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神经元病

北京中科医院忽悠 http://pf.39.net/bdfyy/zjft/161225/5154125.html

年3月12号在可怜的“渐冻人”中曾介绍过运动神经元病,与之相对应,也有一类病,称为“感觉神经元病”。但不同的是,运动神经元病属于神经变性病,治疗效果欠佳,而感觉神经元病则病因多多,部分与免疫有关,治疗尚有效。因此,神经内科的病,诊断很重要。且看下面病例。

患者女性,54岁,因“四肢麻木、无力30年,左侧下肢疼痛18年,加重2年”住院。

现病史:患者于30年(24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足底麻木,25年(29岁)前患者左侧下肢麻木从足底扩展到左膝关节处,并自觉上楼梯困难,走路有踩棉花感。18年(37岁)前麻木扩展到四肢,并出现四肢无力,伴左侧下肢阵发性疼痛,口服止疼药疼痛可减轻。10年前患者骶尾部出现褥疮,经治疗好转。3年前骶尾部褥疮复发。2年前患者四肢麻木及左下肢疼痛加重,双下肢为著,因而不能下地走路。

既往史:8年前因双眼白内障手术;4年前牙齿逐个脱落,目前全部为假牙。无高血压、糖尿病史,否认外伤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无肝炎、结核病史,曾有2次输血史,医院考虑重度慢性贫血,为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查体:血压/70mmHg,心率87次/分,血氧97%,身体消瘦,营养状况差,轮椅进入病房。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律齐,未见明显杂音。舟状腹,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骶尾部可见约5cm*4cm*1.5cm褥疮,周边为白色较硬组织,疮口深,右足第三趾破溃化脓,右侧大腿根部及足踝可见结痂。神经系统查体:神志清楚,言语流利,高级皮层功能基本正常,颅神经未见明显异常。四肢皮肤发凉,双手指如图示,四肢肌肉均匀消瘦,双下肢为著,四肢肌张力低,双手平举可见姿势性震颤,四肢肌力4+级,双侧肢体腱反射消失,四肢针刺觉均减退,双侧膝关节以下音叉震动觉消失,肛门及会阴部皮肤感觉缺失。双侧掌颌反射、Hoffmann征阴性,双侧巴氏征未引出。颈软,脑膜刺激征阴性。可勉强走路,但摇晃不稳,闭目难立征阳性。

辅助检查:

腰MRI:L5-S1椎间隙狭窄,L5-S1间盘变性,L4-S1各间盘膨出。

肌电图:上、下肢周围神经源性损害见下图。

患者中年女性,30年病史,临床表现为四肢麻木、疼痛伴无力,查体示深浅感觉障碍,腱反射消失,病理征阴性,故诊断为周围神经病。肌电图证实了周围神经源性损害,并以感觉为著,轴索变性为主。此种表现的周围神经病,病因多以代谢性、中毒性为多,当然免疫性,包括副肿瘤性、副蛋白性和遗传性也要考虑;另外,患者起病不对称,疼痛症状较突出,血管炎性周围神经病也需要排除。

于是进一步完善检查,结果如下:

血常规:网织红细胞1.3%,白细胞6.26×10E9/L,红细胞2.74×10E12/L↓,血红蛋白56g/L,红细胞压积18.5%↓,红细胞平均体积67.4fl↓,平均血红蛋白量20.5pg↓,平均血红蛋白浓度g/L↓,血小板绝对值×10E9/L↑;尿常规:正常;

生化全项:碱性磷酸酶.1U/L↑,γ-谷氨酰转肽酶.3U/L↑,总蛋白69.1g/L,白蛋白29.9g/L↓,球蛋白39.2g/l↑,白蛋白/球蛋白0.8↓,总胆红素1.9umol/L↓,葡萄糖4.17mmol/L,尿素氮10.1mmol/L↑,血肌酐94.8umol/L↑,总胆固醇2.44mmol/L↓,高密度脂蛋白0.74mmol/L↓,低密度脂蛋白1.15mmol/L↓,载脂蛋白-A10.89g/L↓,载脂蛋白-B0.57g/L↓,血清同型半胱氨酸14.4umol/L,钙2.15mmol/L↓;

传染病系列:正常;凝血系列:纤维蛋白原6.16g/L↑,余正常;D-二聚体定量0.4μg/mL;糖化血红蛋白5.7%;B型钠酸肽(BNP)55pg/ml。

甲状腺功能及抗体:正常;抗链“O”:13.2IU/ml,类风湿因子21.8IU/ml↑,C反应蛋白42.19mg/L↑,血沉mm/60min↑;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阴性;免疫固定电泳:未见M蛋白。

血液系统:转铁蛋白.3mg/dL↓,血清铁4.2umol/L↓,总铁结合力34umol/L↓,铁蛋白ng/mL↑。

副肿瘤相关抗体:抗-PNMA2、抗-Ri、抗-Amphiphysin、抗-Hu、抗-Yo、抗-CV2均阴性;

肿瘤标记物:血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71.46↑,鳞状上皮细胞癌相关抗原3.55↑,甲胎蛋白3.83ng/mL,癌胚抗原0.94ng/mL,绒毛膜促性腺激素B0.mIU/mL,肿瘤抗原19-94.43U/mL,肿瘤抗原.39U/mL,肿瘤抗原15-37.29U/mL,糖类抗原72-41.2U/mL,非小细胞肺癌相关抗原21-13.34ng/m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8.86ng/mL。

医院毒物筛查:1.在送检血清中,汞1.5ng/ml,铅17.0ng/ml,鉈0.02ng/ml,镉0.1ng/ml,砷14.1ng/ml,铬48.0ng/ml。2.在送检血液、尿液中没有检测到农药、鼠药、滥用药物及其它毒物;

超声心动图:三尖瓣少量反流左室舒张功能减低;腹部超声:肝、胆、胰、脾、双肾未见明显异常;双下肢静脉彩超:双下肢深静脉血流未见明显异常;双下肢动脉彩超:双下肢动脉血流未见明显异常;甲状腺彩超:甲状腺右叶实性结节(近峡部),TI-RADS3类;甲状腺右叶囊实性结节,TI-RADS2类。

体感诱发电位结果:

上述检查结果提示患者存在严重的营养不良,重度缺铁性小细胞性贫血,炎性指标有异常,体感诱发电位证实了患者存在上下肢深感觉障碍。另外,患者虽有数项肿瘤标记物轻度升高,但副肿瘤抗体阴性,经筛查也尚未发现明确的肿瘤证据。检查结果已排除副蛋白血症和重金属中毒;患者亦未服用特殊药物,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正常,排除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当然,肌酐及尿素氮仅轻度升高,亦不考虑尿毒症周围神经病。目前尚无遗传性周围神经病的证据。

目前的检查结果也许只能考虑免疫性或炎性周围神经病啦!

最后,免疫全套的结果让我们恍然大悟!

免疫全套:抗核抗体核颗粒型1:0,抗核抗体胞浆颗粒型1:,抗SS-A抗体↑:强阳性(+++),增殖细胞核抗原抗体↑:阳性(++),RO-52↑:强阳性(+++)。

难道是干燥综合征?

再次详细询问病史,患者既往确实有口干、眼干病史;近4年来所有牙齿逐个逐渐变黑,继而小片脱落,最终只留残根,最后不得不安装假牙,故考虑为“猖獗龋”。

然后请眼科会诊行吸墨试验:双眼0mm/5分,考虑干眼症。因身体状况欠佳,未进行唇腺活检及腮腺导管造影。

最终患者诊断为:感觉神经元病—干燥综合征所致,一元论足可以解释所有的问题。请风湿免疫科会诊,同意干燥综合征诊断,建议羟氯奎治疗,0.2g/日,不建议应用激素(非活动期)。至于血沉、C反应蛋白高,考虑与褥疮感染有关,患者住院期间出现发热,应用抗生素后很快消退。

所谓感觉神经元病(sensoryneurondiseases,SND),是以选择性侵犯背根神经节为特征的一种非长度依赖性周围神经病。该病多于中年起病,起初多为非对称性分布,通常上肢先受累,肢体远近端均可累及,症状表现主要与受累的神经纤维有关,大的有髓鞘纤维(位置觉和振动觉)受累,可导致步态共济失调,本体感觉缺失,腱反射消失,有的可出现假性手足徐动;小纤维受损多表现为疼痛,烧灼感,触摸痛和感觉过敏。病变若累及自主神经系统(节后神经纤维损伤),表现为强直性瞳孔,体位性低血压,胃肠道症状和性功能障碍等。SND有时也可累及脑神经,肌力一般不受影响。SND不同于感觉神经病,后者多为轴索变性,为长度依赖性,下肢先受累,远端症状重。

背根神经节为假单极神经元,发生病变时可累及其周围支和中央支,因此其轴索损害自近端向远端进展。

该患者起病时症状不对称,呈多灶性,以四肢麻木疼痛和深感觉性共济失调为主要表现,提示大小纤维均受累。患者虽有肌无力表现,但查体时显示肌无力并不明显,可能与贫血,身体虚弱有关。体感诱发电位示上下肢外周段深感觉传导通路障碍,提示背根神经节周围支中的较粗有髓鞘纤维受累,而中枢段障碍不除外,则提示背根神经节中央支的薄楔束亦可能受损,因此定位考虑为感觉神经元病变。遗憾的是,患者未行颈胸核磁,因此后索是否存在异常尚不明确。

感觉神经元病的病因较复杂,可由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药物、遗传性疾病等引起(见下表)。大约有50%的感觉神经元病病因不清,称为特发性SND。

感觉神经元的诊断目前多依据年Camdessanche等制定的标准,该诊断标准纳入了临床症状、神经电生理检查及颈椎MRI检查结果,更加符合临床实践的要求,具有较高的临床可行性,经验证其灵敏度为90.3%,特异度为85.2%。

感觉神经元病可能是危及生命的肿瘤引起的,也可能是潜在可治疗的疾病如免疫介导的疾病所致,因而所有的感觉神经元病均应筛查自身免疫性疾病。令人痛惜的是,该患者虽然最终查明为干燥综合征所致,但因病程太久,已错过治疗最佳时机,目前也只能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主要参考文献:

1.  SghirlanzoniA,PareysonD,LauriaG.Sensoryneurondiseases.LancetNeurol,,4:-

2.  卢如意,章殷希,丁美萍.感觉神经元病的临床诊治研究进展.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3(2):-

王新高

喜欢就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cvwkh.com/jcff/98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