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列分享
糖友张先生今年45岁,糖龄9年。近日张先生早上起床时总是反复出现头晕眼花症状,开始以为是低血糖症状,但测过血糖后发现血糖都是在正常值,并不是低血糖。为了弄清原因,张先生来到长沙百医院就诊。医师告诉张先生:“你可能是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引起的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是患者自主神经受损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常常发生在起床或蹲厕起身时,由于血压突然下降,患者会出现头晕、黑矇等脑供血不足的症状,如果没有预防意识,或者身边没有人照顾,很容易出现意外跌倒,造成严重后果,建议张先生先做糖尿病神经病变方面的检查,确诊后及时接受治疗”。
那什么是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呢?除了体位性低血压,它还有哪些症状,又该怎么预防呢?赶快和百灵糖大夫一起去了解吧!
什么是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是一组由自主神经功能和(或)结构受损引起的症候群,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常起病隐袭,病情逐渐进展,部分糖尿病患者在糖尿病首发时就会出现自主神经病变。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可累及全身各系统,使患者病死率增加。
自主神经受损时,患者可出现以下症状: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可累及心血管、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等系统。在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早期,由于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故往往难以察觉。随着病情的发展,才会陆续出现各种临床症状,如果您存在下述症状,一定要做糖尿病神经病变方面的检查。
(1)出汗异常:
患者吃饭或喝水时头面部或上半身大量出汗,而下半身不出汗,尤其是足部无汗,故常导致足部皮肤干裂及溃疡发生。还有的患者会夜间睡梦中突然心慌、出汗而惊醒,症状与低血糖相似,但检查血糖并不低,实际上是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导致的。
(2)体位性低血压:
是由于体位的改变,如从平卧位突然转为直立,或长时间站立发生的脑供血不足引起的低血压。通常认为,站立后收缩压较平卧位时下降2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下降10毫米汞柱,即为体位性低血压。这是患者自主神经受损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常见于老年人),常发生在起床或蹲厕起身时,由于血压突然下降,患者会出现头晕、黑矇等脑供血不足的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晕厥及摔伤。
(3)心血管症状:
患者在休息状态下心率会大于次/分,有心慌、气短的感觉。患者体位改变可导致头晕、虚弱、心悸、大汗、晕厥等。最怕的是出现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生心梗时,没有自我感觉,容易错失最佳救治时机。
(4)胃肠道症状:
食管蠕动减慢和胃张力降低、胃排空时间延长等导致的上腹饱胀感,胃酸减少、胆囊功能障碍导致的胃部不适、呃逆、恶心、呕吐等;肠蠕动障碍导致的便秘、腹泻或便秘腹泻交替等。
(5)泌尿系统症状:
患者主要表现为排尿困难、尿失禁、尿潴留等问题,继而容易引发尿路感染;性欲减退、阳痿、月经紊乱等。
(6)无症状性低血糖:
一般情况下,当患者发生低血糖时,都会出现心慌、手抖、出冷汗、头晕、眼花、饥饿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提醒患者及时补充糖分。但当患者自主神经病变累及交感神经时,不会出现这些低血糖的预警信号,患者往往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严重的低血糖昏迷。
如何预防?
1、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酒,控制体重,适度规律运动。
2、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进展风险随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的升高而增加。因此,强化血糖控制是糖尿病神经病变对因治疗的关键。
3、纠正血脂异常,控制高血压。
4、定期进行筛查及病情评价
临床上,对于症状典型的患者,通过其症状主诉,结合患者多年的糖尿病病史,就可以大致作出临床判断。对那些尚未出现明显症状的早期神经病变患者,则必须通过体检和一些特殊检查才能发现并确诊。
1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5年之后,应进行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筛查。
2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之初,即应进行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筛查,并且之后至少每年都要筛查1次。病程较长或合并有眼底病变、肾病等微血管并发症者,每3-6月复查。5、针对不同的发病机制,选择相应的药物。
乘5路公交在行政服务中心下车,乘7路公交可在行政服务中心或建设路福聚路口下车。谢谢您的阅读。术支编辑:信息科
审核:胡浩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素材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