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肌肉萎缩的方法:
1、一般治疗
(1)积极控制血糖(包括药物及饮食),并可行物理疗法。如增加肌力锻炼、步行训练、温浴、推拿、按摩等。
(2)应用B族维生素,且B1、B6、B12联合应用。各种止痛药的应用对缓解疼痛是有帮助的。
注:阿米替林、丙咪嗪、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对于减轻疼痛也是有效的。
2、免疫治疗
糖尿病性肌萎缩症的发病有免疫因素参加,所以免疫治疗已应用于临床。
丙种球蛋白2g/kg分五日用,然后用泼尼松60mg/日,至少三个月,用时应增加胰岛素或降糖药用量,监测血糖,并注意其副作用。
经过治疗不但可以明显改善肌力,而且可以缓解疼痛。也有报道应用环磷酰胺、血浆置换及硫唑嘌呤治疗有效。
3、临床康复
用康复和药物等手段,预防各种合并症发生,亦可进行一些治疗性临床处理,减轻症状,促进功能恢复。
4、营养疗法
多吃水果蔬菜,确保营养的平衡,根据自身的病情吃食时注意消化;合理调节饮食,保持营养充分,增强体质。
5、心理治疗
针对心理不同阶段(如否认、愤怒、抑郁、反对独立求适应等各个阶段)的改变制定出心理治疗计划,可以进行个别和集体、家庭、行为等多种方法。
6、物理治疗
主要是改善全身各个关节活动和残存肌力增强训练,以及平衡协调动作和体位交换及转移动作。
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又称为医疗运动,体育疗法,体疗,在骨科领域称为功能锻炼。是利用运动锻炼,通过促进功能恢复或功能代偿的途径来促进集体康复的方法。
骨折治疗“三步曲”:复位、固定、功能锻炼。
运动疗法中的肢体运动,可按肌肉的作用程度分为主动运动(抗阻运动)、被动运动(连续被动运动)、助力运动。
一抗阻练习:骨科创伤时,如无严重的神经损害,肌力多在3级以上,故抗阻练习应用十分广泛。
1等张练习:又称为动力性练习,利用肌肉的等张收缩进行的抗阻练习。如:举哑铃。特点是:其所用重物产生的运动负荷不变,肌肉产生的最大张力不变,但在一个动作过程中关节处于不同角度时,肌肉收缩产生的最大力矩不同,所能克服的负荷也不同,为了完成全幅度运动,负荷不能太大。
2等长练习:利用肌肉等长收缩进行的肌力练习,由于不引起明显的关节运动,故又称为静力练习。练习简便,可在肢体被固定、关节活动度明显受限制或存在关节损伤或关节炎症等情况下进行。以预防肌萎缩或促进肌力恢复。持续时间一般主张为6-10秒,休息10秒,有适当的间歇以利于肌肉血液循环,推迟疲劳。
多角度等长练习,只对增强关节处于此角度邻近范围的肌力有效。
3短促最大收缩练习:在等张抗阻伸膝后维持等长伸膝5秒钟,重复5次。其阻力酌情增加。
4等速练习:目前公认最先进的肌肉训练方法。在运动中,运动速度恒定而阻力可变化。速度预先在等速仪器上设定,一旦速度设定后,不管受试者用多大的力量,肢体运动的速度都不会超过预先设定的速度。等速仪器所提供的是一种顺应性阻力。阻力的大小随肌肉收缩张力的大小而变化,因此,等速肌肉收缩兼有等张收缩(关节运动)和等长收缩(阻力可变)的某些优点。
二关节活动度练习
1主动运动每一动作重复20-30次,每日可进行2-4次。由患者根据疼痛感觉控制用力程度,不易引起损伤,故适于早期进行。对矫治轻度的关节挛缩粘连较好,但对牢固的粘连不够力。
2被动运动必须小心根据患者疼痛感觉控制用力程度,避免引起明显疼痛,更不可施加暴力,以免引起新的损伤。
3助力运动通常由健肢通过棍棒、滑轮等帮助患肢运动,兼有主动与被动运动的优点。
4关节功能牵引法利用持续一定时间的被动牵引,可以更好的牵伸挛缩和粘连的纤维组织,恢复关节活动度。
5连续被动运动(CPM)防治制动引起的关节粘连。
三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
有氧运动即由全身性大肌群参加的耐力性运动。特点是肌肉作较低强度的反复收缩,其能量消耗依靠糖原及脂肪酸的氧化分解来提供。如散步,慢跑。增强心肺及代谢功能。
无氧运动是由单一肌群参加的运动,其特点是大强度的快速运动,依靠无氧酵解供能,容易造成体内的乳酸积聚。如健身。
肌肉萎缩患者应选用高蛋白、高维生素及容易消化的食物经过合理的营养搭配及适当的烹调,尽可能提高患者食欲,使患者饮食中的营养及能量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凡食疗物品一般不采取炸、烤、爆等烹调方法,以免其有效成份破坏,或使其性质发生改变而失去治疗作用,应采取蒸、煮、炖、煲汤等方法。
目前认为肌肉萎缩引发的肢体运动障碍的患者经过正规的康复训练可以明显减少或减轻瘫痪的后遗症,有人把康复看得特别简单,甚至把其等同于“锻炼”,急于求成,常常事倍功半,且导致关节肌肉损伤、骨折、肩部和髋部疼痛、痉挛加重、异常痉挛模式和异常步态,以及足下垂、内翻等问题,即“误用综合征”。
下面举例介绍说明膝关节周围骨折出院后的康复功能锻炼:
膝关节院外康复计划(骨折)
屈曲的练习方法:
1.仰卧垂腿:
仰卧于床上,大腿垂直于床面(双手抱腿以固定),放松大腿肌肉,使小腿自然下垂,如可轻松完10分,则于踝关节处加负荷(负荷不应过大,否则肌肉不能放松,即无效果)。5-10分每次。(见附录1-图9)
2.坐位抱膝:
坐在床上,双手抱住脚踝,使脚跟缓慢接近臀部。在极限处保持5分左右。此练习应循序渐进,切忌盲目冒进或畏痛不前。5-10分每次。(见附录1-图11)
3.俯卧屈膝:(角度增大至°后再开始练习)
俯卧位(脸向下趴于床上),双腿自然伸展,自行握患腿踝关节,使膝关节屈曲(可用长毛巾或宽带子系于脚腕处,以便于牵拉)。或由他人帮助。10分。
4.冰敷:
在微痛屈曲位冰敷10分,再伸直冰敷10-15分。
以上练习按顺序连续进行,每日一次,每周角度可见明显增加即可,一至二天稍有停滞或反复不必过分担心。
5.开始主动屈伸练习。方法见附录1-图13,5-10次后冰敷,逐渐增加至20-30次。
伸屈的练习法:
伸展练习中肌肉及后关节囊的牵拉感及轻微疼痛为正常,不可收缩肌肉对抗,应完全放松,否则将会无效。
练习中采用负荷的重量不宜过大,应使患膝敢于放松,持续至30分钟至极限,有明显牵拉感为宜。练习过程中不得中途休息,否则将影响效果。
1坐位伸膝:(术后早期3-4周内)
坐位,足垫高,于膝关节以上处加重物。完全放松肌肉,保持30分钟。30分/次,1—2次/日。见附录1—图14。
2俯卧悬吊:俯卧,膝以下悬于床外,踝关节处加重物。见附录1—图15。要求同上。
肌力练习的方法:
此期间以静力练习(关节不活动,保持某一姿势直至肌肉疲劳)为主。逐渐增加小负荷的耐力练习,即选用轻负荷(完成30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30次/组,组间休息30秒,2-4组连续练习,至疲劳为止。
1.直抬腿——伸膝后直腿抬高至足跟离床15㎝处,保持至力竭。10次/组,2—3组/日。(练习时疼痛属正常现象,应予以耐受。方法见附录1—图4)。
2.侧抬腿练习,30次/组,2—4组/日,组间休息30秒。(方法见附录1—图5、6。)
3.后抬腿练习,俯卧(脸向下趴在床上),患腿伸直向后抬起至足尖离床面5厘米为1次,30次/组,2—4组/日,组间休息30秒。
其它肌力练习方法需待门诊复查,骨折短端愈合良好时才可开始进行。
肌肉萎缩康复注意事项
不适当的肌力训练可以加重痉挛,适当的康复训练可以使这种痉挛得到缓解,从而使肢体运动趋于协调。一旦使用了错误的训练方法,如用患侧的手反复练习用力抓握,则会强化患侧上肢的屈肌协同,使得负责关节屈曲的肌肉痉挛加重,造成屈肘、屈腕旋前、屈指畸形,使得手功能恢复更加困难。其实,肌肉萎缩肢体运动障碍不仅仅是肌肉无力的问题,肌肉收缩的不协调也是导致运动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因此,不能误以为康复训练就是力量训练。
在对肌肉萎缩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中,传统的理念和方法只是偏重于恢复患者的肌力,忽视了对患者的关节活动度、肌张力及拮抗之间协调性的康复治疗,即使患者肌力恢复正常,变可能遗留下异常运动模式,从而妨碍其日常生活和活动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