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冥想走进你的生活

如果我们从想法中脱离的时间足够长,注意并欣赏我们周围丰富多彩的生活,那么毫无疑问,跟我们陷入思索时感受到的沉闷状态相比,我们的觉察状态将会生动得多。冥想是一项技能,跟其他技能一样,如果想要学习它、精通它,你需要经常去重复它。如果你每天坐下来冥想,一定会有动能的累积。这跟开始一项新的锻炼项目是一样的。它需要你经常投入,为之累积足够的动能,使之成为你日常习惯中的一部分,成为不假思索就会去做的事情。每天做,在同一时间做,这会帮助你培养起一种非常强大、非常稳定的习惯。研究冥想和正念的好处的神经科学家发现了重复的重要性。他们说,日复一日地做冥想练习,这个简单的举动就足以促使大脑做出积极的改变。事实上,他们认为,这对于建立新的突触关系和神经路线来说极其重要。新的行为模式和心理活动是可以创造的,而同样重要的是,旧有的心理活动模式也是可以去除的,因为我们的许多心理活动都是习惯性的,这对我们有着颠覆人生的意义。研究还表明,甚至这种体验在冥想者看来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并不重要,无论积极还是消极,它都会对冥想者的大脑产生同样的有益影响。因此,哪怕你觉得冥想进展不是很顺利,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无论你在某一天是什么心情,都请重复这个过程,因为正是通过这种重复,我们才能为未来获得更多头脑空间打下基础。如果你偶尔某一天漏做了,请不要把这当成彻底放弃冥想的理由。利用它作为一个契机,强化自己的决心,锻炼自己的应变力,保持对变化的环境的适应力。你仍然会见到冥想带来的好处。如果你想要通过冥想修习获得更大的快乐,那么把自己的失望发泄在他人身上是不可能得到平静清澈的内心的。因此,巧妙而小心地与别人交流是我们获得头脑空间的关键。这有时意味着我们要更有克制力、更有同理心、更能洞察自己的人际关系,或者三项都必须做到。据说,无论你多么善待他人,有些人总会挑出刺来。在这些情况下,你几乎一点办法都没有。努力用同理心去理解他们,并辨认自己心中相似的心态,会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如果有人始终对你不友好,那你最好还是保持距离。幸运的是,冥想中蕴含着奇妙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带出人心中的善良,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修习善良反过来也会促进你的冥想。善良使心灵变得更柔软、更具适应性、更易于修习。它会创造出一种少评判、更开放的思维模式。显然,这对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有深远的影响。人生跟海洋非常相似,潮落潮起贯穿始终。不错,有时候海面非常平静,但是有时候,它会有很大的浪,大到几乎要吞没我们的地步。这些起伏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如果你忘了这个事实,那么强大的难以应对的情感之浪也许会把你卷走。用冥想对心灵进行训练,你就有可能培养出更稳定的态度,这样你在人生中会体验到更多的平静与泰然。不要把这种泰然和单调乏味弄混了,在单调乏味中,人会变得没有情感、生活暗淡,在人生中随波逐流。事实上,泰然与乏味相反。对自己的情感更为觉醒意味着,你对待情感的经验有所增长,哪怕仅仅是不那么为之纠结,你那种好像自己任由它们摆布的感觉就会消失。冥想的要旨并不在于成就和结果——这正是为什么我们说冥想是打破生活节奏而进行的一种适宜转变。相反,冥想的要旨是学会觉醒,在那种自然的觉醒空间中更安然地安定下来。正念的要旨是从根本上转变你理解自己想法和情感的方式。虽然这听起来也许有点令人激动,或者令人觉得颇有压力,但它其实是通过微小的、经常性的重复实现的。这意味着,你要经常修习冥想,无论自己感觉如何。跟其他技能一样,你对正念应用得越多,你在这方面会变得越自信,你会越来越熟悉它带来的感觉。通过这种微小的、经常性的练习方式,你会渐渐开始在冥想中获得一种稳定的觉醒感,它会自然地在你生活中的其他时段延续。同样地,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更具正念,那么你的修习也会受到积极的影响。灵巧地生活有时候意味着心在当下,在你觉得自己可能要说或做些你会感到后悔的事情时,它会阻止你。它有时候还意味着,有觉醒力,觉醒状态稳定,能够敏锐地对困难处境做出回应,而不是冲动反应。因此,灵巧地生活要求我们具备一定的妙观察智。人类的潜意识是个巨大的库存,通过冥想可以打开潜意识之门,为我们创造强大的内心力量!所有的一切问题都是我们内心的投射,所有的苦难都是我们人类自己创造出的脉络场,让我们来体验。因为没有痛苦,就体验不到幸福;没有黑暗,就不知道光明的可贵。改变外在世界的力量在我们自己的内心。冥想,是一种改变意识的形式,它通过获得深度的宁静状态而增强自我认知和良好状态。在冥想期间,人们会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并调节呼吸,采取某些身体姿势,使外部刺激减至最小,产生特定的心理表象,或什么都不想。冥想是一门意境艺术,从严格意义上讲,冥想是一种感觉范畴的理念,只有个体通过实际体验才可以真正理解。印度有一个叫B.K.阿兰德的研究者发现,冥想者的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以至于能够让自己陷入仿佛沉睡的状态之中,即使是用温度非常高的物品刺激他们皮肤,他们也不会有什么反应。冥想者果真睡着了吗?年,哈佛医学院教授赫伯特·贝森专门进行了实验。他发现,冥想者冥想时吸收的氧气比平时少了17%,每分钟的心跳频率也少了三次,脑波也有所变化。而这些都是人们在睡觉时的反应,但是冥想者其实并没有真的睡着。为了进一步找出其中的原理,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神经学教授安德鲁·纽伯格在实验中发现,冥想者的大脑在冥想时并没有关闭,只是大脑顶叶使冥想者失去了对周围事物的感觉,即大脑顶叶阻止了信息进入的控制方位和时间。这一系列研究都证明:冥想者可以让自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这一研究成果意味着可以解决人类一直以来存在的一种注意力紊乱的缺陷。正是这种心灵自律行为,它可以使意识在十分清醒的状态下,让潜意识的活动更加敏锐与活跃。冥想能提高我们潜在意识的力量。具体地说就是可以让我们的左脑平静下来,让意识自主地去听右脑的声音,这样我们的脑波会自然的转成α波。当脑波呈现为α波时〔特别是中间α波〕,想象力、创造力与灵感便会源源不断地涌出,此外对于事物的判断、理解力都会大幅提升,同时身心会呈现安定、愉快的感觉。比如有位女士为照顾她患病的丈夫而操劳终日,每当夜深入静时,她总感到整个人像散了架似的。自从练习冥想之后,整个人焕然一新,精力旺盛。还有一位女士是为了治疗偏头痛而练习,当她坚持一段时间后,感觉浑身舒服,睡眠也好了。对于女性来说,来自生活和工作上的压力很大,来自内心的焦躁、委屈和烦恼也很多,练习冥想就可以摆脱这些烦恼,放松心情。其实,大多数时间我们处于过去或未来之中,但是快乐与亲近只发生在现在。在当今年代,我们的心意很容易受到波动:亲情、爱情、友情带给我们的喜与忧;学习、工作、升迁降职带给我们的躁动;还有那不可抗拒的生老病死引起的恐慌……我们有很多理由认为自己不能冥想,比如太忙、太爱分心、太难,其实,冥想完全可以让你停止意识以外的一切活动,从而达到『忘我之境』。事实上,冥想除了解决人类注意力紊乱的缺陷,还有帮助人们减轻压力的作用。通过对冥想者大脑的扫描可以知道:有规律地冥想,可以调节大脑神经,让处于压力下的大脑得到放松。因此,冥想者比一般人更容易达到平静而快乐的状态。一些大脑神经系统专家利用复杂的成像技术做测试,得出的结论更是让人激动:在深度冥想中,大脑如同身体一样会经历微妙的变化,冥想可以训练头脑,重新改造大脑。有研究者表示,冥想者的技术越高,他的免疫系统的功能就越好。已经有研究证明,爱冥想的女性患上乳腺疾病的机率非常小。凝神就是将心集中在身体的灵性意识中枢内,或某种神圣形式上;入定是流向专注对象的连续的意识流;三摩地〔三昧〕是在冥想中,对象的真实本性放出光芒,不再受感知者的心的扭曲,这就是三昧。显然,真正的瑜伽冥想,指的是凝神、入定、三摩地三个阶段。通常,这三个阶段在冥想中是一气呵成的,其间不允许有阶段性的停顿,因此,习惯上人们将这三部分作为一个整体,统称为冥想。凝神,又译为『专注』,又称执持、内醒、摄念。《瑜伽经》对凝神的阐释为:『把心集中在身体的灵性意识中枢内,或体内、体外的某种神圣形式上。』凝神是冥想的第一个阶段,这时要求心注于一处一物,在意识之内形成一处一物的影像。入定又称静虑、冥想或禅那,为冥想的第二个阶段。三昧又称三摩地、等至、等持、心一境性,为瑜伽冥想的第三个阶段。经过长时间专注的静虑,到了三昧时,意守的主体与意守的对象开始合而为一,意识主体对自身的知觉消失,也不再受记忆与自由联想的干扰,思维也趋向于无分别的状态,观注者成为被观注者;以自心观注自心本身而不是


转载请注明:http://www.cvwkh.com/jcff/11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