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生活中,孩子永远都是家长最为敏感的那条神经,
哪怕孩子只是有点小病小灾,家长都会急得不可开交。
如果说孩子出了什么事,那对于家长来说,
用三个字来形容最为贴切:
天塌了!
父母和孩子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健健康康地长大,
但是,这个家庭,却迎来了他们人生中最为痛苦的一段时光。
年年尾的一天,医院来了一位特殊的患者,
这名患者的年龄仅有4岁,
他的父母焦急的等在手术室的门外,不断的为里面的儿子祈祷着。
医生做手术就在刚刚,他们年仅4岁的儿子被确诊患有恶性肿瘤,
必须通过手术切除,并且不排除摘掉肾脏的可能性。
发病位置隐秘,手术难度极大,医生能否成功完成?
4岁的小朋友是否能够活着从手术台上下来?
这名不幸的小朋友叫做范昱泽,
四岁的范昱泽四个月前,小泽的父母发现孩子最近总是肚子痛,
而且摸肚子的时候能够摸到一处明显的肿块,吓得医院检查。
可正是这一检查,基本上就给自己的孩子宣告了死刑。
检查报告显示,小泽患上了十分危险的神经母细胞瘤,并且已经扩散转移到了骨髓,
基本上能够救治的希望已经变得十分渺茫。
范昱泽的诊断书神经母细胞瘤是一种婴儿身上最为常见的肿瘤,主要由于身上多个部位未成熟的神经细胞癌变导致,最常起源于肾上腺。
发病率不高,但存活率只有不到30%,
这是因为神经母细胞瘤的发病部位比较隐蔽,只要确诊基本上就已经到了晚期。
肿瘤已转移面对如此难以医治的肿瘤,医生们仔细研究了小泽的病情,
多次检查和商讨,结果都统一的指向了切除肿瘤,
这是唯一能够救治小泽的办法了。
但通过小泽的检查结果来看,他腹腔内的肿块十分的大,
甚至将腹腔内的静脉和动脉都包裹住了,
在这种情况下,想要通过一次手术就完全清除是绝对不可能的。
范昱泽的诊断图像为了接下来的肿瘤切除手术,医生为小泽进行了化疗,
等到肿瘤侵犯旁边血管和内脏的程度小一些之后,再通过手术切除肿瘤。
4岁,本该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年纪,
可小泽却要忍受化疗带来的痛苦,并且还要被小小的病房所禁锢,
这让小泽父母的内心感到十分的无助,
他们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孩子变成现在这幅模样。
虚弱的范昱泽但为了孩子能够早日康复,父亲范红胜最终说服了自己,
让小泽接受化疗,
可即使是这样,只要一想到儿子得了如此重病,向来很坚强的范红胜会瞬间破防,
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
“爸爸,你为什么哭呀?”
看着儿子稚嫩的脸庞,他的泪水流得更多了。
范红胜的内心想法为了让儿子的营养能够跟上,范洪胜在儿子的化疗期间,
每天都会煮一份热腾腾的红枣汤,
尽管小泽早已喝腻了这个味道,但每天的红枣汤必须要喝完。
在范红胜看来,红枣汤可以补血,能够帮助小泽在化疗之后恢复体力,
好为接下来的手术做准备。
范昱泽喝红枣汤为了这场手术,小泽已经做了长达四个月的化疗,
在此期间,小泽从来没有离开过病房,
离开这里,成为了现在小泽最大的奢望。
但是由于化疗会导致他免疫力降低,他只能呆在病房中与外界的细菌隔离开,
同时,病房也困住了他年仅4岁的活泼与纯真。
活泼的范昱泽终于等到了手术的前一天,如果这次手术成功,
那么小泽距离外面的世界就更近了一步。
这一晚,小泽像往常一样早早就睡着了,
可是他的母亲却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毕竟自己的儿子明天就要上“战场”了,
谁也不知道结果会是怎样。
范昱泽的病床第二天,太阳如约升起,
早上六点钟,范洪胜就来到了病房陪着自己的儿子,
在他的心里,好像过了今天,就再也见不到小泽了一样。
“一会儿你就要进手术室了,怕不怕呀?”
“有点怕,爸爸你在旁边看着我好不好?”
“爸爸会一直在门外等着你的,绝对不会离开半步的。”
范红胜来到病房终于等到了医生的查房,
这是手术前医生和家属的最后一次沟通了。
医生详细地说明了手术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这是一个大手术,整场手术的过程比较长,很有可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
比如说大出血,孩子很快就会在手术台上没了。”
“那做完手术后,复发的概率有多大呢?”
“可能高达70%往上了。”
医生和范红胜沟通血管断裂,摘除肾脏,复发率高,
种种可能都意味着这将是一台超高难度的手术。
范红胜夫妻也都心里很清楚,只要上面的意外出现一个,
自己的儿子将会永远地离开自己,
但是,为了赌这仅存的希望,他们还是在手术通知书上签了字。
范红胜签字回到病房,小泽直接抱住了妈妈,希望妈妈能够陪着自己。
想来也是,小泽才4岁,正是离不开家长的年龄,
面对害怕的儿子,妈妈第一次对儿子撒了谎:
“这只是一个小检查,等你病好了,想吃什么妈妈都给你买。”
“那你把这个贴上去,看见这个我就会像妈妈一样勇敢了。”
上午9点54分,小泽被医生推进了手术室,肿瘤切除手术终于正式开始,
当医生第一次看到小泽腹内的情况时,
才发现自己还是小看了神经母细胞瘤的恐怖。
范昱泽腹内情况肿瘤已经把左侧肾脏动脉,右侧肠系膜上动脉和脾脏的动脉静脉完全包围,
想要在这样的情况下动刀,难度和风险可想而知。
手术室外,小泽的妈妈只是在静静地趴着,但她微红的眼眶出卖了自己内心的不安,
而范洪胜则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上面“范昱泽”、“术中”等字眼,
让他感觉如坐针毡,他不知道儿子在里面是什么情况,
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静静地等待。
范昱泽手术中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范洪胜夫妇依旧在焦急地等待着,
不安的心情充斥在他们的内心。
此时,手术室内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小泽的病情比预想的复杂得多,
“怎么办?”
所有人的脑子里都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要不要去跟家属沟通一下,这个手术如果要继续进行,
除了肾脏以外,脾脏也要一起拿掉,现在肿瘤已经发展到四期了,
这个手术做下去意义不是很大。”
医生术中沟通肿瘤四期,顾名思义肿瘤已经发展到了第四个阶段,
它不只是我们常说的癌症晚期,现在的肿瘤已经进行了远处转移,
一般情况下,4期肿瘤是不允许手术的,
只能通过化疗来缓解症状。
此时的小泽的身体内,脾脏的血管,肾脏的血管和主动脉血管,
都已经被肿瘤包围,想要在这样的状态下进行手术,
小泽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麻醉的范昱泽经过医生的反复讨论与研究,
小泽的肿瘤切除手术,最终被无奈终止,
只是截取下来一部分肿瘤留着做化验,明确小泽的病理情况。
“现在的情况是这样,患者体内的肿瘤已经发展到了第四期,
体内的多个脏器都已经被肿瘤包围,如果说冒险给患者做手术,
随时都有可能要了他的命。”
听到医生的回答,范昱泽的父母彻底崩溃了,
范红胜夫妻崩溃小泽为了这台手术已经承受了长达四个月的化疗,
甚至父亲范洪胜都已经做好了儿子被摘除一个肾的事实,
但现实却依旧狠狠地给了他们一次痛击。
但由于现实情况已经超越了允许手术的底线,医生必须要为患者负责,
这台手术坚决不能进行下去了。
手术终止终止手术的第二天,小泽离开了重症监护室,回到了普通病房,
对于患者而言,出现这样的情况只有两种可能,
第一,就是手术很成功,不需要重症监护室的照顾了,
第二,就是已经基本上失去了被重症监护室照顾的必要,
很显然,小泽的情况属于第二种。
范昱泽到普通病房但此时的小泽,并不知道自己的手术是否成功,
只知道自己又可以天天让爸爸妈妈们陪着自己,
一家人的生活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切都回到了最初的样子。
对于父亲来说,恢复身体是儿子接下来最重要的事情,
因为他知道,如果想要面对第二次的手术,
儿子必须要有一个足够好的体质。
一家人陪着范昱泽这段时间里,小泽一家经历了期待与迷茫,
但是为了小泽的健康,他的父母始终选择和医生站在一起。
年,在新年的第二天,小泽在父母的陪同下出院了,
但是他的治疗还远远没有结束,
他将会在一周以后,重新回到这里进行化疗,
等待第二次手术的机会。
这是小泽住院的半年以来,第一次回到了自己的家,也是他第一次离开住院大楼。
范昱泽出院一周后,小泽新的化疗疗程即将开始,
医院,等待医生的到来。
同时,范洪胜也更新了他的动态,
只有一张照片和短短的六个字:
全部武装出发。
范红胜的动态尽管现代医学已经足够发达,给予了人类能够挑战病魔的力量,
但是,依然有很多疾病让我们手足无措。
所以,为了能够不让病魔得逞,我们需要让自己的身体保持健康,
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爱惜自己的生命,
才能好好的陪伴在亲人的身旁,去拥抱这美好的世界。
希望范昱泽小朋友能够早日康复,早些回到正常的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