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我们疼痛科引进医用臭氧治疗仪后,科室蓬勃发展,在目前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尚无特异的抗病毒方法,免疫三氧血回输治疗具有免疫调理、改善组织乏氧、清除过量自由基等多重作用,对其他病毒性感染及肺病治疗也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疫情期间,来我科进行三氧自体血回输疗法的患者日益增多。
那什么是三氧自体血回输疗法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三氧自体血回输疗法是疼痛科独特的治疗手段,通俗来说就是把患者自身的血液,从静脉血管抽到一次性自体血袋内,注入医用三氧(三氧与血液的比例为1∶1)后,在仪器上沿同一时针方向晃动血液3至5分钟,然后在20-30分钟内把血液经专用一次性输血器回输到患者体内。一般情况下10次左右为一个疗程。三氧治疗是一种纯天然无副作用的绿色疗法。三氧自体血回输疗法的作用机制
1、抗炎抗感染
医用三氧接触体液可以产生单个氧原子和过氧化氢,这两种强氧化剂,一旦进入体内活截图体表的感染病灶,就会直接杀死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病原体活体内病变的细胞,并将其清除。
2、止疼镇痛
医用三氧进入人体能提高磷酸脱氢酶的活性,增强过氧化氢酶的反应,能刺激脑啡肽等物质的释放,有类似化学针灸的作用;三氧还能氧化灭火活氧化分解体内各种致痛物质,并迅速缓解各种组织的缺氧状态。
3、调节免疫
三氧能激活免疫活性细胞,使干扰素、白介素等细胞因子的释放增加,增强机体免疫机能。三氧通过与机体作用瞬间可增加自由基数量,使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还原等自由基清除剂大量产生,清除机体过多的自由基。从而调节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4、改善机体缺氧
医用三氧能活化红细胞,增加血液的携氧量和促进红细胞对氧气的释放,增加对组织的供氧量。三氧还可增强红细胞的变形能力,改善血液的流动性。三氧易溶于水,因此可使血液中溶氧量增加,改善机体组织缺氧状况。
三氧自体血回输疗法的适应症①神经病理性疼痛:疱疹及疱疹后神经痛、中枢痛、脊髓空洞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枢及周围神经损伤后疼痛等。
②血管源性疼痛: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血栓性缺血痛、雷诺氏病、红斑肢痛症、脉管炎等。
③代谢免疫性疾病:强直性脊柱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变态反应性疾病、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④感染性疾病:坏死性溃疡、难以愈合的伤口、烫伤等
⑤生理性疼痛:痛经。
⑥肿瘤疼痛:肿瘤痛辅助治疗、放化疗副反应治疗、肿瘤消耗治疗、癌性神经痛等。
⑦脊柱退行性疾病及关节、骨骼肌疾病:间盘源性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膝骨关节炎、髋骨关节炎、肌肉、肌腱、韧带、筋膜、关节囊等因慢性劳损导致的疼痛。
三氧自体血回输疗法的特色效果
降低血脂、胆固醇,缓解和预防高血压
控制和降低慢性疾病急性发作的风险
提升肝脏的解毒功能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预防癌症发生
治疗和预防过敏发生
预防治疗动脉硬化
预防突发性耳聋
治疗和预防顽固性糖尿病
外周动脉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改善各个器官和细胞的功能
延缓和阻碍衰老
三氧自体血回输的优势
1、无需手术、无创伤——无痛苦、无风险
2、无需造影、无需检查(CT、核磁共振、彩超、心电、血生化等)——更节省
3、无需用药、无副作用——更高效、更绿色
4、从源头上治疗,改善血液本身——无后顾之忧
5、一般情况下,可配合其他治疗方式联合治疗——治疗效果持久
我们的治疗技术1、神经阻滞疗法治疗头痛、头晕、颈椎病、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突发性耳聋、痛经等;
2、经皮穿刺射频疗法治疗头痛、肩周炎、颈腰间盘突出症;
3、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肌肉软组织疼痛及关节痛;
4、精准感觉神经长效阻滞治疗各种顽固性神经痛,如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癌性疼痛;
5、神经调控技术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如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幻肢痛、截瘫后神经痛、脊髓炎后神经痛等;
6、臭氧疗法治疗关节痛、颈腰间盘突出症、脑血管后遗症、脉管炎、雷诺病、病毒感染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7、椎间孔镜、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脊柱源性疼痛疾病如颈腰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等。
8、椎管内输注系统(鞘内吗啡泵)治疗癌症疼痛或者顽固性难治性疼痛。
9、关节疼痛及损伤的阶梯治疗:银质针松解、PRP技术、关节镜技术。
我们的特色可视—影像学和电生理引导下的介入治疗,即在超声、X线透视或CT引导下进行。
安全—可视下的选择性毁损或神经阻滞,阻断疼痛信号的传导或解除对神经的压迫。
微创—经皮穿刺治疗。
局麻—患者保持清醒状态。
术后—第二日即可恢复。
我们的团队wearefamliy!山医大一院疼痛科年开设疼痛门诊,年正式成立,现有医护人员18人,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3人,护士7人,其中硕导3人,博士1人,研究生7人。年6月我山大一院疼痛科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医院疼痛专科医联体的山西地区首个协作单位,将从多方面推动着山西疼痛科建设。
学科带头人薛朝霞,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医院疼痛科主任,脊椎相关慢性疼痛多学科诊疗中心主任。‘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疼痛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老年保健研究会疼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省疼痛专业质控中心主任,山西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会长,山西省医学会疼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医师协会麻醉医师分会常委,《中华疼痛学杂志》编委。
从事临床麻醉与疼痛诊疗工作三十年余年,擅长疑难危重病麻醉与管理及围术期多模式镇痛。熟练应用各种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包括脊柱内镜技术、鞘内镇痛植入技术,倡导对慢性疼痛性疾病阶梯化个体诊疗。擅长应用微创介入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疼痛,如颈腰椎间盘突出症、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痛和癌性疼痛等;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预防方面有突破性进展。主持参与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科技成果1项。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专著1部,参编著作4部。
编辑:刘立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