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在糖尿病病人中高达可高达60%-90%,临床表现为四肢麻木、疼痛、蚁走感、烧热感、感觉过敏等感觉异常,严重者肢体疼痛剧烈难忍,甚至感觉丧失,部分病人足部容易受到外伤、合并感染,发展成糖尿病足。因DPN治疗困难,病情迁延难愈,发生糖尿病足风险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现代医学对DPN的治疗以严格控制血糖为主,辅以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以及抑制有毒代谢产物生成等治疗方法,单一治疗方法治疗时间长,医疗费用高,目前国内外仍缺乏疗效确切的治疗手段。
中西医学对DPN病因及机制的认识
现代医学对DPN发病机制的认识:由于高血糖而导致的代谢异常、血管损伤、神经营养因子缺乏、细胞因子异常、氧化应激和免疫反应、维生素缺乏等在DPN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主要病理变化为神经的萎缩变性、髓鞘节段性或弥散性皱缩或脱髓鞘。
中医学根据本病出现四肢麻木、疼痛、肌肉萎缩、肢体痿废不用等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消渴”继发的“痹证”、“痿证”、“消渴病肢痛症”等。在病机上考虑是由于消渴日久,阴阳气血耗伤,血行瘀滞,痹阻脉络所致。其临床证型多变,气阴两虚贯穿于疾病全程,燥热、湿热、寒湿、痰浊等病理演变可见于不同阶段,而瘀血阻络是导致本病的重要因素,所以活血化瘀的治疗在DPN的治疗中占及其重要的地位。中医药对改善DPN症状有良好的作用,具有综合调节的优势。常用的方法有辨证内服、针灸治疗、物理治疗、局部外洗治疗等多。
外治法对DNP有确切的治疗作用
一是热能本身可温通脉络,促进血液循环;二是使用大辛大热之品,可温通经脉,散寒止痛;三是通过局部受热,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速,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吸收。相对于内服、针灸等治疗方法,局部的熏洗治疗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DPN病变局部的主要表现为麻痹、疼痛,肢体局部皮温偏低,触之干涩不痛,皮色瘀暗,甚者肌肤甲错,趺阳脉搏动微弱甚至无法触及,根据局部临床表现辨证为阳气不足,瘀血阻络,因此局部熏洗采用温经通络,活血化瘀组方进行治疗。我们的前期研究显示具有温经通络、活血化瘀之功的糖痹外洗方沐足可以有效提高周围神经的传导速度、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自年起,我科将DPN的研究列为重点项目,并开发了DPN的有效外用中药-糖痹外洗方。然而,由于中药煎煮、沐足水温、沐足时间等因素的复杂性和随意性,以及存在足部烫伤的风险,使临床操作难以规范化,疗效评价难以统一。
智能恒温沐足治疗仪+袋泡中药外洗方——一种科学有效的外治法
近年来我科开发了简便易行的中药剂型、规范的操作流程,成功申请并完成了DPN临床路径的规范化研究,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关于中药外洗方治疗DPN的临床评价和技术操作规范化研究的重大课题。这为DPN的有效治疗提供切实保证,并有效减少足部烫伤的风险,保障治疗的安全性。
袋泡中外洗方:
药物组成:辣椒、花椒、制乳香、制没药、红花等多味中药。由专业机构负责药物提取和袋泡包装的制备。
智能恒温沐足治疗仪:
具有恒温加热、定时、高温报警、时间提醒等功能,一方面可以防止DPN的病人在温度感觉功能减退的情况下被热水烫伤,另一方面可以使中药发挥最大效应。
(有意者请与我科医务人员联系,将提供3个月的免费沐足治疗药物,研究结束后您将获得价值元的足浴仪1台。同时,治疗期间,专家全程跟踪指导您的饮食、治疗、运动等,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附:入选标准
1.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
2.年龄≥18岁,且≤75岁;
3.愿意服从医生的治疗方案并配合随访者;
4.Toronto临床评分≥6分者;
5.自愿接受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唐咸玉副主任医师临床医学博士
医院二沙分院内分泌科主任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内分泌科医师分会委员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理事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肥胖与体重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长期从事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
擅长糖尿病及其各种并发症、甲状腺疾病、骨质疏松症、痛风、肥胖等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及内科疑难杂病的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
唐咸玉副主任医师
星期一夜诊:大德总院
星期一下午:二沙特诊
星期二上午:二沙门诊
星期四下午:二沙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