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hurLynch教授讲演关于绝

年9月22日,秋分。

秋分,昼夜均,寒暑平,天气转凉。

秋藏万物,正是学习的好时候。

中美高级精神分析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第二季第三期,在武汉正式拉开帷幕。

美方教员ArthurLynch教授、ArleneKramerRichards教授、ArnoldRichards教授、DougChavis教授、JanetLeeBachant教授、JefferyStern教授、KimberlyScholefieldKleinman教授、LeonieSullivan教授、PaulaL.Ellman博士、ZerrinEmelKayatekin教授、MehmetSagmanKayatekin教授,以及全国各地多名学员齐聚武汉,共享此次精神分析盛宴。

讲演现场

时间:年9月22日

地点:医院十楼学术报告厅

主讲人:ArthurLynch教授

主题:关于绝望以及弗洛伊德的“对立面”的初步构想

本次讲演由ArthurLynch教授主讲,黄晓嫦担任报告翻译。讲演主题为:关于绝望以及弗洛伊德的“对立面”的初步构想。

Lynch教授与翻译黄晓嫦

ArthurLynch教授

社会工作博士(本项目美方负责人)

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工作学教授,美国霍尼精神分析研究中心主席,美国精神分析协会、国际精神分析协会(IPA)会员,培训分析师和督导精神分析师,研究客体关系理论和治疗的著名学者。

讲演内容简介:

我们通常培养的临床过程是我们的评估方法,用以识别、组织和整合临床数据。今天我希望能够就弗洛伊德(b)提出的精神世界所固有的“反义词”谈一些初步的想法。最初弗洛伊德认为这些反义词包括:主动/被动,生殖器期/阉割以及男子气/女子气。

关于这些“反义词”,我们今天会讲到,定义了动机性目的的各个方面。因此,他们有助于将经验组织的性质以及个体的“需求”,“恐惧”,“可能”定义为强制性的和强迫性的冲动(比如,欲望,恐惧和道德要求)。这些反义词从不同的有利点理解临床材料,突出强调了病人的痛苦的不同方面。一方面,它们一分为二的强调了两种相互排斥或者相互矛盾的成分。作为二分法,它们强调了相反的两极之间的区别,例如,健康和病态。另一方面,它们又是辩证法,展现了它们所定义的事物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各个维度或者谱系。辩证法刻画了“创造意义”和“发现意义”之间的交汇。作为辩证法,反义词使得那些冲突之间持续存在的相互作用更为明显,让当下有意义的复杂行为(妥协形成)和潜在的潜意识幻想都得以表达。在这里我重申Friedman(,0ab)的思想,这种二分法假设了意识层面的现象反映了可被理解的潜在模式。

弗洛伊德()认为最开始的一对反义词(如主动-被动)出现于俄狄浦斯冲突解决之前。这一对反义词贯穿了心理发展后续出现的对立面,这些对立面介于生殖/阉割和男子气/女子气之间,这些对立面相继出现,以新的能力重组并整合了之前的冲突。这一整合导致了持续存在的性格倾向,这些倾向有可能是适应性的也可能是冲突性的,健康的(识别)或病态的。

在年,弗洛伊德在一次对本能衍生物的讨论中扩展了他有关“反义词”的观点。本能包括了四个基本的特征:压力/强度,目标,客体和根源。这些本能的基本特征受到三个对立面的影响,分别是:主动-被动(或生物性的);自我-外在世界(或现实)[客观/主观];以及愉快-不愉快(经济一极)。

弗洛伊德对“反义词”的使用反应了他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对二元论的普遍依赖。他的拓扑理论和心理结构模型都是基于对立的和冲突的心理倾向。批判他的人认为弗洛伊德倾向于将复杂的心理学现象简化为成对的反义词,但却忽略了他的系统性思维概念比如互补系列。(弗洛伊德,/)。这些反义词包括:被动/主动,受虐/施虐,绝望/可能性,难过/愉快。还有很多其他的反义词,可能有些是主要的有些是次要的,但那又是另一个需要讨论的领域了。

......

主动被动,施虐受虐,无望和可能等对立组合,并不是负面特质,是简化的理解复杂现象的工具,具有辩证的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特质。当来访者带着痛苦来寻求帮助,他被痛苦淹没了,我们要做的是帮助他看到并理解自主性的缺失。咨询师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好奇的氛围,去倾听,倾听不是带着解决问题的目标,而是帮助来访者提出的资料辩识、组合,包括确认、组织、整合,让来访者知道能在安全的环境里获得帮助,咨询师和来访者的联结链接是重要的治愈因素。

ArthurLynch教授讲演现场

(大家有从照片里发现亮点吗?)

学员提问节选:

Q:个体如何将攻击性隐藏在爱的部分里?

A:个体内部本能的两种呈现方式即力比多与攻击性不断的寻求满足与整合,这个寻求整合的过程发生在个体与世界联结的时候,这个联结发生在家庭、学校等这样的情境中。个体不断的探索、整合,找到合适的方式寻求自我认同。若是无法很好整合,个体会表现出破坏性,满足自我的方式也会非常原始。这样一个个体不断地被驯服、整合的过程,霍妮称其为“问题解决方式”,布伦纳称之为“个体妥协”,总的来说也就是个体与环境的适应过程。

学员提问中

Q:如果某人当坏事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无法理解,发生在别人身上时则可以理解,这种行为是否属于道德受虐?

A:不是,这两种情况刚好是对立的,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受虐是指“这种状况总是在我身上发生,我也为此付出了很多”。而对于无法理解坏事为何发生在自己身上,由不同的语气、态度、对此的理解也有所不同。若是表现出对坏事的不愿意的情绪,例如,用惊奇的语气说:“为什么这件事会发生在我身上呀!”则不属于受虐。相反,如何以一种很柔和的语气说,“(这件事)为什么会发生在我身上呢?”则似乎是接纳了自己就是受害者这一理念,这里就会有道德受虐的部分。所以,此时咨询师还需要通过更多的询问等方式来理解来访者具体的内在感受,例如询问他“这件事对你意味着什么?”。我们需要去了解言语下面的体验、注重更深层的内容。

Q:老师可以讲一下付出-接受的对立组合吗?

A: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需要更多时间去体会。回答这个问题,我想侧重于感受方面。付出的感受是怎么样的?是好的?照顾的?还是愤怒的?对接受者贬低的?接受的感受是怎样的?是感激的?还是对感激有所保留的?觉得被看不起的?我有一个关于我女儿的例子,你们不要告诉她哦(大家笑)。在我女儿一岁半的时候,我们一起参加晚宴,她从厕所跑出来,手上粘着便便,大声喊道“看啊,我手上有什么?”妈妈一把拉着她,去清理她便便,这时候,女儿意识到不是所有的给予都是愉悦的。这一组合是人格特质的一个核心,有多种不同的内涵在里面。

长按识别







































复方川芎酊治疗白癜风的效果怎样
北京白癜风哪家医院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cvwkh.com/rhzl/5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