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合并的慢性并发症增多,患者症状逐渐加重,疼痛的负面刺激给躯体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同时,在疾病治疗的过程中,医疗费用的增加以及需患者长期配合的饮食、用药等生活习惯的改变也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什么是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具体该怎样治疗呢?
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painfuldiabeticneuropathy,PDN)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感觉性周围神经病变,因正常痛觉信号系统受损或功能紊乱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以对称性的肢体远端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或异常性疼痛为临床特征,常存在温痛觉的异常,严重者可致残、致死。相关临床研究表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大约有16%~26%患者表现为慢性神经性疼痛,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睡眠及生活质量。
张XX
PDN的临床表现是什么样呢?
PDN临床表现多样,以肢体远端对称性的疼痛和夜间加重为突出特点。患者的疼痛症状可表现为多种多样,例如:
①双侧烧灼样疼痛、闪痛或电击痛;
②针刺感或刺痛;
③行走痛,常描述为“赤脚走在热沙上”;
④肌肉痉挛;
⑤触碰床单后引起疼痛;
⑥轻微刺激就可引起重度疼痛,常从足趾开始,随后双侧对称性扩展,呈套袜状分布并逐渐影响到足部和下肢。
?PDN的疼痛多在夜间发作,严重影响睡眠,并且超过三分之二的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张XX
PDN该怎么治疗呢?
控制代谢指标
1
控制血糖
多项观察性研究提示较高的血糖水平和血糖波动与PDN疼痛的发生及疼痛程度相关,血糖的波动幅度越大,患者感觉到的疼痛越剧烈。此外,血糖波动幅度较大的患者对痛觉的敏感性要比血糖小幅度波动的患者高。因此,有效地控制血糖仍然是治疗PDN的重要措施。
国际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委员会已发表声明,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严格的控制可延缓痛性神经病变的发展速度,降低患者痛性神经病变的程度和发作频率。但是,对于严重高血糖的患者,降糖速度过快,会引起严重的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所以,积极严格地控制高血糖、平稳地降糖、保持血糖稳定是预防和治疗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重要措施。
2
控制其他危险因素
此外,PDN患者常伴发心血管疾病,血脂异常、高血压、肥胖等心血管风险因素与PDN的发生也有关联,所以还需对伴发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治疗。
止痛治疗
1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版)通常建议采用以下顺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疼痛症状:甲钴胺和α-硫辛酸、传统抗惊厥药(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等)、新一代抗惊厥药(普瑞巴林和加巴喷丁等)、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度洛西汀、三环类抗抑郁药物(阿米替林、丙米嗪和新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西肽普兰等)。
2
年ADA指南
年ADA指南建议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性疼痛的初始治疗建议使用普瑞巴林或度洛西汀;基于社会经济、并发疾病和可能的药物相互作用方面的考虑,加巴喷丁也可以作为起始治疗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物虽然尚未得到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但也能有效地治疗PDN,但需要注意该药严重的副作用;鸦片类制剂(包括他喷他多)具有高度成瘾风险以及其他并发症,不推荐作为治疗与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糖尿病神经病变有关疼痛的一线或二线药物。
心理支持
1
背景意义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逐渐被人们接受,社会心理因素与躯体疾病的关系日益被重视。研究表明,痛性神经病变的患者其疼痛的程度不仅与血糖的波动有关,还与情绪有关。情绪较为激动的患者其感受的疼痛程度比情绪平稳的患者大。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较大程度的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树立战胜糖尿病的信心,有效地改善病情、控制疾病进展。
2
具体措施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性别、病程、病变程度等情况选择不同心理护理手段进行心理辅导和干预,主动听取患者的倾诉,为患者创建良好的休养环境,用轻柔温和的语气与患者沟通,理解患者的愤怒情绪。在日常交流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充分调动其内心积极向上的因素,通过多种途径为患者树立标榜作用,让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其他治疗
研究发现,非药物治疗也可缓解PDN患者的疼痛,如针灸、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调频电磁刺激神经治疗、低强度激光治疗等,但目前尚缺乏完善设计的临床试验证实其疗效。另外,外科神经减压治疗也可能对PDN患者的神经功能有改善作用,缓解疼痛。
小结PDN是一个跨专科的疑难疾病,可影响患者脊髓、下丘脑和大脑皮层等不同的神经组织,因此,该病对常规药物治疗反应不一。此外,糖尿病神经病变造成的神经损害恢复比较缓慢,需要足够疗程的治疗,并根据患者意愿、经济条件、对于药物的敏感程度等选择治疗方案和药物组合,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问题答案稍后见留言
目前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越来越高,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糖尿病检出率高达20.4%,老年糖尿病患者具有病情复杂、症状不典型、易发生低血糖等特点,因此,我们应该对老年糖尿病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文糖医对话框直接点击内容分类里的“老年糖尿病”或回复“老年糖尿病”、“病例分享”等关键词就能看到病例分享内容。
《漫话糖尿病》
作者简介:刘师伟,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山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
点击购买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