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莲梦露费雯丽丘吉尔喜怒无常,原

3月30日是“国际双相障碍日”。说到抑郁症,或许很多人并不陌生,但说到双相障碍可能知道的人并不多。历史上有很多名人被双相障碍所困,如玛丽莲·梦露、费雯丽、丘吉尔等。所以,也有人称双相障碍为“天才病”。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甘照宇介绍,双相障碍是指既有抑郁发作,又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在我国,大约每人当中就有5~10人得有此病。主要表现为以下两大类症状——

抑郁症状:

包括与现实处境不相称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疲乏、无力感、自卑、自责、自罪、自杀、反应迟钝、思维迟滞等。

躁狂症状:

表现为情绪高涨或易激惹,无明显现实基础的“幸福感”、“愉悦感”以及“陶醉感”,过分自信和盲目乐观,自以为是,精力充沛,睡眠需要减少,思维奔逸,话多,活动增多,行为轻率、鲁莽、不计后果。

上述两类症状经常交替或交织出现,构成了双相障碍复杂的临床相。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学校学霸、企业高管或业界精英均为双相障碍的高危人群,因此双相障碍又有“CEO综合征”的俗称。如果有双相障碍家族史、平素性格外向或具有循环气质、高智商等人群出现“抑郁发作”,要怀疑双相障碍的可能。

甘照宇表示,双相障碍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慢性精神疾病,起病高峰在15岁-19岁,通常在25岁之前发病。情绪变化与季节相关,通常夏发躁狂,冬发抑郁。

所以,当身边人出现这种反复“喜怒无常”的精神状态时,需警惕他们是否患上双相情感障碍。这是一种持续终生的疾病,但只要有效治疗,控制住症状,患者就能正常生活。

如何识别双相障碍?需要多观察

广州医院精神医学科主任医师周伯荣表示,如果发现周围人有情绪反复无常的表现,可从四类双相障碍各型的症状特点初步判断他是否有双相障碍的可能。

双相情感障碍有四种发作类型:躁狂发作、轻躁狂、抑郁发作和混合发作。

第一类: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

双相情感障碍的躁狂发作,主要表现为“三高”:情绪高涨、思维奔逸、言语活动增多。具体如下:

(1)持久而强烈的兴奋状态,异乎寻常的“开心”,或者因琐事或意见不一致就暴跳如雷。

(2)过高评价自己的才智、地位,认为自己才思敏捷。

(3)精力显得异常旺盛,不知疲倦。

(4)说话很快,讲话滔滔不绝,很难打断。

(5)自感头脑转得很快,常快速地从一个想法跳到另一个想法。

(6)注意力难以集中,易受外界事物吸引。

(7)判断力下降,易冲动地做出令自己追悔莫及的决定。

(8)易出现不考虑后果的冲动行为,如冲动消费、伤人毁物。

(9)在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凭空耳闻人语、疑人迫害等精神症状。

第二类:双相情感障碍轻躁狂发作

轻躁狂是躁狂程度更轻的一种形式,指持续轻度情绪高涨,自信乐观,活动增加,自感精力旺盛,浑身充满冲劲,话多、有时妙语连珠,与人过分亲密、性欲增强及睡眠需要减少,但尚未达到严重影响工作或影响社会交往。

轻躁狂区别于躁狂发作就在于轻躁狂没有幻觉或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即使轻躁狂让人的感觉很好,但轻躁狂如果不治疗,常会发展成躁狂发作或随后就出现重症抑郁发作。

第三类:双相抑郁发作

双相抑郁与抑郁症相比较,尽管有相似之处,但研究表明,两者存在显著差异,如双相抑郁多有阳性家族史,更易出现发作性情绪波动和烦躁不安,睡眠过多、体重增加及精神病性症状等类躁狂的症状。双相抑郁常见的症状如下:

(1)发作性情绪波动。

(2)强烈的失望、绝望感。

(3)难有快乐的感觉。

(4)精力下降,整日都觉得疲累。

(5)动作缓慢,反应迟钝。

(6)食欲、性欲下降。

(7)睡眠问题,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8)注意力难以集中。

(9)常觉自己的存在是拖累了他人。

第四类:双相障碍混合发作

混合发作指的是发作时以躁狂和抑郁症状混合或迅速交替(即在数小时内)为特征,至少持续两周,躁狂和抑郁症状均很明显。可能同时处于危险的精力旺盛和情绪绝望的状态;可能体验到典型的激越、精力充沛、坐立不安,同时又感到无价值和自卑。

双相障碍易被误诊为“抑郁症”

这是为什么呢?甘照宇解释,一是因为双相障碍的抑郁发作(简称“双相抑郁”)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极为相似;二是双相障碍患者大多数因为抑郁发作才就诊;三是躁狂或轻躁狂发作时,患者激情澎湃、豪情万丈、意气风发、信心十足、精力充沛、才思敏捷,很少有人愿意将此跟“疾病”关联起来,因此,在陈述病史时没想着向医生描述,从而导致医生误诊;四是因为诊断技术所限,目前双相障碍的诊断,主要依据回顾性的病史资料采集,而这种方法受患者的疾病认知、记忆的准确性、医生的问询技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准确的诊断不易获得。

由于双相障碍与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完全不同,误诊或漏诊会导致患者病情长期不能缓解甚至加重恶化。甘照宇表示,如果一个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患者被按“单相抑郁(即抑郁症)”来进行治疗,其可能的后果有:不能从抗抑郁剂治疗中获益,诱发躁狂发作,情绪变得更加不稳定,自杀风险提高,转变为快速循环型或混合状态。所以,如果患者对抗抑郁剂的反应表现为起效快(2-3天迅速见效)或效果不明显,或疗效呈递减效应(即第一次用有效,第二次效果差一些,第三次可能无效),则要注意不是单纯的抑郁症,是否为双相障碍的可能。

目前治疗双相障碍的手段主要以药物为主,一些物理治疗还包括经颅磁刺激治疗、电休克治疗。此外,健康的生活方式、融洽的人际关系、和睦的家庭氛围、有爱的社会支持、稳固的医患同盟等,均是成功治疗不可缺少的要素。作为患者家长,切忌讳疾忌医,而应该寻求专业的精神科医生医治。

文/羊城晚报记者余燕红通讯员江澜崔英白恬

(欢迎转载,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陈映平)









































白癜风怎么治疗
白癜风可以治愈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cvwkh.com/rhzl/5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