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爷今年72岁,省石家庄市人。糖尿病史10年,曾服用多种化学降糖药,用药不规律,空腹血糖波动在8.5~14.7mmol/L之间。四年前出现下肢麻凉疼、蚁走感、双足踩棉花感、自行改用优降糖、二甲双胍治疗至今。病情经常反复,临床症状缓解不明显。之后曾服用多种维生素、静点弥可保等药,疗效欠佳,遂医院进一步诊治。
经胰岛功能检测,李大爷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重度)。肌电图示:四肢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减慢,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系统查体:双足拇趾振动觉、针刺觉均消失,膝、跟腱反射减弱,足背动脉搏动减弱。
医院中西医结合会诊,在治疗上停用二甲双胍,改为胰岛生口服液口服治疗。按医嘱予科学饮食,坚持习练疏糖操,并加麻疼足浴散外用泡足,每晚30分钟。治疗1个月后,复查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3小时血糖7.Ommol/L,神经病变症状明显减轻,继续巩固治疗,3个月后临床症状消失,复查肌电图神经传导恢复至正常范围,双足拇趾振动觉、针刺觉均恢复正常。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机体代谢障碍而累及神经系统的疾病,属于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病率较高,治疗难度较大,严重影响病人的健康及生活质量。医院的调查显示,地区在新发现的糖尿病患者中,有周围神经病变者占85%,因此,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小医院的专家帮助下,结合李大爷的诊治经过,总结出以下几点,希望对患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糖友有所帮助:
1、肌电图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靠、准确的诊断指标。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患者往往无明显症状,但肌电图可以改变。0期、1期为无症状性神经病变,2期为症状性神经病变,3期为致残性神经病变。因此,肌电图可作为糖尿病人筛选周围神经病变的重要指标。
2、不要以症状判断周围神经病变的程度。糖尿病人一旦出现神经症状,往往提示病情已加重,至少2项以上神经功能检查异常,给治疗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3、采用“六位一体”科学治疗方案。“疏肝调气、六位一体”是《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科学方法。纯中药胰岛生系列促进营养被机体利用,使周围神经获得营养,从而防治并发症,填补了国内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空白。
4、忌用双胍类降糖药。由于双胍类降糖药可以抑制营养的吸收,加重肌肉的无效酵解,从而加重神经病变的症状。建议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禁用双胍类降糖药,必要时可配合胰岛素控制血糖。
5、积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预防糖尿病足。糖尿病足由于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诱发感染坏疽所致,是糖尿病的慢性致残病变,预防成本低于治疗成本。积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预防糖尿病足的关键之一。
吃饱饭防治糖尿病并发症
赵贵宾,主治医师,医院糖尿病周围血管病科主任,从事糖尿病临床工作10余年,曾先后多次于北京、医院进修学习,在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使众多糖尿病患者摆脱了痛苦!
预约挂号。广大糖友可以通过哪家白癜风能治好北京那个医院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