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秋冻”是一句民间养生之道的谚语。“春捂”就是说在春季,气温刚转暖时,不要过早脱掉棉衣。因为由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而“秋冻”,则是说秋季天气转凉时,不要过早地穿上厚厚的棉衣,把自己捂得太严实。
春天为什么要捂呢?搜索春天万物生发,树的能量和营养液要从根部通过枝干向末梢枝叶输送,人也一样。但是,刚开春有这么个特点,气温变化无常。尽管是春来气温逐渐回升,风也是吹面不寒了,但还可能会出现倒春寒的现象。特别是那些冬天藏精不够的人,春天过早地宣发,就容易透支。所以中医有句话叫“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就是说冬天储藏的能量精血不够的话,到春天,一开春,你又过早地脱衣服,就会易患病。
秋天为什么要冻呢?搜索秋冻,就是要让人体慢慢地适应寒冷,给身体一个信号——严寒快来了。这时候要贴秋膘,吃点肉,增加一下皮下脂肪,逐渐增强自我保暖和御寒的能力。否则,如果过早地把自己捂上的话,身体并没有感觉到冷,它也不会把吃的营养物质转化成皮下脂肪去保温,这是秋冻的道理。
如何春捂,建议做到以下几点1不过于早减衣春季气温会忽高忽低,天气会忽冷忽热,遇到气温回升就减去衣服,而突然气温下降了,衣服还没有加上,易患上感冒等疾患。特别是老人、小儿,以及产妇和慢性病患者,以防风寒侵入而致病。因此,下身一定要穿得厚点、暖和点,不要换得太快,脱得太早。有的年轻女子初春时节为了美丽,早早地就换上了裙装,致使关节疼痛,行走不便,这在门诊上也经常见到。
2积极保护春季是常见病多发季节,也是过敏性疾病的高发日子。特别是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肤病的人,一遇到气温突变,或花絮拂面,或粉尘飞扬,旧疾就会复发,甚至加重,此类病人要积极保护自己的身体。患关节疼痛的人,要保护好自己的关节;患呼吸道疾病的人,出门要戴口罩,少到公共场合去;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更不可忽视“倒春寒”的影响。
3饮食防护饮食是预防春季多发病的重要措施。由于春季新陈代谢加快,因此营养物质要跟上,饮食搭配要合理。可以多吃芹菜、韭菜、春笋等时令菜,喝绿茶也是养生良方,黑米粥、红枣粥,也适合春季养生。阳气虚的人,可用黄芪、党参、大枣适量,煮成茶水饮用,以补气护卫,提高机体免疫力。这时肝火是最旺的时期,因为整个冬天我们缺少运动,在冬季是进补的好季节,很多人都相对吃得比较补。所以饮食适宜选择性温之品,少食酸涩食品;饮食口味宜选用清淡可口的,少食油腻及刺激性食物。
什么时候可以解除春捂呢?搜索气象医学专家认为,解除“春捂”客观指标有两个:
外界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1~2周,就可以不捂了。
日夜温差大于8℃是该捂的信号。气温回冷需要加衣御寒,即使此后气温回升了,也得再捂7天左右。
推荐专家
您身边的家庭医生
晁卫红
主任中医师、江西省名中医、急诊一科主任
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科研近30年,熟读经典,学术上主张“循古拓今”“师宗不泥古”,博采众长,古为今用,临床经验丰富,形成独特的医疗风格。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疑难杂病,有较强的综合抢救能力,运用“攻下法”治疗危急重症,疗效显著。尤擅长于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呼吸性疾病。善用“温阳法”对久病、络病,如咳嗽、失眠、风湿痹证、中风及各种肿瘤放化疗后期等疾病疗效显著。
·END·
医院厚德·勤业·自强·奋进
赞赏