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小伙伴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时不时会遇到一些脊髓损伤的病人,他们有的排尿困难,有的尿失禁,这些排尿障碍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以及生活信心,为了让大家更进一步了解这神经损伤后的膀胱治疗,我们接下来,就一起聊聊今天的主题——脊髓损伤后患者泌尿系管理
要了解一个疾病,先来复习它的基础解剖吧!
一、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由双侧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括约肌和尿道组成;
泌尿系统分为上尿路+下尿路;
其功能:
①肾:生成尿液
②输尿管:输送尿液
③膀胱:储存尿液
④括约肌:控制尿液排出
⑤尿道:排出尿液
如下图
膀胱
成人膀胱容量为--ml
尿液从肾脏流出,经输尿管汇集到膀胱。
储尿和排尿控制的外周结构主要由膀胱逼尿肌和括约肌组成。括约肌又分为功能性内括约肌和解剖学外括约肌。
了解了它的基本构造后,我们一起看看
支配它的神经
二、生理基础
T11-L2:交感神经中枢
胸腰骶段交感神经中枢。兴奋时逼尿肌松弛,内括约肌收缩(储尿)。
S2-4:副交感中枢
骶髓逼尿肌中枢。兴奋时逼尿肌收缩。
S2-4:骶髓阴部神经中枢
尿道外括约肌的初级控制中枢。控制尿道外括约肌和盆底肌等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
整个尿液的储存与排空过程需通过神经来控制,若相关神经损伤可导致排尿与储尿功能障碍;尿液从肾开始,经过输尿管到达膀胱,当膀胱充盈时,大脑在排尿前传送信号告诉膀胱颈括约肌收缩,当尿液流进膀胱时,大脑会通过神经向膀胱壁肌肉发送信号,到达厕所后,大脑传送信号使括约肌放松,膀胱肌肉收缩,使膀胱排空尿液。
说了这么深奥的东东,那什么是神经源性膀胱呢?
三、神经源性膀胱
1
定义
当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导致神经功能异常,引起膀胱的储存和/或排空机制发生障碍时,即发生神经源性膀胱。
2
常见原因
★中枢神经系统因素:脑血管意外、脊髓病变、椎间盘疾病、椎管狭窄等;
★感染性因素: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等;
★医源性因素:脊柱手术、根治性盆腔手术等;
3
主要表现
★尿潴留—频繁去厕所,尿意急迫但尿不出(尿细流、下腹胀痛)。
★尿失禁—突然急迫有去厕所的冲动、夜尿症,不自觉地漏尿(打喷嚏、咳嗽、大笑或锻炼时)
★尿潴留+尿失禁
4
神经源性膀胱危害
常并发泌尿系反复感染、尿路结石、肾积水以致肾功能衰。
神经源性膀胱引起的并发症:
★泌尿系感染增加,43天感染率达%。
★泌尿系结石增加,2年后膀胱结石发生率超过6.6%。
★上尿路损害,10年肾积水和肾萎缩超过10%。
搞清楚了神经源性膀胱的定义、解剖及危害,接下来到了大家最关心的具体治疗啦!
四、治疗
早期
脊髓损伤后1-2周内多采用留置导尿的方法,
不必定期夹闭导尿管,特别是当膀胱功能不稳定、大量输液、尿道损伤、手术等情况,建议以留置导尿为主;采取经尿道或耻骨上留置导尿等方式,不必定期夹闭导尿管;预防膀胱过度储尿和感染;保持尿道口或穿刺口干燥及引流通路的密闭性,以免带入外界病菌。
恢复期
★尽早拔除留置导尿管;
★评估逼尿肌和括约肌功能,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及早采取膀胱再训练、间歇导尿等方法,促进患者达到预期的康复目标。
间歇导尿术
清洁导尿术
早期进行间歇导尿是膀胱训练的一种重要方式,被国际尿控协会推荐为协助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空膀胱最安全的首选措施,是协助膀胱排空的“金标准”,膀胱间歇性充盈与排空,有助于膀胱反射的恢复。
间歇性导尿术适用于神经源性或非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引起的膀胱逼尿肌活动性低下或收缩力减弱的患者、或膀胱逼尿肌过度活动被控制后存在排空障碍的患者、部分膀胱梗阻和膀胱排空不完全患者的治疗以及诊断性检查。
间歇导尿包括无菌间歇导尿和清洁间歇导尿。虽然无菌间歇导尿更有助于减少泌尿系感染和菌尿的发生,但清洁间歇导尿的普及有着它的两个重要的临床意义,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①是对那些排空障碍的病人来说解决了尿液安全排出的问题,有效地保护了肾功能。
②是只有清洁间歇导尿,病人不需要消毒操作,也不需要消毒尿管,这样病人才可能自己真正掌握和随时随地进行导尿,才能自己护理自己,为回归社会创造条件。
清洁导尿的适应症:脊髓损伤病情稳定可以接受适当限制入量,自愿接受间歇性导尿并能合作的患者。
①完全不能排尿
②不能完全排空尿,残余尿大于ml
③尿失禁
清洁导尿定义:在清洁条件下,定时将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规律排空尿液的方法。清洁的定义是所用的导尿物品清洁干净,会阴部及尿道口用清水清洗干净,无需消毒,插管前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洗净双手即可,不需要无菌操作。每4-6小时导尿一次,或据摄入量定。
理想膀胱容量--ml,残余尿少于80--ml时,可停止导尿。
最后我们小编要啰嗦一句哦,行间歇导尿术之前,我们的病人要配合排尿日记和饮水计划,它们分别是评估下尿路功能状况最简单且无创伤的方法及避免短期内大量尿液生成而导致尿液返流。
附录
排
尿
日
记
★定义:按照一定要求对液体摄入量和尿液排出量的记录称为排尿日记,对于膀胱的功能的判断非常有用。
为了排空膀胱,每天需要进行间歇导尿4~6次。
★记录方法:
确保当天的记录时长为连续的24小时(比如当天早上六点持续到第二天早上六点);
记录总时长一般为3天;
请尽量保证排尿日记的准确性,将24小时内的每次液体摄入和排出的尿液都进行记录。
饮水计划:
★定时定量:指导患者每日控制饮水量在1-ml,每小时饮水ml或4小时不超过ml,饮水量包括:饮水(包含果汁、饮料)、粥或粉、输液量等。
★具体饮水方案为:早、中、晚各ml,可在上午10点、下午4点及晚20点饮水ml,晚20点到次日晨6点不再饮水(建议饮水计划尽量配合患者平时的饮水计划,便于患者能配合)。
SCI神经源性膀胱管理是需要我们医护人员、病人及家属共同参与,携手合作的,一个都不能少,管理注意事项繁琐又艰巨,愿广大病友重视治疗,促病情恢复。
好啦,以上是我们的归纳小知识点
后续将继续会推出相关文章
请小伙伴们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