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新闻头条
PAINMEDICINENEWS
.2.20–.2.22
1.Cephalalgia|在持续时间长且发作频率高的丛集性头痛患者中,舒马普坦竟然无效!
皮下舒马曲坦是一种5HT1B/1D激动剂,是丛集性头痛急性治疗中最有效的药物。大约25%的患者对皮下舒马曲坦无反应;原因尚不清楚。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比较了对皮下舒马曲坦有反应和无反应的丛集性头痛患者的临床特征。
研究者回顾性分析例丛集性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在15分钟内对皮下舒马曲坦重复令人满意的反应的患者被视为反应者。
分析结果显示,在名使用皮下舒马普坦治疗的丛集性头痛患者中(平均年龄45.6,女性16%,慢性48%),有反应的占91%,无反应的占9%。与响应者相比,无响应者受到丛集性头痛的攻击时间更长,更频繁。除此以外,没有发现其他差异。
综上,研究者认为,持续时间长且频率高的丛集性头痛患者的头痛发作机制可能不涉及5HT1B/1D受体所介导的信号通路。
2.Neuroimage|疼痛相关的皮质脊髓成像研究
大脑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有助于揭示健康和疾病中疼痛感的机理。最近,已经开发出允许在大脑和脊髓中同时记录神经活动的成像方法。这些方法提供了检查整个中央疼痛系统中的疼痛知觉的可能性,此外还提供了在疼痛处理过程中研究皮质-脊髓相互作用的可能性。
图1.叠加在大脑和脊髓的组合解剖模板上的上行(红色)和下行(蓝色)疼痛路径的示意图。pgACC:膝前皮质;MCC:中间扣带回皮层;Thal:丘脑;SI/SII:主要和次要的体感皮层;PAG:导水管灰色;RVM:延髓腹侧延髓。
图2.皮质脊髓成像研究。对左掌前臂皮肤施加热量,C6段高度的同侧脊髓在背角表现出疼痛相关的激活,在腹角表现出运动相关的激活。类似地,大脑中与疼痛相关的区域,例如脑干,丘脑,体感皮层等出也表现出对有害刺激的反应。
尽管皮质脊髓成像是一种有前途的技术,但它在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策略方面仍面临挑战。在这篇综述中,我们讨论了应用大脑和脊髓同步成像来探索中枢性疼痛处理的研究。此外,我们描述了与MR相关的不同采集技术,总结了迄今为止已实现的方法的优缺点,并介绍了专门为分析脊柱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而开发的软件,以应对脊柱数据分析的挑战。
3.OsteoarthritisCartilage|NF-κB介导的创伤后骨关节炎对行为和软骨病理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非侵入性小鼠PTOA膝关节负荷模型中NF-κB的暂时激活及其与疼痛相关敏感性发展和行为改变的关系。研究者构建小鼠膝关节损伤模型后,通过体内成像在FVB中纵向评估NF-κB活性,还对疼痛相关的敏感性和行为进行了16周的纵向评估。此外,研究者通过关节内递送IκB激酶两种拮抗剂来拮抗NF-κB信号传导,以了解局部NF-κB抑制作用可能如何改变疾病进展。
研究结果显示,关节损伤后,膝关节内的NF-κB信号瞬时增加并在第3天达到峰值。此外,损伤导致后足异常性疼痛的长期发展。膝关节受伤处的痛觉过敏阈值降低,最大的降低发生在受伤后2天,受伤肢体的静态负重也降低了。关节损伤后局部递送NF-κB抑制剂减少了软骨细胞死亡并影响了疼痛相关敏感性的发展,但并未减少长期软骨变性(图1)。
图1.非侵入性关节损伤改变了NF-kB信号传导,对诱发的机械刺激的敏感性以及静态负重(A和B)关节损伤后第1、3、7和70天,INJ组同侧膝盖的发光信号明显增加,对侧四肢无变化。(C)INJ组的小鼠受伤后后足的敏感性持续提高(D)在研究的第一周,关节中NF-kB信号的增加与戒断阈值的降低有关。(E)关节损伤后,INJ组小鼠的有害机械刺激阈值也降低了。(G)在INJ组中,小鼠在关节损伤后2天表现出活性降低的趋势,如动物匹配的代表性迹线(H)所示。
这些发现强调了这种PTOA非侵入性负荷模型中行为变化的发展及其与NF-κB活化和病理学的关系。研究者还强调了在关节损伤后不久就抑制NF-κB的潜在软骨保护作用。
4.疼痛小知识|各平面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不同平面、不同部位的脊髓损伤,其临床表现大不相同。根据病变的水平其临床表现分别为:
(1)高颈髓(C1~4)病损的临床表现为:①四肢呈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②损害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③中枢性括约肌障碍,早期尿潴留,晚期尿失禁;④根性痛出现在后枕及后颈部,常有头部活动受限;⑤C3~5节段可出现膈肌瘫痪、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⑥体温变化过度,系损伤了自丘脑下部下降到脊髓的体温调节纤维,表现为随室温升降体温也相应地升降;⑦如三叉神经脊髓束核受损,则出现同侧面部外侧或周边区的痛、温觉缺失;⑧副神经核受损可见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无力和萎缩;⑨可有四肢和躯干无汗;⑩如病变由枕骨大孔波及后颅凹,可引起延髓和小脑症状,如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共济失调和眼球震颤,甚至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2)颈膨大(C5?T2)病损的表现为:①双上肢下运动神经元瘫,双下肢上运动神经元瘫;②损害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③中枢性括约肌障碍;④C8,侧角细胞受损出现Horner征;⑤根性痛出现在双肩部和双上肢;⑥上肢腱反射的变化有助于病损节段的定位,如双上肢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反射消失提示病变节段累及C5~6水平。
(3)胸髓(T3~12),其中T4,5水平是血供较差最易发病的部位,胸髓受损的表现为:①双下肢呈上运动神经元瘫;②损害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③中枢性括约肌障碍;④根性痛表现为受损节段常伴有束带感;⑤如病变位于T9~11,可致下部腹直肌无力,患者在仰卧位用力抬头时,可见脐孔被上部腹直肌牵拉而向上移动,Beevor征;⑥根据上(T7~8)、中(T9~10)、下腹壁(T11~12)反射消失,也有助于病变节段的定位。
(4)腰髓(L1?L7)受损表现为:①双下肢下运动神经元瘫;②损害平面以下即双下肢及会阴部各种感觉缺失;③中枢性括约肌障碍;④根性痛出现在下肢;⑤节段受累时膝腱反射消失,受损时踝反射消失,受损可出现阳痿,以此辅助病变节段的定位。
(5)脊髓圆锥(S3~5,尾节)受损表现为:①会阴及肛门区感觉缺失;②不引起下肢瘫痪;③慨髓S4的侧角,相当于脊髓圆锥,为尿便的副交感中枢,病变可出现真性尿失禁;④肛门反射消失及性功能障碍;⑤髓内病变可出现分离性感觉障碍。
(6)马尾神经根为尾节共10节神经根组成,损伤可出现:①下肢剧烈的自发性根性痛,呈烧灼样,放射至会阴和臀部;加腹压时,如咳嗽、喷嚏均可使疼痛加剧;②下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弛缓性瘫及足下垂,肌萎缩,踝反射消失,提睾反射常常保存;③下肢和会阴部各种感觉障碍,感觉障碍分布不对称;④性功能及括约肌障碍出现较迟,且较轻;⑤最多见的病变是马尾肿瘤,症状从一侧开始,症状和体征的分布,包括瘫痪均不对称。
5.中国疼痛医学杂志|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神经病理性疼痛作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现阶段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效果欠佳,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治疗策略。最近研究表明免疫细胞通过释放细胞因子以及趋化因子等产物,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和发展。Th17细胞是新近发现的CD4+T淋巴辅助细胞,主要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发挥作用。本文就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参考文献:1.LucaGiani,etal.Clusterheadachenotresponsivetosumatriptan:Aretrospectivestudy.Cephalalgia.Jan;41(1):-.2.AlexandraTinnermann,etal.Cortico-spinalimagingtostudypain.Neuroimage.Jan1;:439.3.IMBerke,etal.NF-κB-mediatedeffectsonbehaviorandcartilagepathologyinanon-invasiveloadingmodelofpost-traumaticosteoarthritis.OsteoarthritisCartilage.Feb;29(2):-.4.徐清榜,姚尚龙.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7(01):64-66.往期回顾▼疼痛新闻头条(年2月第六期)双语|复杂区域性疼痛综合征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双语|低度恶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伴腹痛、鼻塞、听力丧失及多腔积液病例报告1例阅读原文请下载医者无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