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与生活方式的变化,糖尿病从少见病变成一个流行病,糖尿病患病率从年的0.67%飙升至年的10.4%。约1/3的糖尿病病人和1/4的糖尿病前期者有对称性远端周围神经病。糖尿病诊断后10年内,常有明显的临床神经病变,神经功能检查发现,60-90%的病人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病变,其中30-40%的病人无症状,在糖尿病神经病变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占50%。
二、定义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是指有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导致的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它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为以肢体远端受累为主的对称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也可表现为单神经痛或臂丛、腰骶丛神经痛。
三、临床表现症状以双侧对称性肢体远端疼痛为主要特征,下肢重于上肢,远端重于近端,夜间痛甚。病程初期以双足远端受累多见,后逐渐向近端发展至小腿和手部。常见的疼痛包括自发性疼痛和刺激诱发性疼痛。自发性疼痛可表现为持续灼痛、间断刺痛、撕裂痛、电击痛、感觉迟钝等。刺激诱发性疼痛包括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痛觉过敏指正常情况下课引起疼痛的刺激导致,疼痛程度较正常情况下更重。痛觉超敏指正常情况下不会引起疼痛的刺激(如触觉)出现疼痛。体检示足趾震动觉和本体觉受损,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手套袜套样温度觉受损。
四、诊断标准1、有糖尿病或处于糖尿病前期
2、存在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表现、神经系统查体及神经电生理检查证实存在周围神经病变。包括麻木、肌肉深部疼痛、无力、伴平衡障碍的共济失调、烧灼样、刀割样、电击样疼痛、痛觉过敏和超敏。
3、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断标准为:
1)疼痛位于明确的神经解剖范围;
2)病史提供周围感觉系统存在相关损害或疾病;
3)至少1项辅助检查证实疼痛符合神经解剖范围;
4)至少1项辅助检查证实存在相关的损害或疾病;
肯定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符合上述1-4项标准;
很可能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符合上述1-3或4项标准;
可能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符合1、2项标准,但缺乏辅助检查的证据。
4、排除其他导致痛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原因:如代谢性、感染性、中毒性等。
五、治疗疼痛是DPNP常见的临床症状,严重影响病人的正常生理和精神状态,出现睡眠障碍、营养失调、运动受限、情感障碍,从而降低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疼痛发生与疼痛上行和下行调控的神经机制密切相关,因此临床中就可以选用不同阵痛机制的药物。环境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治疗是最基本的,主要药物包括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抗惊厥药物、局部用药、盐酸曲马多和吗啡类镇痛药等。选择药物治疗时应遵循几项原则:个体化用药、联合治疗、充足的疗程、有效的血糖管理等。
今日我科收治两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
病例一:患者女性,56岁,主因发现血糖升高8个月双下肢麻木疼痛1个月余入院。该患者平时应用四针胰岛素降糖,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尚可,空腹血糖5-7mmol/L,餐后血糖8-10.0mmol/L,近1个月出现双下肢麻木疼痛,双膝关节对称性疼痛,呈持续性疼痛伴阵发性加剧,夜间疼痛明显,于院外给予反复针灸理疗,症状无明显好转就诊我院。查体:血压/80mmHg,心肺腹阴性,双下肢不肿,双足震动觉减弱、痛温觉减弱、10g尼龙丝压力感觉减弱,行下肢肌电图提示左侧腓神经波幅降低、速度减慢,双侧腓浅神经及左侧腓肠神经波幅降低或未引出。初步诊断: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给予积极降糖、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抗氧化应激、营养神经治疗,症状逐渐减轻,患者满意出院。
病例二:男性68岁主因发现血糖升高10余年右下肢疼痛4天入院,患者平素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及阿卡波糖降糖方案,空腹血糖控制在5-6.0mmol/L,餐后血糖10-12.0mmol/L,近4天出现右下肢疼痛,呈持续性疼痛,出现行动障碍,就诊骨科,排除腰椎疾病可能,给予止痛药及针灸理疗,效果不佳,考虑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给予积极降糖、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抗氧化应激、营养神经治疗,症状逐渐减轻,患者满意出院。
医院内三2组简介
医院内三2组是以内科为基础,以内分泌、肾病、风湿免疫、血液特色的综合内科。内三科现有床位42张,拥有一支医德高尚、技术精湛、服务一流的专业医疗团队,现有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6人。科内人员先后多次在医院,解放军医院,解放军医院、医院、医院进修学习。掌握了国内先进的内分泌、肾脏疾病的诊疗技术。科内配置英国亨特糖尿病神经四肢早期诊断仪、戴尔特胰岛素泵、德国拜耳糖化血红蛋白仪、德国普美特除颤仪、麦邦心电遥测仪等世界领先的诊断仪器。专业疾病:糖尿病、糖尿病足病、痛风、骨质疏松、电解质紊乱、继发性高血压、甲亢、甲减、肾上腺疾病、垂体疾病、性腺疾病、风湿性关节炎、贫血等。医院内三2组全体医务人员竭诚为您健康保驾护航。
办公室
传播医学知识,呵护百姓健康
医院
内三科2组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