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神经递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可能是激素分子B、可能是气体分子C、可能是氨基酸分子D、都是蛋白质分子正确答案D
解析解:A、神经递质可能是激素分子,如肾上腺素,A正确;
B、神经递质可能是气体分子,如一氧化氮,B正确;C、神经递质可能是氨基酸分子,如谷氨酸、甘氨酸,C正确;D、神经递质一般不是蛋白质,D错误。故选:D。2、下列关于人体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通过反射,神经系统能感受病原体的入侵B、淋巴因子和溶菌酶都只能由淋巴细胞产生C、抗体必须借助体液的运输才能发挥作用,属于体液调节D、激素随体液运输到全身各组织,但只对特定的靶细胞发挥作用正确答案D
解析解:A、只有免疫系统才能感受病原体的侵入并启动免疫反应,A错误;
B、溶菌酶可以由多种组织细胞产生,B错误;C、抗体借助体液的运输发挥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C错误;D、激素随体液运输到全身,并对特定的靶器官或细胞发挥作用,D正确。故选:D。3、据英国《自然》杂志网站近日报道,美国科学家将人类胚胎干细胞的神经元进行遗传修改并移植入活鼠的大脑内,结果发现这些神经元能向老鼠的神经元发出信号并调控老鼠神经元的活动,最新研究为治疗帕金森氏病等铺平了道路,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5分)
A、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B、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C、人类胚胎干细胞形成神经元的过程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过程D、这些神经元能向老鼠的神经元发出信号,其中的“信号”指电信号正确答案C
解析解:A、突触小体可以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A错误;
B、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B错误;C、胚胎干细胞经过细胞分化形成神经元,而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正确;D、这些神经元能向老鼠的神经元发出信号,其中的“信号”指化学信号,D错误。故选:C。4、A、B两个灵敏电表接在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M、N两点,如图甲所示,由于M和N两点距离较近,电刺激神经纤维上某一点测得两表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若改用一个灵敏电表C接在M、N两点,如图丙所示,在相同位置用相同强度的电刺激,则测得电位变化为( )(5分)
A、B、C、D、正确答案A
解析解:由图甲到图丙的变化是将电极从膜内外改变到只连接膜外,故电流表的变化从甲中只发生2次方向相同的偏转到丙红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故选:A。5、如图为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几种模式图,据图描述正确的是( )(5分)
6、下列关于感受器及其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5分)
A、感受器对不同感觉信息表现出高度的选择性B、视网膜中视锥细胞获取光亮信息并转换成神经冲动C、蝰蛇颊窝、人温度感受器以及昆虫触角都属于物理感受器D、感受器的功能是将各种不同的感觉信息转换为神经冲动并产生感觉正确答案A
解析解:A、不同的感受器感受不同的刺激,表现出高度选择性,A正确;
B、哺乳动物光感受器按其形状可分为两类,即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明亮环境中主要是视锥细胞获取光亮信息,光线较暗时主要是视杆细胞获取光亮信息,B错误;C、蝰蛇颊窝、人温度感受器都属于物理感受器,而昆虫触角属于化学感受器,C错误;D、感受器可以把受到的刺激转换成神经冲动,并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感觉,D错误。故选:A。7、据美国中文网7月3日报道,一名中国留学生因吸食“笑气”而引发身体机能多方面紊乱。“笑气”即N20,医疗上曾用作可吸入性麻醉剂,其麻醉机制与位于突触后膜的一种名为“NMDA”的受体的阻断有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5分)
A、神经元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进而与其它神经元形成多个突触B、神经元中的线粒体可以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能量C、吸食“笑气”使人产生愉悦、快乐的感觉属于条件反射D、N2O引起麻醉的原因可能是影响了突触后膜上有关阳离子的内流正确答案C
解析解:A、神经元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进而与其它神经元形成多个突触,A正确;B、突触小泡的运输,需要消耗能量,线粒体是能量的动力车间,线粒体可以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能量,B正确;C、条件反射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吸食“笑气”使人产生愉悦、快乐的感觉不属于条件反射,C错误;D、由题意知吸食“笑气”,神经后神经元可能是持续兴奋,电位不能由动作电位转变成静息电位状态,又知“笑气”与位于突触后膜的一种名为“NMDA”的受体的阻断有关,可以改变离子的通透性,因此N2O引起麻醉的原因可能是影响了突触后膜上钾离子内流,D正确。故选:C。
8、下列分析判断全都错误的一组( )(5分)
①若切断甲图中的c点,则刺激b点后,a点会兴奋,肌肉会收缩
②乙图所示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此时一定为光照强度较弱为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③丙图在不同条件下酶促反应的速率变化曲线,影响AB段酶反应速率的限制因子是底物浓度④丁图若表示人体细胞中四种基本元素占细胞鲜重的百分比,其中b表示氧元素.A、②③B、①②④C、①②D、③④正确答案C
解析解:①若切断甲图中的c点,则刺激b点后,由于神经兴奋传导是双向的,所以a点会兴奋,但肌肉不会收缩,①错误;
②乙图所示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此时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可能是光照强度较弱,也可能是温度,②错误;③丙图在不同条件下酶促反应的速率变化曲线,影响AB段酶反应速率的限制因子是底物浓度,③正确;④丁图若表示人体细胞中四种基本元素占细胞鲜重的百分比,其中b表示氧元素、a表示碳元素,④正确。所以判断全都错误的有①②。故选:C。9、动作电位的产生与细胞膜离子通透性的变化直接相关.细胞膜对离子通透性的高低可以用电导率(g)表示,其相互关系为:电导率大,离子通透性高;电导率小,离子通透性低.下图表示神经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过程中,则细胞膜电位的变化及对Na+和K+的通透性分别是(gNa+、gK+分别表示Na+、K+的电导情况)( )(5分)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正确答案B
解析解:神经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然后向远处传导后又恢复静息电位,如①.动作电位产生是由于Na+内流,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gNa+增大,恢复静息电位后对Na+通透性降低,gNa+减小,如③。
故选:B。10、氨基丁酸(GABA)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的神经递质,在控制疼痛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对此判断正确的是( )(5分)
A、突触后膜只能是下一个神经元树突的膜B、GABA受体实际上也是横跨突触后膜的Cl-通道C、GABA与受体结合后,会导致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D、GABA作为大分子物质是通过胞吐方式分泌出细胞的正确答案B
解析解:A、突触后膜可以是下一个神经元树突的膜或者是细胞体的膜,A错误;
B、由图可知,GABA受体实际上也是横跨突触后膜的Cl-通道,能与GABA特异性结合,B正确;C、GABA与受体结合后,会导致Cl-内流,进而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C错误;D、GABA属于小分子物质,突触前膜释放GABA的过程说明某些小分子物质也可以通过胞吐方式分泌出细胞,D错误。故选:B。11、为研究钙离子在兴奋传递中的作用,科学家在突触前神经元加入钙离子阻断剂,刺激突触前膜后,分别检测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实验结果如图。据此结果可得出的推论是( )(5分)
A、实验组突触前膜电位变化是由突触前钙离子流动引起的B、对照组突触后膜电位变化是钠离子主动转运进入细胞所致C、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需要钙离子D、钙离子阻断剂阻断了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正确答案C
解析解:A、由图可知,实验组中加入了钙离子阻断剂,但突触前膜电位仍发生变化,说明突触前膜电位变化不是由突触前钙离子流动引起的,A错误;
B、突触后膜电位发生变化是由钠离子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大量内流引起的,B错误;C、通过观察对照组的实验结果可知,突触前膜兴奋,释放神经递质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变化,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钙离子大量流动,C正确;D、由实验组结果可知,钙离子阻断剂阻断了突触前膜钙离子的流动,不能阻断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D错误。故选:C简答题()12、如图1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图2、图3分别表示图1虚线框内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1中表示效应器的是______(填字母),表示感受器的是_______(填字母)。(4分)
(2)图3中,表示兴奋部位的是______(填字母),该兴奋状态的形成是Na+内流的结果,其进入膜内的方式是______。(3分)(3)兴奋在图2所示处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4)如图4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5是测得的动作电位变化(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①图4状态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5中的______区段的电位。若该神经纤维接受突触前膜释放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则图4的指针有何变化?_______(向左/向右/不变)。(3分)②图5中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Na+内流引起的是_____区段的变化。(1分)解析解:(1)根据图1中突触结构可以判断A是感受器、B是效应器(由运动神经末稍及它所支配的肌肉组成)。
(2)静息时,钾离子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膜电位,所以图3中的g、i表示未兴奋部位;受到刺激后,钠离子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内,形成内正外负的膜电位,所以h表示兴奋部位。(3)因为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4)①图4测得为静息电位,相当于图5的AB段,若该神经纤维接受突触前膜释放的兴奋性递质,发生一次动作电位,电表会向左偏转。②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Na+内流,引起BC段的变化。故答案为:(1)BA(2)h协助扩散(3)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4)①AB向左②BC13、研究者发现,当水流喷射到海兔(螺类的一种)的喷水管皮肤时会引起鳃肌收缩,导致喷水管和鳃收缩,称为缩鳃反射。当喷水管重复受到温和的喷水刺激时,缩鳃反射的幅度越来越小,即产生习惯化。对已产生习惯化的海兔,用短暂电流刺激其头部皮肤(对海兔为伤害性刺激),再用水流刺激喷水管,结果产生的缩腮反射比只用水流刺激喷水管强烈,即产生去习惯化。相关结构及发生机制如下图。请分析并回答:
(1)图示中参与缩腮反射的神经元至少有____个。(1分)
(2)为研究海兔重复受到温和喷水刺激产生习惯化的原因,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神经元受到适宜刺激时,受刺激部位膜内电位变化是______。表中“?”处应填写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②根据实验结果,推测海兔重复受到温和喷水刺激产生习惯化是由于兴奋在______部位传递减弱或受阻。(2分)(3)研究者通过实验证明去习惯化形成的原因是:当伤害刺激作用于头部皮肤时,神经元L29兴奋并释放_______,再受到喷水刺激后,引起感觉神经元在兴奋时其轴突末稍释放更多的神经递质。据此判断,仅用短暂电流刺激海兔头部的皮肤____(能/不能)产生缩鳃反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4)根据去习惯化形成机制,推测习惯化产生的原因是连续温和喷水刺激导致_______。(2分)解析解:(1)分析题图:参与缩腮反射的神经元至少有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2个神经元参与。
(2)①神经元受到适宜刺激后,受刺激部位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钠离子内流,导致兴奋部位膜内的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表现为内正外负,膜内电位变化是负电位→正电位。连续刺激运动神经元,感觉神经元没有动作电位产生,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②分析表格连续电刺激喷水管皮肤、感觉神经元等部位,感觉神经元动作电位持续产生,运动神经元动作电位逐渐减弱,肌肉收缩程度逐渐减弱,而连续电刺激运动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动作电位持续产生,肌肉一直正常收缩,故海兔重复受到温和喷水刺激产生习惯化是由于兴奋在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之间的突触部位传递减弱或受阻。(3)去习惯化形成的原因是:当伤害刺激作用于头部皮肤时,神经元L29兴奋并释放5-HT,再受到喷水刺激后,引起感觉神经元在兴奋时其轴突末稍释放更多的神经递质。据此判断,仅用短暂电流刺激海兔头部的皮肤不能产生缩鳃反射,理由是此刺激不能引起缩鳃反射的感觉神经元兴奋。(4)根据敏感化形成机制,可推测习惯化产生的原因是连续温和喷水刺激导致感觉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减少,运动神经元动作电位逐渐减弱,肌肉收缩程度逐渐减弱。故答案为:(1)2(2)①负电位→正电位不产生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②感觉神经元与运动神经元之间的突触(或突触)(3)5-HT不能此刺激不能引起缩鳃反射的感觉神经元兴奋(4)感觉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减少14、甜味对动物来说预示能量的存在,研究发现雌激素与甜味感知密切相关。请回答问题。
(1)图1是味觉感受器细胞膜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过程示意图。
由图可知,化合物与味蕾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通过G蛋内激活离子通道,使Na+以_____方式大量内流,膜内电位
_______,产生兴奋,进而传导到_________形成味觉。(6分)(2)为探究雌激素(E2)与甜味感知之间的关系,研究者采用E2对体外培养的味觉感受器细胞(STC-1)进行实验处理,结果如下。
①动物细胞培养液中通常需要添加一定量的_____以防止污染。(2分)
②为验证其受体可在STC-1细胞中表达,研究者提取了细胞中的_______,通过逆转录获得cDNA后进行PCR扩增,并将扩增结果分别与对照组1、对照组2即_______的两组细胞进行比较,结采如图2.据图可知,STC-1细胞可响应E2信号。(4分)③研究者用E2处理STC-1细胞,并用②中方法检测了甜味受体TIR2基因的表达量,结果如图3.由结果可知,E2浓度为________时,对甜味受体基因表达的促进作用最显著。(1分)(3)请据此推测女性在孕期雌激素水平显著升高易发生肥胖的原因及其意义是__________。(4分)解析解:(1)由图可知,化合物与味蕾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通过G蛋内激活离子通道,使Na+以协助扩散方式大量内流,膜内电位由负变正,产生兴奋,进而传导到大脑皮层形成味觉。
(2)①动物细胞培养液中通常需要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以防止污染。②基因表达过程中通过转录会产生RNA,因此为验证其受体可在STC-1细胞中表达,研究者提取了细胞中的总RNA,通过逆转录获得cDNA后进行PCR扩增,并将扩增结果分别与对照组1(未表达雌激素受体)、对照组2(表达雌激素受体)的两组细胞进行比较,结果如图2.据图可知,STC-1细胞可响应E2信号。③研究者用E2处理STC-1细胞,并用②中方法检测了甜味受体TIR2基因的表达量,结果如图3.由结果可知,E2浓度为10nM时,对甜味受体基因表达的促进作用最显著。(3)女性孕期由于雌激素水平显著升高,受体基因表达减弱,对甜味的感知能力明显下降,倾向摄入更多的甜食或更高甜度的食物,容易发生肥胖;从进化和适应的角度看,孕期的上述反应可以为胚胎发育提供更充足的能量。故答案为:(1)协助扩散由负变正(升高)大脑皮层(2)①抗生素②总RNA未表达雌激素受体、表达雌激素受体③10nM(3)女性孕期由于雌激素水平显著升高,受体基因表达减弱,对甜味的感知能力明显下降,倾向摄入更多的甜食或更高甜度的食物,容易发生肥胖;从进化和适应的角度看,孕期的上述反应可以为胚胎发育提供更充足的能量15、人体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通过精巧的调节,与外界不断进行着物质交换、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单选题)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其结构基础是_______。(4分)
A.反射B.反射弧C.神经元D.神经冲动(2)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为神经元,但人体内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一般并不直接相连,相接处存在着微小的间隙,在神经元之间起连接作用的结构叫_______。在该结构内,能穿过间隙,传递信号的是一类被称为______的化学物质。(4分)
A.突触B.突触小泡C.神经递质D.乙酰胆碱(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______(填“单向”或“双向”)传递。(2分)
解析解:(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连接相邻两个神经元的结构是突触,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膨大形成突触小体,与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构成突触。在突触,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释放神经递质,将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将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3)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模,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故答案为:(1)AB(2)AC(3)单向16、击打河蚌水管或刺激河蚌头部,皆会引起其斧足发生收缩反应,这种反应称为缩肌反射。缩肌反射反射弧如图。
(1)组成该反射弧的a称为______。(2分)
(2)刺激河蚌头部产生兴奋,兴奋以___形式沿传入神经进行传导。兴奋传导至突触小体,引起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以______方式释放到d中,经扩散后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_结合,从而引起b兴奋,实现缩肌反射。(3分)(3)在神经-斧足接头处(效应器),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2分)(4)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可提高突触后膜对某些离子的通透性,若促进Na+内流,则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若促进Cl-内流,则引起后一个神经元抑制,为探究乙酰胆碱作用于某种神经元后,引起该神经元兴奋还是抑制,生物兴趣小组利用河蚌一个突触做了如下实验:①将电表接于B神经元细胞膜内、外两侧,此时电表指针的偏转如图所示,这是因为突触后膜处于_____状态,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_,存在电位差,使电表指针向左偏转。(3分)
②在突触间隙注入一定量的乙酰胆碱,观察电表指针偏转方向,若电表指针_____(向左,向右,不)偏转,则说明乙酰胆碱引起该神经元兴奋,若电表指针______________,则说明乙酰胆碱引起该神经元抑制,在做该实验时最好除去轴突中的突触小泡,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解析解:(1)碰触海兔水管或击打海兔头部,皆会引起其鳃发生收缩反应,与水管连的a称为传入神经。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局部电流)形式进行传导。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dc中,扩散至突触后膜并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从而引起b兴奋,实现缩肌反射。(3)由于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在神经-斧足接头处(效应器)的传递是单向的。(4))①将电表接于B神经元细胞膜内、外两侧,此时电表指针的偏转如图2所示,这是因为突触后膜处于静息状态,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存在电位差,使电表指针向左偏转。②在突触间隙注入一定量的乙酰胆碱,观察电表指针偏转方向,若电表指针向右偏转,则说明乙酰胆碱引起该神经元兴奋,若电表指针向左偏转且幅度更大,则说明乙酰胆碱引起该神经元抑制,在做该实验时最好除去轴突中的突触小泡,目的是排除原有神经递质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故答案为:(1)传入神经(2)电信号胞吐特异性受体(3)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4))①静息 内负外正②向右 向左偏转且幅度更大 排除原有神经递质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干扰)17、请结合所学知识及图中有关信息,回答动物神经调节相关的问题:
(1)当坐骨神经a点受到适宜刺激时,细胞膜内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2分)
(2)神经冲动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双向传导,但在动物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总是由神经元的胞体传向______;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只能单向传递的结构是_________.(4分)(3)用蛙的坐骨神经-排肠肌标本做了一个实验(如图甲),探究刺激强度与兴奋强度是何关系,现有两种预测结果,如图乙、丙,据图乙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据图丙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分)(4)科学家进行了实验:将刺激强度逐渐增加,测得了一个神经细胞膜电位的变化规律(如图丁),实验结果符合预测____(乙、丙).(2分)解析解:(1)静息状态下,膜电位为内负外正,受到刺激后,膜电位为内正外负.因此,当坐骨神经a便受到适宜刺激时,细胞膜内的电位变化是由负变正.
(2)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只能单向传递的结构是突触(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突触包括轴突-胞体型和轴突-树突型,因此在动物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总是由神经元的胞体传向轴突(轴突末梢).(3)根据图乙得出的结论是:刺激与兴奋是同时效应,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强度的增强兴奋也随之增强,超出该范围,兴奋强度不再随刺激强度的增强而增强;根据图丙得出的结论是:只有当刺激强度达到一定值时,神经元才开始兴奋,并且兴奋强度不随刺激强度的增强而变化.(4)科学家进行了实验:将刺激强度逐渐增加,测得了一个神经细胞膜电位的变化规律(如图丁),即只有当刺激强度达到一定值时,神经元才开始兴奋,并且兴奋强度不随刺激强度的增强而变化,这与预测丙相符.故答案为:(1)由负变正(2)轴突(轴突末梢)突触(3)刺激与兴奋是同时效应,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强度的增强兴奋也随之增强,超出该范围,兴奋强度不再随刺激强度的增强而增强只有当刺激强度达到一定值时,神经元才开始兴奋,并且兴奋强度不随刺激强度的增强而变化(4)丙18、接触辣椒,往往会产生“热辣辣”或“烫口”的感觉,即把辣椒刺激和热刺激产生的感觉等同起来.在口腔或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中,存在对辣椒素敏感的受体--香草酸受体,它们能被辣椒素或较高温度刺激激活.请分析回答:
(1)吃辣椒后,辣椒素会与______结合,使感受器产生兴奋,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____形式传导.当兴奋传至_____使人产生热痛的感觉,此时如果喝热饮会______(加重,减轻)疼痛.(6分)(2)夏季吃辣味火锅时人们会大汗淋漓同时面部发红,原因是在下丘脑参与下汗腺分泌加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以增加________.(2分)(3)此时人们常釆取的应对措施是吹低温空调和喝大量冷饮,以上过程说明,内环境的稳态是______调节的结果.(2分)解析解:(1)吃辣椒后,辣椒素会与香草酸受体结合,使感受器产生兴奋,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形式传导.当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使人产生热痛的感觉,此时如果喝热饮会加重疼痛.
(2)夏季吃辣味火锅时人们会大汗淋漓同时面部发红,原因是在下丘脑参与下汗腺分泌加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以增加散热.(3)此时人们常釆取的应对措施是吹低温空调和喝大量冷饮,以上过程既有激素参与,又有神经参与,说明内环境的稳态是神经和体液调节的结果.故答案为:(1)香草酸受体局部电流大脑皮层加重(2)散热(3)神经和体液19、海洋的面积占地球面积的百分之七十左右,蕴含非常多的高价值资源,科学家们也将科研方向越来越倾向于海洋资源的研究.
海洋生物实验室对一海洋生物的视神经细胞开展了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将该海洋生物视神经细胞置于正常海水中,给予适宜的光照刺激,膜两侧产生暂时性的动作电位.将该细胞移至低Na+海水中,给予相同的光照刺激,测量出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峰值不变而动作电位的峰值降低,试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4分)(2)实验员观察到突触前膜先出现钙离子内流,之后引发突触小泡的定向移动.现将一种可迅速结合钙离子的药物注入突触小体内,若突触前神经元的动作电位无变化,则说明钙离子不影响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若突触前神经元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钙离子对于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必要的.(2分)解析解:(1)视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此时膜内外的电位为动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若将视神经细胞置于低Na+海水中,因钠离子内流的量减少使动作电位的峰值降低,但静息电位的是钾离子外流引起的不受影响,则与正常海水相比,静息电位值不变,动作电位峰值降低.
(2)由于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释放的,故现将一种可迅速结合钙离子的药物注入突触小体内,若突触前神经元动作电位无变化,则说明钙离子不影响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若突触前神经元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则说钙离子对于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必要的.故答案为:(1)低Na+海水中,因钠离子内流的量减少使动作电位的峰值降低,但静息电位的是钾离子外流引起的不受影响.(2)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减少20、如图表示某一传出神经元与肌细胞之间的突触.
(1)突触是由图中的_____构成的,①中的物质名称为_______,这是一种化学信号物质,肌细胞对该物质的识别功能与肌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有关.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与突触后膜,突触后膜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分布______(“改变”或“不变”).(6分)(2)与突触前膜相对的肌细胞膜形态具有明显特点,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利于递质的作用.(2分)(3)兴奋通过突触的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速度要慢得多,分析兴奋通过突触速度变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约0.5~1毫秒).(2分)(4)神经细胞与肌细胞接触点的递质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肌细胞收缩,乙酰胆碱很快被胆碱酯酶分解,肌细胞恢复舒张状态.美洲箭毒有与乙酰胆碱争夺受体的作用,若美洲箭毒进入人体,其效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解析解:(1)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图中①是突触小体,内含有神经递质;肌细胞膜上含有受体可以识别神经递质;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与突触后膜,会使膜外阴离子进入细胞,所以突触后膜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分布不变.
(2)分析题图可知,与突触前膜相对的肌细胞膜形态特点扩大了突触后膜的面积,有利于递质的作用.(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传到速度较快,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过程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由于递质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过程需要相当的时间,因此兴奋通过突触的速度较慢.(4)美洲箭毒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无法与相应的受体结合,不能引起肌肉的收缩.故答案为:(1)②③④神经递质糖蛋白(或受体)不变(2)扩大了突触后膜的面积(3)递质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4)肌肉无法收缩特别声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