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的外形

脑干brainstem自下而上由延髓、脑桥和中脑3部分组成。位于颅后窝前部,上接间脑,下续脊髓,延髓和脑桥的腹侧邻接颅后窝前部枕骨的斜坡,背面与小脑相连。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围成的室腔为第四脑室。脑干表面附有第III-XII对脑神经根(图18-11)。

脑干的外形

1.脑干的腹侧面

(1)延髓medullaoblongata(图18-13):形似倒置的圆锥体,下端以第1颈神经最上根丝(约平枕.骨大孔处)与脊髓相续,上端借横行的延髓脑桥沟bulbopontinesulus与脑桥为界。延髓下部的外形与脊髓相似,脊髓表面的各条纵行沟、裂向上延续到延髓。腹侧面的正中有前正中裂,其两侧的纵行隆起为锥体pyramid由大脑皮质发出的下行锥体束(主要为皮质脊髓束)纤维构成。在锥体的下端,大部分皮质脊髓束纤维左右交叉,形成发辫状的锥体交叉decussationofpyramid,部分填堵了前正中裂。锥体上部背外侧的卵圆形隆起称橄榄olive,内含下橄榄核。锥体和橄榄之间的前外侧沟中有舌下神经根丝出脑。在橄榄背外侧的后外侧沟内,自上而下依次有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和副神经的根丝附着。

()脑桥pons(图18-13):腹侧面宽阔隆起,称脑桥基底部basilarpartofpons,主要由大量的横行纤维和部分纵行纤维构成,其正中线上的纵行浅沟称基底沟basilarsuleus,容纳基底动脉。基底部向外后逐渐变窄形成小脑中脚middlecerebellarpeduncle,又称脑桥臂brachiumpontis,两者交界处连有三叉神经根(包括粗大的感觉根和位于其前内侧细小的运动根)。脑桥基底部的上缘与中脑的大脑脚相接,下缘以延髓脑桥沟与延髓为界,沟内自中线向外侧依次连有展神经、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根。

在延髓脑桥沟的外侧部,延髓、脑桥和小脑的结合处,临床上称为脑桥小脑三角portoerebellartrigone,前庭蜗神经根恰位于此处。前庭蜗神经纤维瘤时,病人除了有听力障碍和小脑损伤的症状外,肿瘤还可压迫位于附近的面神经、三叉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

(3)中脑midlbrain(图18-13):上界为间脑的视束,下界为脑桥上缘。两侧各有一粗大的纵行柱状隆起,称大脑脚cerebralpeduncle,其浅部主要由大脑皮质发出的下行纤维构成。两侧大脑脚之间的凹陷为脚间窝interpeduncularfossa,窝底称后穿质posteriorperforatedsubstance,有许多血管出入的小孔。动眼神经根连于脚间窝的下部,大脑脚的内侧。

.脑干的背侧面

(1)延髓:延髓背侧面可分为上、下两部,上部形成菱形窝的下半部(图18-14);下部形似脊髓,在后正中沟的两侧各有两个膨大,内侧者为薄束结节graciletubercle.外上者为楔束结节cuneatetubercle,二者与脊髓的薄束、楔束相延续,其深面分别含有薄束核和楔束核,它们是薄束、楔束的终止核。楔束结节外上方的隆起为小脑下脚inferiorcerebellarpeduncle,又称绳状体restiformbody,其内的纤维向后连于小脑。

()脑桥(图18-14):背侧面形成菱形窝的上半部,此处窝的外上界为左右小脑上脚superiorcerellarpeduncle,又称结合臂brachiumconjunetivum。两脚间夹有薄层白质板,称上髓帆,参与构成第四脑室顶。脑桥与中脑的移行部缩窄称菱脑峡。

(3)中脑(图18-14):背侧面为四叠体,由上、下两对圆形的隆起构成,分别称上丘superiorolie-ulus和下丘inferiorclliculus,其深面分别含有上丘灰质和下丘核,是视觉和听觉反射中枢。在上、下丘的外侧,各自向外.上方伸出一条长的隆起,称上丘臂brachiumofsuperiorcolliculus和下丘臂brachiumofinferiorolliculus,分别连于间脑的外侧膝状体和内侧膝状体。在下丘的下方与上髓帆之间有滑车神经根出脑,它是唯一自脑干背侧面出脑的脑神经。

(4)菱形窝rhomboidfossa(图18-14):是延髓上部和脑桥的背侧面,呈菱形,由延髓上部和脑桥内的中央管于后壁中线处向后敞开而形成。因构成第四脑室的底部,又称第四脑室底flooroffourthventricle。此窝的外上界为小脑.上脚,外下界自内下向外上依次为薄束结节、楔束结节和小脑下脚。外上界与外下界的汇合处为菱形窝的外侧角,外侧角与其背侧的小脑之间为第四脑室外侧隐窝lateralrecessoffourthventricle,此隐窝绕小脑下脚转向腹侧。此窝的正中线上有纵贯全长的正中沟mediansulcus,将此窝分为左右对称的两半。自正中沟中部向外至外侧角的数条浅表的横行纤维束,称髓纹striaemedullares,为脑桥和延髓在脑干背面的分界线,将菱形窝分为上、下两部分。

在正中沟的外侧,各有一大致与其平行的纵行界沟sulcuslimitans,将每--半的菱形窝分为内、外侧区。外侧区呈三角区,称前庭区vestibulararea,深方有前庭神经核。前庭区的外侧角有一小隆起称听结节acoustietubercle,内藏蜗背侧核。正中沟和界沟之间的内侧区称为内侧隆起medialenminence,其紧靠髓纹上方的部位,有一较明显的圆形隆凸为面神经丘faeialclliculus,内隐面神经膝和展神经核;髓纹下方的延髓部可见两个小的三角形区域,内上者为舌下神经三角hypglosstriangle,内藏舌下神经核,外下者为迷走神经三角vagaltrangle,内含迷走神经背核。迷走神经:三角的外下缘有一斜形的窄嵴称分隔索funiculussparans,其与薄束结节之间有一窄带,称最后区areapostema,属室周器官之一,富含血管和神经胶质等,并与分隔索一起,被含有伸长细胞的室管膜覆盖。在新鲜标本上,界沟上端的外侧可见一呈蓝灰色的小区域.称蓝斑locusceruleus,内含蓝斑核.为含黑色素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聚集的部位。在菱形窝下角处,两侧外下界之间的圆弧形移行部称闩obex,与第四脑室脉络组织相连(图18-14、图18-15、图18-16)。

3.第四脑室fourthventricle(见图18-1、图18-14~图18-16、图18-17)位于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呈四棱锥形,内容脑脊液。其底为菱形窝,两侧角为外侧隐窝,顶向后上朝向小脑蚓。

第四脑室顶的前上部由两侧小脑上脚及上髓帆构成,后下部由下髓帆及第四脑室脉络组织形成。上髓帆superiormedullaryvelum为介于两侧小脑上脚之间的薄层白质板,向后下与小脑白质相连,其下部的背面被小脑蚓的小舌覆盖。滑车神经根穿行于上髓帆的上部,并在其内左右交叉后出脑。下髓帆inferiormedullaryvelum亦为白质薄片,与上髓帆以锐角汇合,伸入小脑蚓。下髓帆介于小脑蚓的小结与绒球之间,自小脑扁桃体的前上方,向后下方延伸很短距离后,即移行为第四脑室脉络组织。

第四脑室脉络组织telachoroideaoffouthventricle介于下髓帆和菱形窝外下界之间,组成第四脑室顶后下部的大部分,不含神经组织,由一层上皮性室管膜ependyma以及外面覆盖的软膜和血管共同构成。脉络组织内的部分血管反复分支,相互缠绕成丛状,夹带着室管膜上皮和软膜突入室腔,成为第四脑室脉络丛choroidplexusoffourthventricle,产生脑脊液。此丛呈U形分布,下部沿正中线两侧平行排列,上升至下髓帆附近时,分别向两侧横行,最终向外延伸至第四脑室外侧隐窝,并经第四脑室外侧孔突入蛛网膜下隙(图18-17)。

第四脑室向上经中脑导水管通第三脑室,向下续为延髓下部和脊髓的中央管,并借脉络组织上的3个孔与蛛网膜下隙相通。单一的第四脑室正中孔medianapertureoffourthventricle,位于菱形窝下角的正上方;成对的第四脑室外侧孔laleralaperturesoffourthventricle,位于第四脑室外侧隐窝的尖端(图18-17)。脑室系统内的脑脊液经上述3个孔注入蛛网膜下隙的小脑延髓池。

内科学症状体征儿科学实践技能外科学妇产科学传染病学诊断学急症处理老年护理实践指南养老护理员基础护理技能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vwkh.com/jcff/118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