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同仁堂的传统手工搓安宫牛黄丸的事迹我讲过了。
Baidu:安宫牛黄丸,清热解毒,镇惊开窍。用于热病,邪入心包,高热惊厥,神昏谵语;中风昏迷及脑炎、脑膜炎、中毒性脑病、脑出血、败血症见上述证候者。牛黄是牛肝脏的胆结石。这句话我是弄不明白。在胆囊中产生的称“胆黄”或“蛋黄”,在胆管中产生的称“管黄”,在肝管中产生的称“肝黄”。反正这玩意不好碰,本来啥也不是的东西。中医说能治病。狗结石叫狗宝不是狗黄,蚌结石就是珍珠,人黄是粑粑中医也入药,人结石不知道有用没。这个牛黄啊,和上火是亲戚,他俩谁都离不了谁,今天不讲上火以后讲,见天就说牛逼的牛黄。
民间有绕口令说:
打南边来了个喇嘛手里头提了五斤牛黄
从北边来了个哑巴腰里头别着个上火
这提了牛黄喇嘛
要拿牛黄换那别了喇叭的哑巴他的上火
别上火的哑巴不乐意拿上火
换那提了牛黄喇嘛他的牛黄
提牛黄喇嘛就急了
轮起了五斤牛黄打了别着上火的哑巴一牛黄
别上火的哑巴也急了
摘下上火打了提了牛黄喇嘛一上火
也不知提牛黄喇嘛
打了别着上火的哑巴一牛黄
还是那别着上火的哑巴
打了提了牛黄喇嘛一上火
喇嘛回家炖牛黄
哑巴站着嘀嘀嗒嗒吹上火
后面牛黄解毒片也一并说下,反正带牛黄的就这么些玩意。以下为真实研报告:
牛黄、水牛角浓缩粉、麝香、黄连、黄芩、栀子、雄黄、冰片、郁金、朱砂、珍珠。
清热解毒,镇惊开窍。用于热病,邪入心包,高热惊厥,神昏谵语。
安宫牛黄丸处方源于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辩》。“安宫”即“安心宫”,“心宫”也就是心包,中医认为心是思维器官,把心宫安下来了就能镇惊。安宫牛黄丸与至宝丹、紫雪丹号称是中医治“温病”的“凉开三宝”,以安宫牛黄丸居首。但此药近年来在国内名声大振,一粒(3克)市场价炒到数百元(年以前生产的更炒到一粒数千元),则源于年的一场事故:香港凤凰卫视女主播刘海若在英国遇到火车脱轨翻车大车祸,香港媒体均称她被英国医生判为“脑死亡”,医院治疗时每天早晚各灌饲一粒安宫牛黄丸,使其转危为安。实际上,所谓刘海若被判为“脑死亡”,乃是媒体误传,医院院方认为,刘海若的苏醒,主要靠的是现代医学技术,针灸可能起到了辅助作用,并没有提及安宫牛黄丸。
牛黄是安宫牛黄丸的“君药”(主要成分)之一。牛黄是病牛胆囊、胆管、肝管中的结石,其化学成分主要是胆囊分泌的胆红素、胆汁酸等,这些成分并不神秘,也不稀奇。但是因为天然牛黄产量稀少,因而被中医认为很珍贵,自古就被认为“药中之贵,莫过于此”(陶弘景)。中医最早的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认为它“主惊痫寒热,热盛狂庢,逐鬼除邪”,从此成为中医界定论。许多中成药用人工牛黄(以动物胆汁合成)代替牛黄,但安宫牛黄丸是少数仍用天然牛黄的中成药。中医认为牛黄是牛的心及肝胆之间有病凝结而成的,所以能治人的心及肝胆之病(《本草纲目》);而中医又认为高热惊厥、神昏谵语是因为心、肝有邪热胶痰引起的,牛黄能进入心、肝清热消痰,所以便被用来治疗这两种病证(《本草经疏》)。
安宫牛黄丸的另一味“君药”原为犀角。因为犀角被认为是猛兽的利器,因此中医认为“犀角能解一切诸毒”(《本草纲目》)。年起为保护野生动物,国家禁止以犀角入药,改用水牛角代替。犀角、水牛角以及其他动物的角、爪、甲等的化学成分类似,主要含角蛋白,口服后如果能被消化的话,也是被降解成氨基酸被吸收,与其他蛋白质并无不同。犀角、水牛角的其他化学成分为其他蛋白质、多肽、游离氨基酸、胆固醇等,都无特殊之处。
安宫牛黄丸含雄黄和朱砂这两种矿石。雄黄的化学成分为硫化砷,可导致砷中毒(参见“牛黄解毒片”)。《神农本草经》将朱砂列为无毒、多服久服能延年益寿的上品药,“主身体五脏百病,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杀鬼魅邪恶鬼,久服通神明不老。”(《神农本草经》),“入心可以安神而走血脉,入肺可以降气而走皮毛,入脾可逐痰涎而走肌肉,入肝可行血滞而走筋膜,入肾可逐水邪而走骨髓,或上或下,无处不到,故可以镇心逐痰,祛邪降火,治惊痫、杀虫毒,祛中恶及疮疡疥癣之属。”(《本草正》)是个无所不能、久服能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朱砂的化学成分为硫化汞,可导致汞中毒,慢性汞中毒表现为头昏、头痛、肌肉震颤、口腔溃疡、肾脏损害、性功能减退、流产等。如果从药物中一天口服大约10毫克硫化砷或毫克硫化汞就足以导致慢性中毒。美国渔业野生动物部法医实验室曾抽查过12种中成药药丸,发现其汞和砷的含量高得惊人,含量最高的是南京同仁堂生产的安宫牛黄丸,含砷量在3.21毫克到36.6毫克之间,含汞量在80.7毫克到.3毫克之间,有的远高于慢性中毒量。
临床报道,使用安宫牛黄丸能引起汞毒性肾病;过敏反应;体温过低。
美国禁止进口、出售安宫牛黄丸和其他含有朱砂成分的中药。日本禁用朱砂、雄黄。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年3月14日发布的通知,安宫牛黄丸含有国际奥委会禁用的兴奋剂成分普拉雄酮,应当在其标签或者说明书上用中文注明“运动员慎用”字样。
牛黄解毒片
人工牛黄、雄黄、石膏、大黄、黄芩、桔梗、冰片、甘草。
清热解毒。用于火热内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
牛黄解毒片是最常用的清热、降火的中成药之一。中医所说的“上火”是对许多症状的一个笼统、模糊的说法,因素很多,在现代医学中没有对应的称呼。口腔“上火”症状,有的可能是因为缺乏维生素B2导致的唇炎、口角炎,有的可能是缺乏维生素C导致的牙龈、粘膜出血,更常见的可能是细菌、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例如口腔炎、口腔溃疡、急性牙周炎、牙龈炎等)。不同的病因要做不同的治疗。缺维生素引起的要适量补充维生素,细菌感染引起的要使用抗菌、消炎药。病毒感染引起的无特效药,通常几天内会自愈,但是病毒仍然在体内潜伏,在某些情况下(例如精神压力大)会被再次激活,所以“上火”不能断根。
牛黄是病牛胆囊、胆管、肝管中的结石。由于天然牛黄产量稀少而珍贵,许多中成药用人工牛黄代替。人工牛黄是由牛、猪、羊等动物的胆汁提取,经人工制造而成的。
雄黄是一种矿石,其化学成分为硫化砷,遇热分解变成剧毒的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口服10毫克三氧化二砷即可中毒,毫克即可致死。雄黄本身也有毒,虽然毒性不像砒霜那么大,但如果从药物中一天口服大约10毫克硫化砷,即可导致慢性砷中毒。砷进入体内后,主要在毛发、指甲、骨、肝和肾等器官沉积下来,难以排出体外,积蓄到一定程度,身体会出现头痛、头晕、失眠、乏力、消化不良、消瘦、肝区不适等症状,可导致肝硬化、周围神经病、皮肤癌等。根据中国药典,雄黄有毒,常用量为一天50~毫克,是雄黄中毒量的5~10倍。牛黄解毒片每片(大片)含有50毫克雄黄,按药典规定一天服4~6片,实际服入雄黄~毫克,是中国药典规定的雄黄常用量的3~6倍,是雄黄中毒量的20~30倍。
此外,牛黄解毒片组方所用的石膏(主要成分为含水硫酸钙)也常混有含砷化合物,有用含砷石膏入药致死的报道。大黄具有肝毒性、肾毒性等副作用,参见“排毒养颜胶囊”。黄芩、冰片(主要成分为龙脑)、桔梗都可导致过敏反应,出现皮肤药疹。桔梗还能导致心房纤缠、低血糖。
临床上有关服用牛黄解毒片(丸)导致不良反应的报道有很多例,涉及神经、循环、泌尿、消化、呼吸、血液各个系统,出现慢性砷中毒、肝脏损害、过敏性休克、皮肤药疹、喉头水肿、消化道出血、血尿、鼻衄、出血性膀胱炎、血小板减少、支气管哮喘、成瘾等症状。
北京中科医院电话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