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需要导尿的朋友们来说,“神经源性膀胱”可能是一个比较常见的词,但这个词究竟指代着什么,我们是否有清晰的了解呢?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的《神经源性膀胱诊断治疗指南》中,将神经源性膀胱定义如下:
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bladder,NB)是一类由于神经系统病变导致膀胱和∕或尿道功能障碍(即储尿和∕或排尿功能障碍),进而产生一系列下尿路症状及并发症的疾病总称。
从这个定义里面,我们可以作出如下理解:
1.神经源性膀胱是一种疾病;
2.这种疾病是由神经系统病变导致的;
3.这种疾病表现出的症状是储尿和∕或排尿功能障碍。
因而,要弄明白神经源性膀胱是怎么回事儿,我们得先来了解一下泌尿系储尿和排尿的生理机制,以及神经系统在其中的支配作用机制。
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四部分组成,男性还包括前列腺。肾有两个,位于腹后壁脊柱的两旁,上端可高至12胸椎,下端与第3腰椎相平。输尿管是细长的肌性管道,起自肾盂,下至膀胱,长为25~30厘米。膀胱是囊状的储尿器官,正常容量为~毫升。膀胱位于盆腔内,在耻骨联合的后方,充盈时可达下腹部,在膀胱的后面,男性是直肠,女性是子宫和阴道。女性尿道专门排尿,约3~4厘米。男性尿道除排尿外还有射精作用,呈乙字型弯曲,全长约20厘米,贯穿前列腺、阴茎海绵体。前列腺部称为后尿道,海绵体部称为前尿道。
肾脏是生成尿液的器官,当人们饮水后,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液再经过肾脏处理后形成尿液排出体外。肾脏好比一个过滤加工厂,血液经过它,许多代谢废物,如含氧化合物、盐、尿素、肌酐等可随尿液排出体外。肾脏实际起到清除毒素垃圾的作用。肾脏还有调节水盐代谢和酸碱平衡作用,以及一部分内分泌作用。
肾脏
膀胱壁被叫做逼尿肌的肌肉包裹着,在尿道内口又有被叫做尿道括约肌的肌肉,逼尿肌和括约肌都是通过神经、脊髓由大脑支配而协调运动的。
逼尿肌
正常的排尿过程如下:
储尿期:副交感神经完全抑制,交感神经及躯体神经被激活,从而保持逼尿肌松弛(好似休息不工作),括约肌收缩(将尿道“开关”关闭);
泌尿系构造及排尿示意图
排尿期:当膀胱内尿液储满时,大脑通过神经通路得到信号,就下达排尿的指令,这个指令通过脊髓传达下,再通过复杂的神经通路、使逼尿肌、括约肌协同运动起来,即逼尿肌收缩给膀胱排尿的动力,同时括约肌松弛打开尿道“开关”,小便就排出来,直到膀胱内尿液排空。
膀胱的神经支配
人的膀胱是储尿、排尿的球形肌性器官,膀胱、尿道和盆底肌为一个统一的功能整体。膀胱就像收集、储存尿液的“水库”,尿道和盆底肌肉好似控制“水库”的“闸门”,而闸门又是在“中央控制系统”一一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共同完成储尿、排尿的功能。当支配膀胱功能的神经受损或者发生病变,“中央控制系统”失去控制能力,“闸门”不听话,“水库”就不能正常工作。
而这个无法正常工作的“水库”——膀胱,因为导致其功能障碍的根源是神经功能受损,在泌尿学科内便称之为神经源性膀胱。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神经源性膀胱诊断治疗指南(年版)
[2]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护理专业委员会.神经源性膀胱护理指南(年版)
[3]上海肢残人协会脊髓损伤与脊柱裂委员会,杭州嘘客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脊髓伤病者膀胱管理和感染防治科普讲话(试用版)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