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腰龙”这个名字大家可能都听到过,这个是带状疱疹的俗称,它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virus,VZV)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初次感染一般是在儿童时期,引起水痘。由于病毒具有亲神经性,感染后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当抵抗力低下或劳累、感染、感冒时,病毒可再次趁虚复制,并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强烈的炎症。
血清学研究显示,超过95%的人群VZV抗体阳性,这就意味着95%以上的人们体内都可能有VZV的存在,都是带状疱疹的潜在得病人群。且人的一生中得带状疱疹的概率高达30%以上。
带状疱疹的4个典型症状表现:
1.常先有轻度的前驱症状:发热,乏力,全身不适,食欲不振,局部淋巴结肿痛,以及患处皮肤灼热,感觉过敏或神经痛等。
2.典型的表现是:带状的疱疹(病如其名),皮损按照神经支配区域分布,因为皮神经是单侧支配,因此多呈单侧性,不会超过躯体中线(还挺讲规矩)。一般最常见的是胸部,其次是头面部,然后是腰部、骶部。
3.神经痛:除了皮损外,用1个字来描述带状疱疹就是「疼」,用2个字描述就是「很疼」,用3个字描述当然是「非常无敌巨疼」,是那种不能触摸的疼痛。由于病毒对感觉神经根的破坏,多数带状疱疹患者会有皮肤感觉异常和疼痛。
4.不典型表现:也有那种特殊的个例,如疼痛不明显、无疹性带状疱疹、及其罕见的双侧带状疱疹等等。这种不典型的带状疱疹就需要检查来鉴别啦。
带状疱疹的预防
提高50岁及以上易感人群的抵抗力是重要的基础预防措施,是由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neuralgia,PHN)真的是一个很恐怖的事情!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中指出:60岁以上带状疱疹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65%,70岁以上带状疱疹患者发生率为75%,而年轻的带状疱疹患者发生几率很低。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角度来说,年轻的时候得了带状疱疹倒不是什么坏事,毕竟不会治疗以后还在疼。
预防措施:
最有效的一个方法就是打带状疱疹疫苗,适用于50岁以上免疫功能正常人群,没有接种疫苗人群带状疱疹发生率为9.1%/人年,而用了疫苗后发生率降至0.3%/人年,带状疱疹疫苗成功地预防了98%的带状疱疹发生,可显著降低带状疱疹疾病负担,但有效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
其次就是提高自己的抵抗力,可以进行适当的户外锻炼,如快走、跳广场舞、打太极等。
参考文献:[1]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共识编写专家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2(3):-.[2]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带状疱疹专家共识工作组.带状疱疹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皮肤科杂志,,51(6):-.DOI:10./cma.j.issn.-0..06..[3]王官清,李晓霞.带状疱疹的临床流行病学及预防[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32(11):-.DOI:10./j.cjdv.1-.01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