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段落-----
第10章学习成绩与心理素质
我国的高考制度以考分作为升学依据,从高分到低分的依次录取。这种政策使教育陷进应试的沼泽,学校和学生片面追求考分而忽视全面素质的培养。过分地追求分数,使学生不可避免地产生焦虑心理。
那么,应该如何防治学生的焦虑心理呢?焦虑心理的防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社会、学校和个人等多层次的共同努力。从社会层面上说,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是根本之策;从学校方面看,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关键。目前实际教育状况下,主要应再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努力:
(1)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学习成绩不理想是产生学习焦虑心理的直接原因。因此,培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成绩是克服焦虑心理的直接手段。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很多,大多数是因为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注意学习效率,如合理去安排学习时间、学习和工作有张有弛、不能拼命蛮干等等。
(2)注重培养良好个性品质和心理素质
个人的性格和心理素质是学生产生焦虑心理的内在原因。学校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要加强学生的耐挫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困难,通过集体活动和各种途径帮助学生发挥自己的长处,克服自卑惑、树立自信心;要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点点滴滴地去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例如,对于考试焦虑,可强迫学生做考前简单活动、引导学生考前放松,建议考后不去和别人对分数、只看错在什么地方等。
(3)克服自卑,树立自信
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树立自信是防治学生学习焦虑心理的重要手段。有学习焦虑心理的学生往往因成绩差而产生自卑感,并且总担心成绩不如别人、被别人瞧不起而产生心理压力。据调查,在中学阶段同学之间互相瞧不起的情况只是少数,因此这种心理压力多数是自己的疑心造成的。学校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考试和作业中的失误,引导学习焦虑的学生学会自己评价自己、享受自己成功的喜悦,不要过多考虑别人的评价。
(4)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学生的情绪对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影响。学习焦虑会使学生情绪不好,而情绪不好又会加重焦虑。学会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使自己经常处于愉快、恬静、欢乐的心境之中,是克服焦虑的良方。调节情绪的简单方法有音乐调节法、活动调节法和睡眠调节法等。
抑郁与学习成绩
★一位中学生,在新学期开学的时候,因为有几百元压岁钱而遭到几个高年级同学的抢劫,并在厕所里将他打了一顿。虽然伤不重,但他从此对学校产生了恐惧心理,经常逃课上网,然后一发不可收拾。不久,他患了抑郁症:经常坐在家里发呆,一天说不了几句话,饭也吃得很少。他本来学习成绩还不错,可是最后连高中也没考上,父母为此伤透了心。
小雅今年13岁,已经长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女孩。她平时学习成绩很好,经常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但小学毕业考试时,由于失误,她成绩不理想。于是,她认为自己是一个没有用的孩子,十分沮丧。可是她又无法向家人倾诉心里的感受,因为她的母亲早年因病去世,爸爸再婚,继母与她的关系一直不好。长期压抑之下,她逐渐出现了闷闷不乐、精神不振、沉默少语、睡眠不佳等症状,患了抑郁症。★
抑郁是一种较持久的、忧伤的情绪体验,并伴有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等问题。抑郁多发生于青少年期,一般女孩多于男孩。青少年抑郁情绪主要表现为:由于在学校发生过一些矛盾,深感环境的压力,经常心烦意乱、郁郁寡欢,经常逃学或者要求父母为其调换学校;情绪低落,对一些原来喜爱的事情失去兴趣,对生活或学习提不起精神;不整理自己的东西,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