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症概述
尿失禁是指尿液不受控制,自动经尿道流出的现象。此病多由脑、脊髓或周围神经病变引起,多见于脑血管病、脑炎、脑外伤、癫痫发作、脊髓病变等。正常人尿道括约肌有一定张力,逼尿肌处于松弛状态,使尿液积存在膀胱内。当排尿时,经过一系列的反射活动使逼尿肌收缩,括约肌松弛,尿液排出。此病临床多见于老年人或肥胖中年经产妇女及绝经妇女。尿失禁可分为压力性尿失禁、紧迫性尿失禁、反射性尿失禁、充溢性尿失禁和功能性尿失禁五种类型。轻者仅在大笑、高声、喷嚏、咳嗽等腹内压突然增加时出现尿失禁;重者在直立或行走时即有尿失禁。本病相当于中医学的“小便数”、“尿频”范畴,又称“失溲”。多责之于脾肾亏虚、固摄失常。
2病理阐述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主要是肾气不足,不能约束小便,如《素问·宣明五气篇》云:“膀胱不利为癃。”《灵枢·九针论》云:“不约为遗溺。”《诸病源候论·小便不禁候》云:“小便不禁者肾气虚,肾主水,其气下通于阴。肾虚下焦寒冷,不能温制水液,故小便不禁也。”可见其病位虽在膀胱,病机责之于肾阳亏虚、失于固涩。此外,也有膀胱气化失司,小便不利,致淋沥不尽而成本病,或病后体弱,肺脾气虚,不能摄制小便,从而导致尿失禁。
现代医学认为,尿道括约肌平时呈收缩状态,维持一定的尿道压力,以阻止膀胱内尿液滴出。排尿时通过逼尿肌的松弛,在协调共济功能的作用下完成排尿动作。一旦因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如尿道上裂、膀胱外翻、输尿管口异位、尿道阻力降低、括约肌松弛或损伤等影响正常排尿时,即可导致尿不自主排出。
3临床表现
由于此病发病原因及病变部位不同,其临床表现也不相同,如肾气不足型表现为小便淋沥不断,伴畏寒肢冷,体弱神倦,头晕耳鸣,腰酸膝软,舌质淡,脉沉弱;肺脾气虚型表现为尿意频数,但尿量不多,滴沥不爽,小腹时有坠胀之感,舌质淡红,脉虚软。
4灸治案例
1.灸气海关元穴治疗中风后尿失禁临床观察孙毓张志刚赵素杰针灸临床杂志,21(2):51
治疗方法:病人取平卧位,暴露下腹部,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施灸的气海、关元穴上,距离皮肤1.5~3cm进行重灸,灸至皮肤稍有红晕,以不引起灼痛为度,病人自觉有温热感,一般每穴灸10~20分钟,每天2次。局部知觉减退患者,通过医生手指的触觉来测知患者局部受热程度以随时调节施灸距离,掌握施灸时间,防止烫伤。灸疗如同针刺一样,也有得气的现象,在一般情况下,施行温热灸法只在局部有温热感,集中1穴连续较长时间的施灸,以出现温热感向下、上传导为佳。在施灸过程中,一定要谨慎小心,防止艾条灰尘脱落,引起烧伤。对于局部知觉迟钝的患者,应防止烧伤后化脓感染,若施灸过重,皮肤出现水泡,只要注意不使水泡擦破,即可自然吸收,若水泡较大,可用无菌针头刺破水泡,放出渗出液,再涂以甲紫。另外在进行灸疗操作时,一般让病人仰卧自然,在施灸过程中病人不可随便移动以防烫伤皮肤,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治疗结果:经治疗,痊愈15例,占57.7%;显效7例,占26.9%;好转2例,占7.7%;无效2例,占7.7%。总有效率达92%,治疗次数最少8次,最多28次。
2.应用赵氏雷火灸治疗老年尿失禁30例临床观察马小琳周江海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5(8):
治疗方法:选穴:关元、中极、肾俞、膀胱俞、三阴交。采用重庆赵氏雷火灸研究所监制的灸条,用酒精灯点燃,对准双侧肾俞、膀胱俞旋转灸至皮肤发热、微红,然后再对准关元、中极交替行啄式灸各3分钟左右,继之灸双侧三阴交。(注意及时祛除艾灰,保持红火)1次/日,每次20分钟,每周灸5天,10天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2个疗程。
治疗结果:治疗30例,显效:憋尿时间延长,排尿时排出量增多,基本无滴尿症状,本组共20例;有效:憋尿时间延长30分钟以上,偶有不自主滴尿症状,本组共9例;无效:治疗后憋尿时间。
3.中药盒灸治疗老年尿失禁37例江瑜李琳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1(2):32~33
治疗方法:灸盒用木板自制,体积约为12cm×7cm×6cm,上下无盖,中间离下端约3cm处用金属网隔开,金属网上用以放置药物。金属网眼的大小以能阻止药物及火星下落为宜。药物用益气补肾、活血通络中药,如艾绒15g、黄芪9g、补骨脂12g、金樱子9g、红花6g、苏木9g等。穴位甲组:关元、中极为主穴;乙组:三焦俞、肾俞;丙组:膀胱俞、小肠俞。每次灸20~3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轻型患者用甲组腧穴、重型加用乙、丙组的俞穴,交替使用。将药物适量放于金属网上,点燃后置于俞穴上方,使热力逐渐透入,病人皮肤表面渐红有水气,自觉腹部有温热感(如温度过高,可垫高药盒调节)。临床观察证明疗效与疗程成正比关系,疗程长治愈率高。
治疗结果:37例中有26例坚持治疗2个疗程以上,症状消失,1年以后未见复发;治疗不足2个疗程,尿失禁症状基本消失,仅在腹压骤然增高时,偶有1~2滴小便滴出者共8例;治疗中断者3例。及尿量均无明显改变,本组共1例。
4.隔盐灸法治疗尿频尿失禁33例戴铁成魏宏梅晨健针灸学报,(4):32
治疗方法:取主穴关元,配中极、肾俞、太溪等穴。先在关元穴铺一层大盐粒,然后把艾炷置盐上点燃。每次灸3~5壮,每日1次,7次为l疗程,间休3日。艾炷底径为2厘米,高2.5厘米。也可用艾条对关元穴施以温和灸,以病人感到既发热又舒服为宜,灸20~30分钟。每日1次,7次为l疗程。
治疗结果:痊愈27例,有效6例。
5.改良式隔物灸治疗前列腺癌术后尿失禁的临床观察程丽护理研究,24(3):~
治疗方法:两组常规针刺治疗:取中极、关元、曲池、合谷、内关、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百会为主穴加减,平补平泻,留针15min~30min,每周治疗5次,连续3周。观察组:先用细盐粒填满神阙;后将生姜捣碎取汁,把用姜汁浸湿的棉布平铺于腹部;将艾绒放进圆锥形的艾灸器中,点燃艾绒,在腹部棉布上以任脉的神阙穴为中心进行温灸,以病人能耐受为度,待其全部燃尽,更换艾绒,连续灸30min后用纱布覆盖神阙穴并固定,以防止盐粒流出。同法灸腰部,腰部以膀胱经和督脉为重点,每日1次,连续3周。
治疗结果:观察组:56例患者经治疗,显效39例(69.6%),有效15例(26.8%),无效2例(3.6%),总有效率96.4%;对照组:42例患者经治疗,显效24例(57.1%),有效10例(23.8%)无效8例(19.0%),总有效率81.0%。疗效标准:显效:直立或改变体位时可自主控尿,无漏尿现象;有效:治疗后症状有明显改善,未达到显效标准;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明显改善。
6.隔姜灸治疗尿失禁23例临床体会陆湘峰湖南中医杂志,11(2):51
治疗方法:肾气虚衰型:证见神疲怯寒,腰膝酸软,面色淡白,小便频数而清。淋沥不止,时尿自遗。舌淡苔白,脉迟弱。治宜温肾祛寒,固摄肾气。取穴:主穴配肾俞、百会穴。肺脾气虑型:证见素体气虚,声微气短,神疲乏力,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咳则尿出,滴沥不尽,睡后自遗,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脉弱无力。治宜培元益气,固涩小便。取穴:主穴配肺俞、脾俞。肝肾阴虚型:证见头晕目眩,耳鸣,咽干,腰膝瘫软,胁胀痛,五心烦热,盗汗,尿量不多,遗出之尿味腥臊,尿色较黄,大便干燥。舌红无苔,脉细数。治宜滋补肝肾。取穴:主穴配肾俞、三阴交、太冲穴。针灸治疗:取穴:主穴取关元、气海、命门、膀胱俞、三焦俞。配穴取百会、脾俞,肺俞、肾俞、三阴交、太冲穴。每天选主、配穴各二穴。施灸方法:病人俯卧,用鲜生姜切成约3cm厚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置于施术穴上面,再放宝塔型艾炷点燃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痛时,则换炷再灸,以局部皮肤潮红均热为度,勿令起泡。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治疗期间停服任何药物。
治疗结果:临床治愈17例,占73.9%;好转5例,占21.73%;无效l例,占4.34%,总有效率为95.65%。本组23例中,疗程最长者30次,最短者16次。临床治愈17例中,肾气虚衰型占11例;肺脾气虚型占4例;肝肾阴虚型占2例。疗效标准:临床治愈:排尿功能恢复正常,追访1年未复发者。好转:排尿功能好转,1年之内因排尿偶有污染衣裤的,但续用隔姜灸治疗仍有效者。无效:治疗6次后,症状无改善者。
7.隔姜灸治疗产后尿潴留、尿失禁36例边琼霞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6(5):45
治疗方法:腧穴处方;尿潴留:神阙;尿失禁:肾俞、命门。灸法:取新鲜生姜粗壮者,切成厚约0.3cm薄片,用针刺出多个细孔,陈年艾绒揉成直径约3cm,高约3cm的艾炷。将姜片放在穴位处,置艾炷于姜片上,点燃。尿潴留者灸至有尿意即止:尿失禁者每次每穴灸三壮,局部皮肤潮红为度,不起泡,隔日一灸。
治疗结果:25例产后尿潴留,隔姜灸神阙穴,轻者灸一壮即有尿意,灸止后顺利排尿,重者灸三壮,亦顺利排尿,无一例失败。11例尿失禁,经灸治5~10次后,7例排尿完全恢复正常,腰酸症状消失。4例排尿次数明显减少,尿液基本能自控,但随访时仍有腰酸,疲劳时易出现尿频数。
8.隔盐姜灸神阙穴治疗尿失禁2例冯卫星杨开洋陕西中医,26(9):~
采用隔盐灸、隔姜灸治疗尿失禁2例,其一为外伤后尿失禁,单纯针刺治疗效果不佳后,针刺配合神阙穴隔盐姜灸5壮/日,连用5日。结果灸第2天小便即减至7次,第4天最少只有4次,以后维持在6次/日左右,能够控制且间隔时间延长,不再湿裤。另一患者为术后下肢失用、二便失调1年余,施以神阙穴隔盐灸5壮/日,连用7日安。结果治疗第2天小便即减至12次,第3天7次,第4天最少只有4次,以后维持在6次/日左右,大便也改善,4天1次,较为通畅了。
9.隔药饼灸百会穴治疗中枢性尿失禁40例王迎陈士奎陈序春山东中医杂志,17(11):~
治疗方法:将黄芪、党参、枸杞子、菟丝子、补骨脂、桑螵蛸、艾叶各15g,研细末,加冰片3g,醋调成糊状,制成直径20mm、厚3mm的药饼备用。把药饼放在百会穴上,再将艾炷(每壮重90mg)放在药饼上点燃,每次燃5~7壮以患者头部感暖流贯顶为度。每日治疗1次。对照组取关元、气海、中极、三阴交。针刺后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日1次。2组均以治疗10次为1个疗程,休息1天再行第2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时评定疗效。
治疗结果:治疗组40例,治愈14例,好转2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5%。2组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10.走罐配合艾灸治疗老年性尿失禁简敏李杰中国民间疗法,10(5):29~30
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取俯卧位,充分暴露腰骶部位,走罐路线取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背部的二线,以肾俞至骶部八髎穴为主,志室至臀部秩边穴为辅。艾灸的穴位以命门为主,根据病情亦可配合中极、关元等穴。在走罐部位常规消毒,然后均匀地涂抹按摩乳取3号火罐2只,分别用闷火法把火罐吸附在肾俞穴处,再沿膀胱经推至八髎穴处,徐徐用力,速度可逐渐加快,自上而下,再由下而上,反复推拉6~8遍。可以2个火罐同时进行,也可以一侧走罐结束后再推走另一侧。最后留罐于肾俞穴,保留10分钟起罐。以走罐后皮肤局部出现红晕或稍紫斑为佳,走罐治疗结束后,用自制艾灸器放置在命门穴处内置3cm×7cm的艾炷点燃施灸2~3壮,约30分钟,以使局部皮肤发热、发红为度。对照组辨证选穴,常规针灸法治疗。肾气不足取肾俞、关元、水道、太溪;湿热下注取中极、膀胱俞、阴陵泉、三阴交;脾肺气虚取脾俞、肺俞、足三里、归来;腹部腧穴均斜刺1.2~2寸,要求针感放射至前阴部;背部腧穴均向下斜刺0.5~0.8寸,局部针感为主;远端腧穴直刺1~2.5寸,得气后留针。留针期间,隔10分钟行针1次,行针2~3次后出针。治疗手法以平补平泻为主。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隔日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未愈,可续行下一疗程,但总治疗时间不超过1个月。
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21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治愈6例,有效6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50%。
11.温针灸治疗老年性尿失禁42例王松梅刘克孙健河北中医,25(2):
治疗方法:选穴:百会、中极、关元、气海。令患者仰卧,放松调息,以毫针直刺以上穴位,得气后分别在百会、关元穴针上各插长2cm左右的艾条施灸。艾条下端和皮肤间隔以中间带小孔的硬纸壳,以防灰烬落下烫伤皮肤。30分钟后艾条燃尽,除去灰烬后起针。每日1次,6日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日,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治疗结果:本组42例中,痊愈23例,占54.8%;显效15例,占35.7%;无效4例,占9.5%。总有效率90.5%。
12.针灸配合隔姜灸治疗创伤性顽固性尿失禁40例平淑容陈秀香中国乡村医生,(4):38~39
治疗方法:选穴:分2组。第1组:顶中线、关元、气海、中极、三阴交、太冲、足三里。第2组:肾俞(双)、膀胱俞(双)、次髎(双)、长强、秩边(双)、委阳。2组穴位交替使用,针第1组穴时,患者取仰卧位、穴位常规消毒,顶中线(百会-前顶)沿头皮向前平刺得气后再进针1~1.5寸;关元、气海、中极针尖成45°向下斜刺进针1~1.5寸,使针感达到会阴部,足三里、三阴交、太冲采用直刺进针1~1.5寸,力求针感沿下肢内侧上行。针第2组穴时,患者取俯卧位,肾俞、膀胱俞、次髎、秩边、委阳均直刺得气,长强采用向下15°斜刺,使针感向会阴部放射。诸穴均采用捻转、提插补法,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引针1次,留针过程切厚姜片置关元、气海、中极两旁或肾俞、膀胱俞、秩边两穴之间,再放上锥状纯艾绒,点燃灸之,连灸3~5壮,每日1次,日针1组,10次为1个疗程,隔3日,行下一疗程,治疗期间嘱患者晚餐后限量饮水。
治疗结果:本组40例中,痊愈36例,占90%;好转3例,占7%;无效l例,占3%。总有效率97%。
13.针刺加温和灸治疗尿失禁30例居银菊陕西中医,19(11):
治疗方法:病人取仰卧位或俯卧位,第1组取穴:关元、气海、足三里、太溪。均补法,加温和灸,可用低频脉冲电。第2组取穴:肾俞、三阴交。每日1次,10日为1个疗程,休息3天,再行第2疗程。腹部与背部交替针灸。
治疗结果:经治疗,排尿功能完全恢复正常为痊愈23例;排尿功能明显好转,有时有污染衣裤为好转7例;本组病例全部有效。
14.针刺合并隔盐、隔姜灸治疗尿失禁80例刘艳中医研究,22(5):56~57
治疗方法:取穴:头穴取有效点(百会下0.5寸、左右旁开0.5寸);足穴取运感区;体穴取肾俞、命门、膀胱俞、腰阳关、气海、关元、合谷、三阴交、阴陵泉。操作:头穴:用0.35mm×40mm不锈钢毫针沿皮向后刺入35mm、以次/min的频率快速捻转3min,然后连接WQ-IOD1多用电子穴位测定治疗仪给予电刺激,以患者能忍受为度,连续刺激30min。体穴:用毫针直刺肾俞、命门、膀胱俞,刺入35~50mm。秩边用芒针刺,使针感放射到下腹,以患者感觉到有热感、排尿感为佳;采用提插捻转手法,以补为主;肾俞、命门、膀胱俞以针感向四周放射或向腹内放射为主;中极、气海、关元、归来(针向中极方向)针刺35~50mm,同样采用提插捻转手法,使针感向前阴部放射为宜:针刺三阴交以针感向会阴部传导为佳,每次30min,而后用细盐覆于神阙穴上,上面盖一个有几个小孔的姜片,用枣子大小的艾灶灸之,每次5壮,以皮肤潮红为度。每日治疗1次,15次为1个疗程,周六、日休息。
治疗结果:痊愈45例,显效31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有效率占91.1%。疗效判定标准:痊愈:小便有尿意,并能自行控制,2次排尿间隔2h以上,每次尿量达ml。显效:小便时有尿意,基本上能自行控制,2次排尿间隔在2h,每次尿量不足ml。有效:小便偶有尿意,但有时不能自行控制者。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
15.针刺结合艾箱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22例施萌中国中医科技,18(1):76~77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一般改善脑循环、保护脑功能,控制血压等综合疗法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针刺加艾灸箱治疗。针刺:取穴:头皮针选足运感区;体针选关元、中极、气海、三阴交。令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均选用15寸针灸针。头皮针进针时针体与皮肤呈15°角沿头皮快速进针,待针体进入帽状腱膜下行小幅度高频捻转而得气。体针均直刺进针,采用提插捻转等补泻手法使病人有酸胀感而得气,其中中极和关元穴使针感向下传至会阴部位佳。艾箱灸:针刺得气后将艾灸箱(艾灸箱用普通小板制作,长15cm,宽12cm,高10cm,下不封底,中间离下端约4cm处以铁纱网隔阻,铁纱网眼的大小以能阻止火星下落为宜。将l根艾条分成2节,双侧点燃放入艾箱中,上面加小盖),置于腹部穴位之上,以任脉为中线,使热力逐渐透入,以局部出现灼烫感或舒适感或局部皮肤有均匀汗出为佳(如温度过高,可垫高艾灸箱调节),30分钟后取下艾灸符并起针。每日治疗l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歇3天。对照组:仅用针刺治疗,同治疗组。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效果。
治疗结果:治疗组:22例患者经治疗,痊愈7例(31.8%),显效9例(40.9%)好转4例(18.2%),无效2例(9.1%),总有效率90.9%;对照组:20例患者经治,痊愈2例(10.0%),显效7例(35.0%),好转6例(30.0%),无效5例(25.0%),总有效率75.0%。疗效标准:痊愈:症状消失,小便时有尿感,并完全能自行控制,排尿正常;显效:症状基本消失,小便时有尿感,小便能自控:好转:小便有一定控制能力,失控次数较治疗前减1/3以上: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明显改善,小便仍失禁。
16.艾灸合并针刺治疗中风后尿失禁36例白晓杰陈萍于润平中医外治杂志,20(1):59
治疗方法:艾灸:取穴:一组神阙、关元;二组中脘、气海。两组穴位交替施灸。取艾条点燃后放置灸疗盒中,将灸疗盒放于其中一组穴位上,每组穴位灸20min,1d1次,10次为1疗程。针刺:取穴:中脘、气海、外陵、大巨、足三里,针刺行提插捻转补法,得气后留针30min,1d1次,10次为l疗程。艾灸针刺同时进行,疗程间休息3d~5d,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治疗结果:痊愈20例,占55.55%;有效13例,占36.11%;无效3例,占8.33%。总有效率91.67%。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评分为0;有效:临床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减少50%以上;无效:临床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减少50%以下。
病案举例:梁某某,男,65岁,年3月5日就诊。患者于年2月29日突然昏倒,出现尿失禁。脑CT示:左侧旁中央小叶区梗塞灶。住院后给予相应治疗其他症状不明显,以尿失禁来我科治疗。给予上述方法治疗14次后排尿正常。随访至今无复发。
17.针刺加艾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36例陈理王玲玲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8,24(2):~
治疗方法:治疗组:取穴:百会、四神聪、气海、关元、中极、会阳、次髎。操作:常规皮肤消毒,取28号1.5~2.0寸不锈钢毫针,将针迅速刺入皮下,提插捻转,以酸胀感为得气,气海、关元穴施行温针灸,中极、会阳、次髎穴针感传至阴部,平补平泻,留针30min,每隔10min行针l次,每日l次,10次1个疗程。休息1天后进行下1个疗程,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对照组:口服金匮肾气丸(河南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6g/次,日3次,10d为1疗程,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治疗结果:治疗组:36例患者经治疗,痊愈25例,好转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32例患者经治疗,痊愈3例,好转9例,无效40例,总有效率37.50%,两组治疗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针刺加艾灸治疗明显优于口服中药治疗。疗效判定标准:痊愈:小便时有尿意感,并完全能自行控制;好转:小便基本能自行控制,但偶有失禁;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
18.针刺加艾灸治疗脑卒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观察吴晓毅王欣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34(5):~
治疗方法:患者仰卧位,选取百会、足运感区、气海、关元、中极、阴陵泉,常规皮肤消毒后,运用华佗牌一次性无菌不锈钢针针刺,0.25mm×25~40mm。其中百会、足运感区,用40mm毫计,针体与头皮呈15°角沿头皮快速进针,针体进入帽状腱膜下层指下有吸针感时,快速捻转行针,约次/分,行针约2min;针刺气海、关元、中极时,以针感向会阴部放射为宜,平补平泻,气海、关元并与艾条温灸;太溪、照海、阴陵泉均施以平补平泻手法。留计30min,每隔10min行针l次,l次/d,10次为l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治疗结果:原III级19例经针灸治疗后,I级11例,II级8例;原Ⅳ级16例,治疗后为I级3例,II级9例,III级2例,原Ⅳ级2例。经2个疗程的治疗,35例患者,痊愈14例,显效9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针刺加艾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疗效肯定。疗效判定标准:痊愈:小便时有尿意感,并完全能自行控制:显效:尿失禁程度明显改善,测评提高2度;有效:尿失禁程度有所改善,测评提高l度;无效:尿失禁程度无变化,测评无提高。
19.艾灸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尿失禁60例效果观察及辩证施护李晓静中医临床研究,3(18):
治疗方法:艾灸:选穴:神阙、气海、关元。方法:隔盐灸神阙穴,用干燥的食盐填敷于脐部,于盐上再置一薄姜,姜片中间以针刺数孔,上置艾炷施灸。隔姜灸气海、关元穴,将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cm,厚约0.2~0.3cm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腧穴部位,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每个穴位灸五壮,每日1次,10天1个疗程。针刺:取穴:头穴取头针有效点,足运感区;体穴取气海、关元、中极、水道、阴陵泉、三阴交。方法:头穴,用毫针刺入35mm,捻转3min,给予电刺激。体穴,用毫针直刺35~50mm,采用提插捻转手法,留针30min,每日1次,10天1个疗程。
治疗结果:本组60例中,治愈56例,占93.3%;显效4例,占6.7%;总有效率%。其中治疗5次治愈20例,治疗8次痊愈25例,治疗10次痊愈愈11例,治疗12次后显效4例。
20.艾灸加按摩治疗尿失禁郝素贞王建民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7(3):23
治疗方法:患儿平卧,暴露少腹。取任脉之曲骨、中极、关元、石门、气海5穴(均位于腹正中线脐下至耻骨联合处)。将艾条点燃,沿脐下正中线上下缓慢移动灸烤,约20~30分钟,至皮肤红热为止。同时以左手拇指轮换点按5穴,每日治疗1次。
病案举例:相某,女,9岁。以小便不能控制1年,于年4月20日来诊。诊见患儿形体偏瘦,面色晄白,少腹发凉,纳呆,舌胖淡,苔白,脉弦滑。体检及血、尿常规无异常。患儿曾因本病多方求治,日服六味地黄、金匮肾气、缩泉丸等均无效。每日尿失禁数次,学业中止。笔者以上法治疗1次,小便即能自控,治疗5夭后痊愈,追访2年,未复发。
21.艾灸加耳穴贴压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疗效分析刘萍临床合理用药,2(23):66~67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药物治疗:口服舍尼亭(酒石酸特托罗定片),每次2mg,每天2次。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艾灸加耳穴贴压治疗。2组均10d为l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艾灸治疗:艾灸时患者取平卧位,暴露下腹部,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施灸的气海、关元、百会穴上,距离皮肤3cm进行温和灸,灸至皮肤稍有红晕,以不引起灼痛为度,患者自感有温热感,一般每穴灸10~20min,每天2次。在一般情况下,施行温热灸法只在局部有温热感,集中l穴连续较长时间的施灸,以出现温热感向下、上传导为佳。在施灸过程中,要谨慎小心,防止艾条灰尘脱落,引起烧伤。对于局部知觉迟钝的患者,应防止烧伤后化脓感染;若施灸过重,皮肤出现水泡,应注意不使水泡擦破,可自然吸收。若水泡较大,可用无菌针头刺破水泡,放出渗出液,再涂以0.5%的碘伏消毒。另外在进行灸疗操作时,一般让患者仰卧,在施灸过程中患者不可随便移动,以防烫伤皮肤,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耳穴贴压治疗:取肾、膀胱、尿道、枕、缘中、额、兴奋点等穴,暴露患者耳廓,术者一手持耳廓后上方,另一手持探棒由上而下在选区内找敏感点,用75%乙醇棉签消毒耳廓皮肤,用镊了夹取王不留行籽(或菜籽)粘于0.5cm×0.5cm胶布中间,贴于一侧耳廓穴位上,观察:有无酸、胀、痛等“得气”感,得气后用拇指、食指指腹在穴位上进行按压,每天按压2~3次,每次3~5min,每次按压要有酸、麻、胀、痛、热感,效果才更好。留籽3~4d后更换另一侧耳,两耳交替贴压。耳穴贴压治疗时,耳廓皮肤要严格消毒,预防感染,年老体弱、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按压前后应适当休息。撤籽后,若局部红肿、破溃,应及时消毒处理,严防引起软骨膜炎。
治疗结果:观察组:42例患者经治疗,痊愈25例(59.5%),好转10例(23.8%),无效7例(16.7%),总有效率83.3%;对照组:34例患者经治疗,痊愈7例(20.7%),好转11例(32.4%),无效16例(47.1%),总有效率52.9%。两组的治疗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判定标准:痊愈:小便时有尿意感,并完全能自行控制;好转:小便基本能自行控制,但偶有失禁;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
22.隔盐灸加电针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35例陈礼彬中医外治杂志,20(6):36~37
治疗方法:先进行隔盐灸,再进行电针治疗。隔盐灸神阙穴。令患者仰,暴露脐部。取纯净干燥之细白盐适量,纳入脐中,使与脐平。然后上置艾炷施灸,至患者稍感烫热,即更换艾炷,每次灸6壮。电针治疗:取穴:肾俞、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太溪。操作方法:肾俞直刺进针,运针得气,患者腰骶部有沉重胀痛感为佳;气海、关元穴斜刺向下进针,运针得气,关元穴的针感可向生殖器扩散;足三里进针以针感向上或向下传导为佳;三阴交沿胫骨后缘向上斜刺,太溪直刺,用捻转补法,使针感扩散向上为最佳。肾俞、气海、关元穴接-A治疗仪,通以疏密波,中慢频率,中等刺激,通电20min。其余穴位每5min运针l次。每日治疗1次,治疗7次为l疗程。每l个疗程结束后间隔2d后再继续下一疗程。
治疗结果:35例患者经治疗,痊愈11例(31.43%),有效22例(62.86%),无效2例(5.71%),总有效率94.29%。
23.温针灸为主治疗脊柱裂引起的尿失禁56例封丽华贾进辉吴黎东江苏中医药7,39(5):46~47
治疗方法:主穴:肾俞、膀胱俞、八髎、关元、中极、曲骨;主要配穴:三阴交、太溪、命门、气海;次要配穴为会阳、会阴、长强等。先针腹部及四肢穴位,腹部穴位针感向阴部放射。留针20分钟,给予温针灸;起针后再针背部穴位,留针20分钟。温针灸法取约2.5cm长的艾条置于针柄点燃,以患者有温热感而不烫为度,如感觉烫可在皮肤上衬纸以减轻热度。每日治疗2次,上午治疗时主穴给予电针刺激不加艾灸,下午给予温针灸,连续治疗2~3个月。有效者继续治疗,多数需治疗半年,少数重度患者八髎和会阴穴短时间注射硝酸士的宁0.5ml穴,晚上服用2粒氯酯醒。
治疗结果:痊愈6例,显效4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5.7%。
24.温针灸加TDP照射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疗效观察杨鹏飞中国针灸,24(7):~
治疗方法:治疗组:取穴:百会、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百会穴向前顶穴方向缓缓推进透刺,往返3~4次,病人有沉重胀痛感为好;气海、关元穴斜刺向下进针40~50mm,关元穴的针感可向生殖器扩散;足三里进针50~75mm,针感可向上或向下传导;三阴交沿胫骨后缘向上斜刺,进针40mm,用捻转补法,使针感扩散向上为最佳。气海、关元、足三里穴用温针灸,每根毫针的针柄上装上长2cm的艾条,灸3壮,至小腹有温热感为佳。留针20分钟。在留针的同时,下腹部用TDP照射,以温热感为度。对照组:取穴:同治疗组。针刺方法同治疗组。气海、关元穴进针得气后,接G治疗仪,通以疏密波,中慢频率,中等刺激。通电20分钟,在通电同时下腹部用TDP照射,以温热感为度。2组均隔日治疗1次,治疗10次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结果。
治疗结果:治疗组30例,痊愈9例,好转19例,无效2例,有效率93.3%。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25.温针灸加电针治疗腰骶椎裂尿失禁例洪杰周莅莅王军丽中国针灸,9:
治疗方法:取穴:中极、关元、阴陵泉、肾俞、膀胱俞、上髎。予温针灸加电针治疗,每日1次,30次1个疗程并统计疗效。选50~65mm长、0.38mm粗细的不锈钢毫针,刺入深度40~55mm,使局部麻胀,并向阴部传导,得气后留针;将苏州产温灸用纯艾条切20mm小段,用火点燃下端后,插在针柄上艾段下端距离穴位皮肤30mm左右,每个艾段燃烧10分钟左右,待艾段燃尽后,去除灰烬,施以电针治疗。仰卧位针刺时,电针导线连接中极、关元;伏卧位针刺时,电针导线连接双侧膀胱俞。用上海产G-型电针治疗仪,调疏密波,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且无疼痛为度,留针20分钟后出针。
治疗结果:对提高最大排尿量的疗效观察:显效45例(占37.5%),有效54例(占45.0%),无效21例(占17.5%),总有效率为82.5%。说明以上治疗能提高膀胱贮尿功能,降低膀胱残余尿量和促进膀胱排空。对延长憋尿时间的疗效观察:显效43例(占35.83%),有效60例(占50.00%),无效17例(占14.17%),总有效率为85.83%。说明以上治疗能提高膀胱括约肌的肌力,提高病人控制憋尿的能力。
补充说明灸法能温通经脉,调畅气血使局部血液循环加快,局部组织营养改善,组织再生能力提高,肌肉收缩能力加强,使膀胱气化有权,开合有度,改善局部供血从而改善神经营养和减轻压迫,最终达到治疗目的。
Tel:识别白癜风医院在哪里中医治疗白癜风哪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