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领张女士
左手手指麻木无力2个多月
腕管综合征?颈椎病?
各种诊断治疗效果都不好
难不成,这是跟科学家霍金一样,
患了不治之症——运动神经元病?
近日,张女士慕名来到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大夫建议她去神经电生理科做个肌电图检查。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张女士来到了神经电生理科。主任医师乔芳为她进行了详细的病史询问及查体,指导医生们为她设计了个体化检查项目,进行严谨的神经传导、针极肌电图等检查。
经过解剖、病史、逻辑分析后,张女士的左正中神经肘部中度不完全损害(累及感觉及运动纤维),符合“旋前圆肌综合征”电生理表现。
原来祸根在这儿
张女士的“麻木无力”是肌电图室常见的症状,但是她的“旋前圆肌综合征导致的肘部正中神经损害”却不多见,尤其是女性。
没有外伤史、也没重有体力劳动,那么正中神经近端损害的诱因是什么呢?
经过大夫仔细询问,原来张女士平时工作压力大,下班躺在床上刷手机、追剧成了她缓解压力的不二选择,胳膊长时间屈曲位握着手机,入迷的时候经常持续保持固定姿势3、4个小时不动。
答案终于揭晓:
长期不良姿势的影响导致张女士肘部稍下段的旋前圆肌肌腱不良增生,压迫通过的正中神经,致远端手部麻木无力。
了解了病情和病因后,张女士心头的大石头终于放下,她听从医生的建议,改变不良习惯,坚持服药,定期复查,如今,手指麻木无力的症状已经改善。
重点来啦~肌电图是什么?
老百姓对心电图都比较熟悉,而肌电图却很少有人听过,今天小编给大家科普一下。
肌电图简称EMG是通过记录神经和肌肉的电活动来判断其功能的一种检查方法。
通过检查可以对神经元、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肌肉本身的功能状态进行评估,鉴别神经源性损害还是肌源性损害,对神经损害的部位、性质和程度进行精准的定位,为临床提供客观确切的诊断依据,是血液检测、超声和CT、MRI和都不能替代的。
它具有检查项目多样、方案各异、过程复杂、推理严谨等特点,现在广泛应用于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手外科、骨科、内分泌科、风湿免疫科、康复科、皮肤科、肿瘤科等多个学科。
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肌电图检查?
1各种原因引起的单发或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出现手足麻木、无力、疼痛,肌肉萎缩等,确诊或排除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桡神经病、腓总神经病,面神经损害、股外侧皮神经损害、自主神经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各种中毒性周围神经病、肿瘤相关多发性周围神经病,急慢性吉兰-巴雷综合征等。
2
各种肌肉无力、萎缩,确诊或排除运动神经元病,神经肌肉接头疾病,肌肉疾病等。
3
外伤性神经损害,如外伤性臂丛神经损害、腰骶丛神经损害或单发、多发神经损害,进行定位及判断损伤程度。
4
颈椎病、腰椎病定位诊断。
5
遗传性周围神经病的辅助诊断,如遗传性感觉运动神经病,对受压易感性遗传神经病、多灶性运动神经病等进行分类诊断。
6
脊髓疾病,如截瘫,亚急性脊髓联合病变。
7
其他神经内科疾病辅助诊断,如多发性硬化、多系统萎缩等。
检查方法:
一是通过小量的电刺激方法采集分析神经的传导情况。
二是通过针极肌电图的方法采集分析肌肉的电活动情况。
郑医神经电生理科肌电图室
我院神经电生理科肌电图室开展有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神经电图(F波、H反射、瞬目反射、重复频率神经电刺激、皮肤交感反射)、针极肌电图、体感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听觉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盆底定量肌电图等项目,根据病人的病情进行个体化检查。
还开展了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用于神经外科、骨科、血管外科、甲状腺外科、耳鼻喉科等,提高手术质量及患者安全,为手术保驾护航。
温馨提示
建议先到肌电图室或者相应专科进行咨询,然后进行预约检查,以免造成不便。
肌电图室联系方式:—
医院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