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尿障碍科普系列八神经源性膀胱之帕金森

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bladder,NB)是由于神经控制机制出现紊乱而导致的下尿路功能障碍,通常需在存有神经病变的前提下才能诊断。根据神经病变的程度及部位的不同,神经源性膀胱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此外,神经源性膀胱可引起多种长期并发症,最严重的是上尿路损害、肾功能衰竭。

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表现和长期并发症往往不相关,因此早期诊断、并且对出现后续并发症的风险进行早期评估与预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所有可能影响储尿和(或)排尿神经调控的疾病都有可能造成膀胱和(或)尿道功能障碍,今天将要一起学习的就是老年人非常常见的神经源性膀胱之帕金森病所致排尿障碍。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是最常见的基底节病变,是一种突发的、缓慢进展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是由于中脑黑质和纹状体内的神经递质多巴胺减少所引起。

排尿障碍是帕金森病较常见的非运动症状,其中以神经源性损害引起者为主,即神经源性膀胱,在PD患者中占40%-70%,且有上升趋势,更与PD的预后有直接关系。下尿路症状主要包括尿路刺激症状和尿路梗阻症状,前者包括夜尿增多、尿频、尿急、尿失禁等,后者包括排尿费力、尿线变细、尿等待、尿不尽、尿后滴沥等。总体来说,尿路刺激症状比梗阻症状更常见。

尿动力学研究发现,PD患者下尿路症状中70%-80%的患者为逼尿肌过度活动(detrusoroveractive,DO),而仅有20%-30%的患者为逼尿肌收缩力不足或反射减退。在一项针对PD排尿障碍患者的问卷调查中发现他们最常抱怨夜尿症(>60%),其次是尿频(16%-36%)和尿急(33%-54%)等。这些症状的出现将会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从而导致社会活动参与减少,与社会隔离,需要及时进行干预以恢复社会交往并预防泌尿系统并发症。

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目标

1.保护上尿路功能,治疗的黄金法则是确保逼尿肌压力在储尿期和排尿期都保持在低压、安全范围内。

2.恢复(或部分恢复)下尿路功能。

3.改善尿失禁、尿频等下尿路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原则

1.首先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在原发的神经系统病变未稳定以前应以保守治疗为主。

2.选择治疗方式应遵守先保守后外科的次序,遵循逐渐从无创、微创、再到有创的循序渐进原则。

3.单纯依据病史、症状和体征、神经系统损害的程度和水平不能明确下尿路功能状态,影响尿动力学检查对于治疗方案的确定和治疗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4.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病情具有临床进展性,因此治疗后应定期随访,随访应伴随终生,病情进展时应及时调整治疗及随访方案。

具体到帕金森病排尿障碍的治疗

帕金森病排尿障碍,虽然不具有致死性,但可以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有行为疗法、药物干预和其他疗法等。

1.行为疗法:是一种改变生活方式的物理疗法,适当锻炼盆底肌肉及憋尿训练,利用生物反馈,从而改善排尿症状。行为疗法主要适用于帕金森病排尿障碍早期病人。

2.药物干预

1)对于以夜尿增多、尿频、尿急等为主的刺激症状患者,抗胆碱药物(如索利那新、特特罗定等)是逼尿肌反射亢进的一线用药,但是在PD患者中需要慎用,因为抗胆碱能药物存在认知功能损害的副反应。

2)米拉贝隆是一种β3肾上腺受体激动剂,可以放松逼尿肌并提高膀胱容量。

3)对于以上药物无效者,可以考虑记住逼尿肌注射肉毒毒素-A,可能改善膀胱容量及逼尿肌反射亢进的症状。

3.其他疗法:若患者出现尿潴留或残余尿量较多,建议采用间歇导尿处理。

医院泌尿外科排尿障碍性疾病特色门诊

门诊时间

1.周二、周四上午:八里湖总院门诊二楼泌尿外科排尿障碍性疾病特色门诊

2.周三下午:活水院区门诊二楼12号诊室

坐诊医生冯观贵,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国内2家顶级尿控中心(医院、医院)学习、进修经历,对于泌尿外科排尿障碍性疾病有一定的经验与见解。

联系电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vwkh.com/jbjs/11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