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到25日,就进入三伏天的最后一伏“末伏”。这意味着由夏入秋,由热渐凉。进入末伏,暑热渐近尾声,大家最关心的就是天气是否也会随之变得凉爽。
我们先来了解下什么是“末伏”
末伏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三伏天中的最后一伏,俗称秋老虎。末伏早晚较凉快,白天阳光依然剧烈。
“秋老虎”简历
中文名:秋老虎
释义: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
特点:早晚较凉,白天阳光剧烈,人易生病。
进入末伏,
福州的天气如何?
虽然7号台风“灿都”不会对福建产生影响,但本周南海热带辐合带活跃,福州多阵雨和雷阵雨,并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此外,福州未来几天会重回闷热,不过最高气温依旧会在35℃高温线以下。而全省来看,虽然今起三天降水强度减弱,但我省南部今明两天依旧有中雨,局部大暴雨,依旧需要防范。
相比较前端时间38℃、39℃来看,
最近的气温明显“善良”多了。
如果再没有暴雨,
小伙伴们完全可以出游放松一下。
秋老虎最容易生这10种病!
1、心血管病——一不小心要人命
“秋老虎”这种闷热、高温天气,会使人体大量出汗,体内水分流失,血液黏稠度升高,致使发生血栓、心梗、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同时,高温环境下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冠状动脉收缩,增加了冠心病的发作风险。
2、中暑——严重的致死率高达60%
在“秋老虎”天气,中暑不是什么罕见事儿。在中暑里面,有一种最严重的中暑叫做“热射病”,死亡率高达60%,是临床表现最严重、死亡率最高的中暑。很多人对这种中暑类型了解很少,一旦发生,致死事件不在少数。
3、肺炎——全年高发的时间
很多人都认为呼吸系统疾病易发在冬季,但数据显示,在“秋老虎”这种闷热天气里,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高于全年平均水平。尤其是一些老年人,要特别小心。
季节交替,高温多雨的天气使人免疫力低下,同时吹风扇、开空调,室内外温差大导致身体适应性差,是诱发呼吸道感染、导致肺炎的主要原因。4、风燥感冒——嘴巴鼻子干巴巴
秋老虎来了,嗓子、鼻子最先感到秋意,紧绷绷干巴巴的。由夏入秋,闷热潮湿的天气变得干燥,也是风燥感冒的高发期。
风燥感冒除了有一般感冒的症状,即头疼、咽喉肿、鼻塞外,一个比较明显的区别是“干”,咽喉干、嗓子紧,连咳嗽都是干咳,没有痰。
5、面瘫——满脸大汗更易面瘫
“秋老虎”这段时间,还有一个最高发的疾病——面瘫!早晚天气变凉,风寒之邪侵犯面部,出现面部神经炎,即面瘫病症。秋风又被称为“邪风”“贼风”,这一时间段如果过度吹风,常常会导致面部神经麻痹,严重时嘴歪眼斜。建议在“秋老虎”这段时间,一定要少吹凉风,让身体自然降温。
6、秋痱子——比热痱子更难治
进入“秋老虎”,虽然早晚天气不那么热了,但不少人身上起了小疙瘩,额头、大腿上长了小疙瘩——这就是“秋痱子”。秋痱子比夏天的热痱子更难治。秋痱子和湿疹很像,不如夏天的热痱子容易好。俗话说“春捂秋冻”,这段时间要适当地冻一冻,才能不生“杂病”。7、肠炎——不注意很遭罪
“秋老虎”这段时间,人体消化功能变弱,自身的抵抗力和对气候适应性下降;同时,闷热的天气适宜细菌的繁殖,因而腹泻、肠炎成为“秋老虎”最常见的消化道系统疾病。
8、红眼病——一人感染全家遭殃
红眼病又称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是“秋老虎”时节最容易导致的眼部疾病。一人感染红眼病全家遭殃。“红眼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染,如果家中有人感染红眼病,那共用毛巾、手帕、脸盆、水等都会导致家人感染。甚至与红眼病人握手后再揉擦眼睛都会被传染。
9、溃疡——立秋一过满嘴溃疡
最近相信很多人都会有一个非常痛苦的问题——口腔溃疡!口腔溃疡是立秋过后,“秋老虎”时期最容易出现的。
这是因为人体已经习惯了夏季的气候特点,突然从闷热改到凉爽,身体需要一段适应过程,这期间,体内的阴阳平衡被打乱,体内蓄积过多的热需要向外排,不能及时排放,就会出现内热症,表现在身体上就是反复口腔溃疡。
10、扁桃腺炎——疼痛得无法吞咽
季节交替,人体免疫能力变差,因此“秋老虎”这段时间扁桃腺最容易受细菌、病毒感染而引起扁桃腺炎。扁桃腺炎常伴有高烧、头痛、咽喉痛等。还可能因疼痛而无法吞咽。
预防末伏中暑这些事情要注意!
宜喝粥饮茶多吃蔬果
多喝粥:在炎热的夏季,人的肠胃因受暑热刺激,功能会相对减弱,容易发生头重倦怠、食欲不振等不适,重者还会中暑。因此,夏季喝消暑保健粥则是饮食调理措施之一,如绿豆粥、金银花粥、薄荷粥、莲子粥、荷叶粥、莲藕粥等。
多喝汤:当人出汗比较多,体液损耗比较大的时候,多喝汤既能及时补充水分,又有利于消化吸收。简单易学的“防暑汤”有山楂汤、绿豆酸梅汤、金银花汤、西瓜翠衣汤等。
多饮茶:研究人员对炎热天喝温茶水和喝饮料的两组人员的测定表明,温茶能降低皮肤温度1℃~2℃,而冷饮只能使口腔周围变冷;喝茶者感觉清凉舒适,渴感全消,而喝冷饮者,周身不畅,渴感未消。高温作业者,如能在温茶中适当加点盐,更可弥补出汗过多而丢失的盐分,对预防中暑更有裨益。
多吃蔬菜:天热湿气重,人们一般都喜欢吃清淡味鲜而不油腻的食物,而蔬菜既有这种特点,又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元素。所以,应尽量多吃青菜,如各种豆类、瓜类、小白菜、香菜等。既可以凉拌生吃,也可放少许瘦肉炒着吃。
多吃瓜果:瓜果汁多味甜,不仅生津止渴,也能清热解暑。西瓜味甜多汁性凉,是清暑解渴的瓜类之首。另外,香瓜、黄瓜洗净之后生食,或榨汁之后饮用,都有很好的清热解暑作用。猕猴桃含有大量维生素C,有非常好的清热解暑作用,是高温和野外作业人员经常选用的果品和饮料。这些事情少做:午睡太久、空调温度设过低
喝太多饮料:果汁、可乐、雪碧、汽水等饮料中,含有较多的糖精和电解质,喝多了会对胃肠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因此,夏季应喝白开水或淡盐(糖)开水。
口渴后狂饮:劳动和运动大量出汗后,不宜大量饮用白开水,应适当补充些淡盐(糖)水,因为大量出汗后使人体内盐分丢失过多,约占汗液的0.5%左右,不及时补充盐分,则使体内水、盐比例严重失调,导致代谢紊乱。
中午时分外出:太阳短波辐射最强烈的时间是上午10时~下午3时左右,应尽量避开这段时间外出,非出去不可,应在皮肤上涂些防晒护肤品,夏季衣着以浅色为宜。
过量饮酒:人体在夏季受气温影响极易积蓄湿热,而湿热过盛又是诱发中暑的病因,若大量饮白酒,更会助热生湿,无异于火上浇油。
饮食过于清淡:夏天人的活动时间长,出汗多,消耗大,应适当多吃鸡、鸭、瘦肉、鱼类、蛋类等营养食品,以满足人体的代谢需要。午睡时间过长:午睡时间过长,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脑内血流量相对减少会减慢代谢过程,导致醒来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受热后“快速冷却”:炎夏,人们外出或劳动归来,总喜欢不是开足空调,就是立即去洗冷水澡,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另外,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使用空调时室内外温差不超过5度为宜,即使天气再热,空调室内温度也不宜到24℃以下。
经常熬夜:生活起居要规律,保证充分的睡眠是预防中暑的有效措施。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风扇下。出门还要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仁丹、风油精等。
(转自:福州新闻网)
免责声明
我们重在分享,所有文字和图片均从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对文中陈述内容和观点均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因编辑需要文字和图片之间亦无必然联系,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白斑医院哪家好北京好看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