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温度阈值检测在糖尿病性小纤维神经病变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具有很高的发病率,有研究报道发病率高达60%~90%。神经病变的发展常导致糖尿病足的发生,其中5%~10%的患者悼。需行截肢手术。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治疗是降低致残率的有效方法。目前国内临床常用的诊断技术神经传导检测(nerveconduc—tionstudies,NCS)和交感皮肤反应(sympatheticskinreponse,SSR),尚不能满足对糖尿病患者早期神经病变的诊断。定量温度阈值检测(quantitativether—maltesting,Qyr)是目前应用于临床的一项新技术,具有无创、敏感、特异度高、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强等特点,其通过测定体表皮肤温度感觉阈值的改变,来判断周围神经的受损情况,针对的是体表的末梢神经。选择联合Qrr、NCS、SSR三种检测技术,探讨其在诊断糖尿病性神经病变中的价值。

1、NCS采用丹麦Dantec公司生产的Keypoint肌电图/诱发电位仪,皮温保持在35℃以上,运动神经传导检测(moternerveconductionstudies,MNCS)右侧正中神经、尺神经和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检测(sensorynerveconductionstudies,SNCS)右侧正中神经、尺神经和腓浅、腓肠感觉神经,分析指标为潜伏期(LAT)、波幅(AMP)、传导速度(CV)。

2、QTT采用以色列Modoc公司生产的TSA-Ⅱ温度感觉分析仪。刺激部位为上肢双手大鱼际和下肢双足心,每一个部位代表一个肢体,为便于统计将肢体数作为研究单位,名受检者共个肢体,上下肢各肢体,采用极限法(Limitsmethod)分别检测冷感觉阈值(CT)、热感觉阈值(TT)、冷痛觉阈值(CPT)、热痛觉阈值(HPT)。基础温度设置为32℃,温度变化范围0~50℃,温度变化率以1℃/S的速度递增或者递减,冷感觉阈值、热感觉阈值均做4次(差值应该小于1℃)取平均值,冷痛觉阈值、热痛觉阈值均做3次(差值应该小于3℃)取平均值。检查时,实验室保持安静,光线适宜,温度保持在22~28℃。QTT异常判定标准为冷感觉及冷痛觉阈值低于正常值,或热感觉及热痛觉阈值高于正常值(正常值参照以色列Modoc公司提供的中国人正常值)。

3、SSR采用Keypoint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实验室保持室温24—26℃,被检者皮温保持在32℃以上,放松静卧,以盘状电极置于四肢掌心或足心作为记录电极,置于掌背或足背为参考电极,刺激电极刺激右手正中神经,刺激强度为10-15mA,持续时问0.2ms。SSR正常值参照本实验室正常人标准[波幅:手(2.9±1.7)μV,足(1.44-0.8)μV;潜伏期:手(1.49±0.07)ms,足(2.07±0.12)ms],波幅降低或潜伏期延长超出此标准判定为异常。

4讨论

DPN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足甚至致残的最显著的因素。DPN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多个研究认为代谢异常和微血管病变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DPN起病隐匿,早期主要累及细小感觉纤维,电生理诊断技术是目前诊断DPN的主要手段。其中NCS主要评估粗大有髓神经纤维(Aα/β类)的功能,SSR评估c类交感节后纤维,而QTT评估细小有髓和无髓神经纤维(Aδ、C类)感觉功能。结果显示,糖尿病组QTT的总异常率(90.83%)高于SSR(57.5%)或NCS异常率(25.83%),表明QTT筛查DPN的阳性率高,是DPN更有效的筛查方法。

临床观察发现,糖尿病患者述说麻木、酸胀、疼痛等感觉症状多于手脚无力等运动症状。研究结果反映所测神经中SNCS的LAT、AMP和CV异常率高于MNCS的LAT、AMP和CV,表明糖尿病性神经病变中感觉神经纤维比运动神经纤维受累更多。

长期的高血糖对全身的神经系统都有损害,早期主要是损害小神经纤维,即使糖耐量异常或代谢综合征都可引起小纤维神经病。对比上下肢QTT发现,下肢CT、TT、CPT、HPT异常率均高于上肢,表明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更易累及下肢神经纤维。其原因分析可能为下肢神经纤维比上肢长,而神经纤维越长,通过轴索胞浆运动输送到远端的过程中越易出现障碍,导致远端神经纤维的营养缺乏。

糖尿病所导致的感觉异常是多样的,其中QTT检测的是冷热感觉及痛觉的温度阈值,冷热感觉及痛觉是由有髓鞘的Aδ和无髓鞘的C类神经纤维支配,而这两类神经纤维均为小纤维,因而可以认为温度阈值的异常可以代表这类神经的功能状态。结果表明,TT异常率高于CT,HPT异常率高于CPT,同样指出糖尿病患者热性感觉较寒性感觉更易受损。通过分析结果发现,CT和TT与临床症状程度相关,此二者异常率随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升高而逐步增加;而在CPT和HPT上则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关联性差。究其原因,笔者在CT、,TT、CPT、HPT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受检测者对于冷热痛觉的耐受程度存在相当大差异,这是一种物理心理学方法,客观上要求患者大力配合,但冷热痛觉阈值检测所耗时间较长,容易导致受检者注意力分散,使得结果出现差异。这些原因导致CPT和HPT在准确性和可靠性等方面下降,而CT和TT在这些方面就有效的多,这表明CT和TT所得结果比CPT和HPT更加科学可信。表明,CT和TT与临床症状结合密切,能很好地反映当时的神经功能状况,因此,可以将CT和TT作为诊断细小有髓和无髓纤维神经病变的敏感指标。这将有助于早期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干预治疗的证据,再者还可以为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致残率做出贡献。

喜欢就分享吧

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分享到朋友圈

点击“添加朋友”搜索“PhysiotecMed”







































北京市治疗白癜风的最好医院
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哪家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cvwkh.com/rhzl/1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