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数据统计,我国有多万名糖尿病患者,近1.5亿人处于糖尿病前期,但仅有不到1/3的患者能得到较好治疗,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没有接受正规有效的治疗,滥用降糖药、胰岛素,导致血糖大幅度波动,甚至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糖尿病并发症范围可遍布全身,从头到脚、从皮肤到器官,它们在不知不觉中逐步侵害患者的健康,如眼睛失明、肾功能衰竭、神经组织变性受损、心脑血管病变、骨关节病变、皮肤病变、性功能衰退等。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将会提前丧失工作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严重者可能致残致死。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大量的临床实践告诉我们,治疗糖尿病并发症重在一个“早”字,即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当某一部分失调时总有许多提示信号,如果您经常被以下问题困扰,就得警惕了!
来自眼睛的信号
当糖尿病患者视力减退或是眼前出现黑影,千万不可大意,这很可能是长期高血糖引起视网膜病变或白内障所致。老年人总是习惯用“年老眼花”来解释自己的视力下降,但对糖尿病患者而言,一定要注意排除糖尿病眼病。
来自口腔的信号
典型患者可见牙龈红肿疼痛、牙龈松动甚至脱落等。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导致牙周组织局部微循环障碍、免疫力低下、易受损伤及感染,且修复能力较差。如糖尿病性骨病,还会使牙槽骨质疏松,加重牙周病,可见牙齿脱落等。
来自皮肤的信号
患者感觉全身皮肤瘙痒,反复出现毛囊炎、疖肿、痈及水疱等皮肤损害,严重者甚至导致局部皮肤溃疡及坏疽,而且创面不易愈合。另外,糖尿病患者真菌感染也较常见,如股癣、手足癣、甲癣等,多发生在身体潮湿温暖的部位(外阴部、乳房部、脚趾间等),常见于肥胖及血糖较高的患者。
来自四肢的信号
四肢远端对称性感觉异常,往往提示在周围神经病变。典型者表现肢体远端麻木感、蚁行感、针刺感、灼热感、疼痛感等,症状由轻到重,逐渐进展。到了晚期阶段,患者可出现痛觉、温度觉及触觉完全丧失,此时患者肢体由于缺乏神经保护很容易在浑然不觉中受伤。
来自汗腺的信号
有些糖尿病患者特别容易出汗,往往一吃饭就大汗淋漓,其特点是上半身(头、胸、背部)出汗,而下半身却一点汗也不出。出汗异常是自主神经受损的表现。
来自肾脏的信号
在糖尿病肾病早期,患癌可没有什么症状,仅仅表现为尿微量白蛋白排泄增加,而普通尿常规检查则完全正常。通过尿微量蛋白检测可以发现早期糖尿病肾病。早期糖尿病肾病若不能及早发现和治疗,一旦进展到临床糖尿病肾病期,病情将不可逆转,最终会导致肾衰竭,需要血液透析和肾移植,否则只能面临死亡。
来自心血管的信号
表现为静息状态下心跳加速,心率可达90~次/分钟或以上。正常人夜间心率比白天偏慢,而此类患者夜间和白天的心率变化不大。此外,还有些患者表现为直立性低血压,当患者从卧位(或蹲位)起立时,常伴有血压下降、头晕、心慌、眼前发黑,严重时会出现晕厥。
来自消化道的信号
长期高血压可损害胃肠道自主神经,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有些患者表现为上腹饱胀、顽固性便秘;另外一些患者则表现为顽固性腹泻,但往往不伴有腹痛及发热。
来自骨骼的信号
当糖尿病患者感觉腰酸背痛、且有明显驼背时,很可能是骨质疏松所致。骨骼是以蛋白质(胶原蛋白)为基质,大量的钙沉积于上而形成的。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浓度较高,肾脏在排出过多葡萄糖的同时,血液中的钙也随尿大量流失,此外,由于胰岛素缺乏,糖尿病患者胶原蛋白合成不足,骨基质减少,因此容易引起骨质疏松。
来自性腺的信号
病情初期患者可以射精并存在性高潮,仅有阴茎勃起不坚的症状。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可逐渐发展成完全性阳萎。因此,性功能减退也是糖尿病并发症的一个信号。
来自夜尿多的信号
夜尿多是指夜间尿量或排尿次数异常增多。一般来说健康人每24小时排尿毫升,正常人排尿次数昼夜比值约为青少年3:1或4:1,中老年人1:1,70岁以上的老年人1:3。如果夜尿量或次数增多外,患者往往伴有睡眠不足、精力不济、食欲缺乏、精神萎靡等症状。夜尿多主要是由于糖尿病导致肾小管受损,尿液浓缩功能减退所致。
如何预防并发症?
定期监测:糖尿病人应养成自我医院进行系统检查的习惯。血糖稳定时,可以每周测一次空腹血糖和餐后两小时血糖,并根据血糖变化及时调整药物。当血糖波动较大时则需要每天监测空腹血糖和三餐后血糖,直到血糖趋于稳定。医院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每半年至少去眼科门诊一次,检查眼底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经常测血压,做心电图,了解心脑功能情况。
持之以恒:糖尿病治疗具有长期性,乃至终身性,其影响因素涉及饮食、运动、情绪、药物等多方面,它需要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持之以恒,坚决与糖尿病作斗争。治疗过程中强调血糖、血脂、血压和糖化血红蛋白一定要达标,切忌不可自我感觉、随意停药、减量等。
糖尿病在线白癜风咨询中医治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