轻到重可表现为间歇跛行、下肢休息痛和足部坏疽。病变早期,体检可发现下肢供血不足的表现,如抬高下肢时足部皮肤苍白,下肢下垂时又呈紫红色。足部发凉、足背动脉搏动减弱以至消失。间歇性跛行就是患者有时走着走着突然感到下肢疼痛难忍,以至不得不一瘸一拐地走路。休息痛则是下肢血管病变进一步发展的结果,不只行走时下肢供血不足,而且休息时下肢也因却血而疼痛。严重时患者可彻夜难眠。病情再进一步发展,下肢特别是双脚可出现坏死,创口久久不愈,严重者不得不截肢至残。

糖尿病足的分级:

分级临床诊断

0级:有发生足溃疡危险因素目前无溃疡

1级:表现溃疡,临床上无感染

2级:较深的软组织炎,无脓肿或骨感染

3级:深度感染,伴有骨组织病变或脓肿

4级:局限性坏疽(趾、足跟或前足背)

5级:全足坏疽

糖尿病足的治疗

1、控制血糖和血压

2、减轻原发病变造成的压力

3、缺血性病变时给予扩张血管和改善血液循环,必要时行血管重建手术

4、感染时抗炎治疗,给予局部清创处理

5、对症治疗

糖尿病肾病

临床上把糖尿病分为5期。

第一期:肾小球高滤过期以肾脏肥大和肾小球过滤增高为特点。此期可无临床表现,血肌酐、尿素氮和尿微量蛋白测定多为正常。

第二期:临床静止期或潜伏期肾小球结构遭到破坏,运动后可出现微量白蛋白尿,休息时没有微量白蛋白尿。

第三期:微量白蛋白尿期或隐性糖尿病肾病此期的临床特点为出现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在20—微克/分钟之间,或24小时尿白蛋白在30—微克之间。血压有可能升高。

第四期: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或显性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排泄率大于微克/分钟,或24小时尿白蛋白大于微克。临床出现持续性的蛋白尿,高血压或水肿。

第五期:终末期肾病,肾功能衰竭期蛋白尿、高血压和水肿等临床症状加重,可以出现明显的贫血、电解质紊乱和酸缄平衡失调,最终需要透析治疗维持生命。

在预防和控制急慢性并发症的过程中,有效降低血糖是最重要的一环,如果长期没有监测血糖值,放任高血糖的持续存在,最后的转归往往让人后悔莫及。

长按识别







































杭州治疗白癜风医院
北京专科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cvwkh.com/rhzl/5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