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建功标兵爱心白衣天使
——记汉中市复医院四病区主任张丽
年2月26日上午,赤土岭传媒清平迎着春风和细雨,在美丽的迎春花开放的时间,驱车来到兴汉新区凹口村汉中市复医院采访张丽主任。
平凡事业彰显高尚
张丽是一位外表温柔娴淑,羞涩而美丽的女子,当我听到她的事迹时,深深地感到她干了一份平凡而又伟大工作,琐碎而又不易,艰辛而又劳苦;她用柔弱的肩膀挑起一份家庭的重担;更用充满大爱的心看护和陪伴着一群特殊人群,度过了一天又一天,十五年如一日,始终温暖着这里的每一个人。在这里默默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情,在这里彰显了她高尚的品质,她的心灵是多么的纯洁美丽,她是多么富有担当精神的白衣天使呀。
汉中市复医院是市直属福医院,主要承担全市复退军人精神病患者(优抚对象)和“三无”精神病人的管护、治疗、康复、供养任务。医院四病区主要又以收治女性精神病患者为主,长期住院患者34人,作为四病区的医生和护士们,不仅要使患者们得到安全有效的医疗护理、心理护理,更要比一般医护工作者多一份耐心、细心、责任心和爱心,张丽就是这优秀集体的代表者。
一位流浪的精神病患者被送进了病区。她不会说话,脸上满是恐惧,一旦有人接近,就会挥舞着双手,呜呜哇哇地乱叫,治疗工作很难展开,更可怕的是她的前臂还有腐烂的伤口,浑身散发着浓浓的臭味,见到陌生人恐惧躲避,医生护士难以接近,她看到听诊器惊慌而逃,张丽试着用水果零食哄着接近患者。在饥饿的推动下,在工作人员的微笑中,患者渐渐放松了精神恐惧并接受了食物,接受了卫生处置。经过一个月的精心治疗和照料,她的伤口痊愈了,恐惧的眼神改善了,完全像换了一个人。现在患者对查体、采血、打针、做心电图一一配合,表情流露出来的是对医护人员特别地依赖和信任。
面对思维紊乱的患者,张丽她们用真诚和爱心,用女性的细腻、母亲般的慈爱为患者破解错乱的神经密码,打开错位的心灵锈锁,让她们回归健康,走入正常的生活轨道。
患者陈某是一名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虽然年龄有52岁,但智力仅停滞在3岁阶段。年张丽在查房时经常发现她蹲在地上,有凳子不坐,就温柔而耐心问她,“不舒服吗?”“没啥。”张丽经过反复观察后,感觉患者排便有异常,对症处理后,病情依然未改善。医院地处偏僻城郊,医疗设备检查检验科室少人员严重不足,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患者如有严重内外科合并医院检查治疗。医院不愿接待精神病患者,曾经她们带上患者一天跑3家医院都被“微笑”劝退。李彦庆院长和其他同志为了解决实际困难医院建立合作医疗关系。张丽医院多次检查后,被确诊为直肠癌,诊断生存期大约只有一年左右。在外院做完“人工肛门”造瘘手术回到病区后,陈某体重下降了20多斤,脸颊凹陷发黑,双目无神,反应迟钝。四病区立即成立了陈某护理小组,制定护理方案。郭蕊护士长每天亲自帮助陈某清洁造瘘口,还经常在家里做一些既营养又可口的食物带给陈某吃,陈某也常说她郭护士长做的饭好吃。也许上帝被医护人员的这份用心和真情感动,也许上帝是对患者的怜惜,陈某现已平安度过了整整5年,医护人员用她们的爱心创造了生命奇迹,连患者的家属都说:“她的第二次生命是你们给的,遇到你们是她最大的幸运。”
在四病区我见到陈某时,她左下腹挂着粪便袋子,穿着红棉袄,身上无异味,便问她“你有妈妈吗?”
“有。”
“想妈妈吗?”
“不想。”
“你有个姐姐对吗?想她吗?”
“不想。”
“医生对你好吗?”
陈某露出微笑又开心点点头的说“好哩。”
看着陈某和所有的患者都穿着干净,虽然表情比较木讷,眼光无神,但每一位都能在病区平静地或走动、或看电视、或在低声喃喃细语,有的已在温暖整洁的房间休息了。每个人都在他们自己的精神世界中享受着安逸的生活,无忧无虑,又时不时露出会心的微笑,对周围人没有干扰和暴力,能自然和谐相处一起,在正常人眼里这不就是一份感动吗?
辛苦了!辛苦了!!辛苦了!!!
汉中市复医院的白衣天使们。
岁月漫漫,你们还要在这特殊的岗位上一路前行,岁月有多长,我们对你们的敬意就有多长!
履职尽责勇于担当
张丽作为四病区主任,能顾大体,识大局,医院的现状与实际困难,独自一人承担病区34位长住患者临床治疗工作达5年之久,同时肩负四病区整体管理工作,责任重,压力大。常常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加班加点突击完成新增的任务工作,不曾有丝毫怠慢。连自己家人有病都不能及时照顾,很是内疚。
张丽在工作中认真负责,注重个人修养,发扬奉献精神,树立集体荣誉感,努力让全体姐妹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众志成城,互帮互助,高标准,严要求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几年中四病区医疗护理质量在院内部多次评比中成绩优秀,医院领导们的一致认可。
张丽也锐意改革,实现管理创新,励精图治,克己奉公。自从担任四病区主任以来,一方面紧紧依靠主要领导和部门人员的支持,认真开展工作;另一方面,讲究工作方法,着力提高领导艺术,强调团队工作精神,充分调动部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事业心和责任感。张丽以宽以待人,谦和忍让,豁达大度,责任不推、困难不让的精神为大家树立了楷模,病区内的年终“评先评优”都主动退出,将荣誉留给其她的护理人员,激励她们更好的工作,为四病区添砖加瓦。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病区的工作成绩显著,带领全体医护人员连续3医院年终先进集体荣誉,1次优秀护理团队荣誉称号。
医院病人住院时间长,基本上都是入院至终老,最长病史达40余年,她们丧失社会功能,将医院作为家,将医护人员作为依靠。所以张丽和同事们的工作并不单纯是精神科医生,还肩负着心理疏导员的职责,当患者有情绪问题时,张丽又以亲人的角色,安慰劝导。对于这些长期住院治疗的精神病人而言更是如此,患者由于失去劳动能力甚至成为家庭的负累,许多家属久久不来探望,有的病人觉得自己被家人遗弃,积郁成疾,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这一切,张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针对这种情况,她与患者家属多方交流,跟他们耐心讲解家人的关心关爱对精神病康复的重要作用,组织开展了医护人员与患者“帮扶结对”活动,组织医护人员每日与患者谈心,进行心理疏导,组织患者进行唱歌、跳舞等有益身心的活动。
有的患者合并有内外科医院检查治疗,张丽她们又是家属,陪着去挂号、检查、治疗。年救助站送入患者“无名氏”不明原因低热,先后多次去市二院、医院排查治疗,医院,一路走来,挂号员、接诊医生对这个“无名氏”患者记忆深刻,医院医生这种奉献精神所感动。
汉中市复医院成立于年,前身为汉中市社会福利院精神病所,年12月分设单列,一路走来正是有张丽式众多医院的脊梁,撑起全市复退军人精神病患者(优抚对象)和“三无”精神病人的这片蓝天,在祖国日益强大的今天,必定蓝天会更蓝,脊梁会更坚!
大爱无疆仁者爱人
张丽和护士长给我们讲了很多感人事迹,情深并感人。她们思想境界是大爱无疆的,她们是充满慈爱和满怀爱意的人,她们爱护病人,病人却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回报她们以尊重和爱护,但张丽和同事们却无怨无悔的坚守岗位并执着的奉献爱心,她们是特殊岗位上的白衣天使,她们更应受全社会尊重的与肯定。
但精神科医生大多数没有职业自豪感,因为病人群体基本都是社会低层人士,病情易反复,目前的医疗技术还没有完全弄清发病机理,所以药物都是在现有研究基础上的对症治疗,没有病因治疗,也就是说没有特效药。患者病情有易复发,服药依从性差,有越来越难治的倾向,初期没有彻底治愈,后期没有良好的家庭社会支持,关爱,监督服药极易反复。导致精神症状残留,顽固,治疗难度大,管护困难。有的病程已是10年以上了,多进入精神衰退期,生活懒散被动,社会适应不良,严重着不能料理生活,大小便都不会判断的,护理难度大,被家属放弃着居多。有的家属从表象上看医生没有把患者彻底病治愈,花了钱,时间不长又反复了,劳命伤财,很不配合。
有一位精神病患者入院前曾得过肺结核,进来一住就是35年。医院的时候,被限制了自由,她的幻想妄想症很严重。转送第四病区,有时候激动的时候,又打人又骂人,医护们都是耐心细致的治疗和关照她,给她理发的时候,她会说“给我剪好点啊,我还要嫁人呢。”当她三十岁的儿子来看她时,站的远远地。她说“这不是我的儿子,我的儿子刚三岁。”她的记忆还永远停留在年轻美丽时那一段啊。医护们也经常把她打扮的漂漂亮亮,这使得她很高兴。她因其他并发症卧床了五年,在精心细致的照料下,患者身上没长一处褥疮,医护人员一直真诚相伴到她生命的最后一刻。
这里的医护人员虽是白衣天使,有时更像妈妈更像保姆,细致的工作做到:穿衣盖被、吃喝拉撒、洗澡理发。很多病人智力低下不知冷暖,不会自我料理生活。张丽她们经常要抚摸病人的手,感觉她们冷不冷,及时为她们添减衣服,喂水喂饭更是常事。有的患者在吃面条时说碗里是蛔虫,不吃饭,她们只好用勺子捣碎了换个碗再喂饭,甚至病人喝的开水都是降温了以后的专用水。
患者中大部分是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多有冲动暴力倾向,危害社会及家人,造成自身及他人伤亡,毁坏物品,甚至自残。所以医护人员把该想到的工作做得非常细致,病房的墙角全都是软包的,担心她们磕着碰着,甚至连她们大小便和生理期卫生处置等等都需要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